今周刊這篇文章講述了盧蘇偉——一位智商僅有70、在學習上被認為是「弱智」的孩子,如何最終成為教育推動者、少年法庭觀護人與多本著作作者的真實故事。以下是重點整理與啟發重點:
🔑 故事重點摘要
一、從「十分」到「雞腿」——家庭的無條件接納與鼓勵
- 小學三年級時考了10分,家人卻高興地烤雞腿慶祝。
- 家庭的價值觀不看失分,只看「學到多少」,奠定他對「教育」與「學習價值」的信心。
二、早年學習困難——腦膜炎後遺症
- 八歲罹患腦膜炎導致學習障礙。
- 三年級才會認數字、五年級才識字。
- 國中時智商測驗僅70,被歸為弱智,但家人從未放棄他。
三、堅持與轉變——七年考大學五次
- 念完專科後花了七年考五次大學,靠退伍加分才考上輔仁與中央警察大學。
- 原念哲學系,最後選擇與教育、少年輔導有關的「犯罪預防矯治系」。
四、找到自己的優勢——從死記硬背到邏輯思維
- 在警大教授馬傳鎮的幫助下做心理測驗,發現自己在創造力、邏輯思維等方面接近天才。
- 改變學習方式後,以全系第三名畢業,甚至只花七天就考上高考觀護人類科第三名。
五、投身教育與公益——創辦基金會
- 成立「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專注於學習方法與親職教育研究。
- 所有成員無給職,基金會營運不靠捐款,而靠教材與課程收入自給自足。
- 立志讓台灣成為世界教育研究中心。
🌱 啟發與反思
- 智力分數不是命運的決定因子
- 盧蘇偉的智商70在社會定義上屬於「智能障礙」,但他用行動證明:「學不會不代表沒能力」。
- 家庭的支持是關鍵
- 父母、姊姊從不因他的學習困難而放棄他,甚至改變人生來陪伴他,成就他今天的高度。
- 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很重要
- 認識自己,選對方法,他才能突破過去「一背就忘」的學習困境。
- 教育不是要孩子「變成一樣的人」
- 而是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這也是他成立基金會的初衷。
🧠 名人語錄式精華
「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學習障礙,只有學習方式不同的人。」——盧蘇偉
「你是越震越聰明的豬!」——盧蘇偉的父親(對老師辱罵的正向轉譯)
如果你正在面對挫折、學習困難或教育路上的迷惘,盧蘇偉的故事是一劑強心針:不是天生厲害才值得期待,而是努力不懈才會開花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