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族

含有「布農族」共 9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八通關越道路鹿鳴吊橋段因工程整修仍封閉 在花蓮卓溪鄉的群山環抱中,隱藏著一條充滿自然與歷史韻味的步道——八通關古道鹿鳴吊橋段。這條古道是日治時期八通關越嶺道的一部分,承載了清朝開墾東部的足跡、日治時期的理蕃政策,以及布農族抗日的英勇歷史。從鹿鳴吊橋到卓樂國小,單程僅2.7公里,地勢平緩,適合全家大
Thumbnail
The Umaq屋瑪客夫婦,是由來自台東金崙的排灣族吉他手羅智輝(Sakinu Pavavaljung)與南投羅羅谷的布農族主唱莎飛伊(Savi Tanapima)共同組成的音樂創作夫妻檔。團名「umaq」來自排灣語,意為「家」,代表著他們從家庭出發,用音樂記錄愛、育兒、語言與日常生活的節奏。
Thumbnail
後天是父親節,也是「我的」第一個父親節。在這麼特別的日子前,我收到了一個暖心的試片邀請,來自小公視的節目小島同樂繪,他們即將在本週五8/8晚上8點播出系列節目的重頭戲:玉山。 提前感動的我,想在這裡和大家同時推薦這一集與這個節目。
Thumbnail
位於高雄市桃源區的藤枝山步道,是一條短程卻充滿魅力的中級山步道。這條步道以其便捷的交通、自然美景與布農族的文化背景,吸引著喜愛登山與探索的旅人。從寶山巷民宅出發,沿著藤枝林道進入步道,僅需約25分鐘即可抵達海拔1565公尺的藤枝山山頂,沿途可欣賞高雄山林的壯麗景致,並感受桃源區獨特的原住民文化氛圍。
Thumbnail
鵝妹-avatar-img
2025/08/21
桃源是我的故鄉,感謝你寫的真好真詳細!👏🏽
丹娜絲颱風即將來襲,在台中上完課後,我感受到風勢逐漸增強,於是趕緊搭客運返回台北,因為今晚20:30還有個約會。在車上補了個眠,終於抵達三重。下車後,我迅速回到工作室準備,當時約莫19:00,時間抓得剛剛好。外頭的風果然越來越大,回到工作室後,我趕緊整理行李、準備物品,然後出門簡單吃了點東西,再回到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只要開車上高速公路,塞車的時候,總會在防護欄上或者交流道旁,看到那幾隻跳躍似乎在覓食的熟面孔——紅嘴黑鵯,這是少數我認得的鳥。牠們羽毛烏黑帶光,嘴和腳卻是一抹對比的紅,很容易可以認出來的,只是常常會想他們在高速公路這樣跑,會不會有危險啊? 曾經帶著小孩在週末的時候都會参加
Thumbnail
RY-avatar-img
2025/06/13
野生動物因為人為活動造成的死亡很普遍,因為出現在馬路上而被撞的比例也不少。有興趣可以搜尋"路殺社",網站裡有許多相關資訊可以參考。
可轉債老爹-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3
RY 我知道的,路殺社!我以前常跟小孩跑荒野課程!
5月25日「紅然 RYB Studio」主辦由文化部「5G科技影音展演創新應用補助計畫」支持的台灣首創原音全境式沉浸互動演唱會「Makitvaivi 布可思議」,把「看演唱會」升級成一場可以觸發、可以參與、可以被包圍的未來感體驗。
Thumbnail
本文探討原住民正名運動的意義,並分享作者Ispalakan Umav自身的經驗。文章指出,正名不只是更改身分證上的名字,更是找回文化認同、抵抗殖民歷史的過程。作者透過自身經歷以及社會上常見的歧視事件,說明原住民正名運動的重要性,並呼籲社會大眾正視原住民文化及權益。
Thumbnail
由華星八方傳播製作的勵志電影《果嶺上的熊孩子》真人真事改編,講述臺灣第一位PGA認證的布農族教練返鄉培育孩子,讓他們成為高爾夫選手的故事。電影已於花蓮舉辦特映會,並將在臺灣各地巡迴播映,現已於LINE TV上線。
Thumbnail
引言:島嶼的第一批居民 當台灣從海底隆起,成為太平洋上的翠綠寶島,誰是最早踏上這片土地的人?數千年前,台灣原住民在這片山川與海岸間開啟了屬於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語言、歌謠與生活方式,與這座島嶼緊密相連。延續上一章的探索,從「夷州」與「流求」的歷史記載到實際的原住民社會,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台灣最早的守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