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務

含有「保險業務」共 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avatar-avatar
心裡住著小男孩
認真的人最帥,聖誕快樂🎅🎄
週末回家時, 家人的保險業務正在幫忙確認保險是否足夠全面, 我也想確認檢查一下, 畢竟我也想整合一下我的保單給付項目。
Thumbnail
本篇重點 波克夏·海瑟威的投資績效。 波克夏·海瑟威的投資優勢。 為何難以超越? 波克夏·海瑟威的投資績效 1976~2017,年化平均贏過無風險利率18.6%(Sharpe ratio: 0.79),同時期美股大盤表現為7.5%(Sharpe ratio: 0.49)。 即使購入大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不要說買保險了,買個手機都會上網爬文,看看一些用戶分享使用心得,然後同類型商品的互相比較 一輩子繳出去的保費可能都比一台車的價值還高,要怎麼能不先做功課呢? 這邊就列出幾個大家在挑選保險業務員可能會在乎的條件,順便分享一下我個人對於這些條件拿出來篩選的看法如何
Thumbnail
【台灣人愛買保險?】 根據報導 台灣人2020保險滲透度全球第三 且保險滲透度也名列前段班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2021保險從業人員約42萬 可以說是親朋好友之中幾乎都有保險業務 加之還有銀行等金融機構轉介 還有機汽車 必保強制險 讓你不想買保險都不行 業務就會有機會跟保戶談論相關
Thumbnail
理財商品很多種,國人愛存錢,最喜歡的其中之一就是「儲蓄險」,最吸引人的優點就是穩,能在如20年約定期滿後拿回本金還有利息賺,也有保險保障,看似一兼二顧,對於不想或不知道找其他投資方式來讓資金成長的人的確很有吸引力,但儲蓄險看似穩,但仍然「有風險」,而且只適合少數族群,並非適合大部分的人理財方式。
Thumbnail
一般人買東西可能都會貨比三家,看哪邊便宜、超值或功能比較好,因為這些東西還算容易理解,也容易用生活經驗去判斷,但是在面對投資的陌生領域,通常又採取超保守或是相信親友、相信「專家」的建議,尤其是投資型保單理財產品,常常踩雷而不自知,等到大虧後才驚醒,後悔莫及,這樣的事件也在新聞版面層出不窮。
Thumbnail
這陣關於疫情的新聞,最具爭議的恐怕就是「防疫保單之亂了」,保險業者面對之前疫情不嚴重時立下的寬鬆賠付條件,雖然剛開始樂收蜂擁的而來的保單與保費,現在卻因確診數飆升,面臨每天賠付5000萬以上的壓力,有人說這是場賭局,當莊家的保險業者輸到脫褲,但虧最大的卻可能一般保戶與全民。
Thumbnail
一直以來保險在牙齒相關的理賠就很容易發生爭議,不管是醫療險或是意外險。常聽到是因意外傷害導致的牙齒治療,保險公司會照他們公司的內規一顆只賠5千或多少,各家不定。我想可能也是因為牙齒相關的材料所費不貲的關係,導致保險公司理賠金額越來越高,被逼的要對相關的理賠嚴加審核控管。 但其實這樣的內規在法條上並站
記得在保險業時每天的教育訓練都在聽別人經驗分享  今天分享的主管說:要用“拜託”的請客戶買一張 明天分享的主管說:不能用“拜託”成交客戶 , 越不賣他 , 他越想買 後天分享的主管說:過年過節要去送禮 , 這樣客戶才會記住你 大後天分享的主管說:過年過節我從不送禮 , 這樣客戶才不會養成壞習慣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