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

含有「平庸」共 1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漢娜·阿倫特所著《平凡的邪惡:艾希曼在耶路撒冷》(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1963)是一部深具影響力的政治哲學與倫理探討著作,自出版以來,引發廣泛討論與爭議,直至今日仍具有啟發性與警示意義。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2025/07/04
嗨,午安!缺乏判斷力的危害,是呀!處現代此刻到底清醒擁判斷力者有多少?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04
林漢清 凡庸之輩,若掌握生殺大權,真是恐怖。
《人性枷鎖》描寫菲力普自幼失怙,歷經信仰迷惘、藝術夢碎與情感沉淪,最終學會與現實和解的成長歷程。他從宗教體制中逃出,轉而投身藝術與愛情,卻屢屢受挫,深感平庸與生計的雙重壓力。經歷朋友自殺與藝術失敗的打擊後,他逐漸領悟人生的殘酷與人性的脆弱。小說揭示「自由」非逃離束縛,而是學會承擔與理解生命的重量。
Thumbnail
收聽這集扁平時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gaIvllaXRM
本書以斯里尼瓦思・勞的親身經歷,探討獨創的必要性及其面臨的挑戰。作者分享了在追尋獨創過程中克服內外部異音的策略,強調持續努力、勇於嘗試的重要性。面對低潮期的挑戰,讀者將獲得重新塑造自己的機會,並學會如何通過小賭注的方式來降低風險,促進獨創力的提升。本書適合自媒體工作者、創業者與內容創造者閱讀。
Thumbnail
Amanda Chu-avatar-img
2024/11/24
我很認同你的想法,感謝分享。👍🙏🤩
吱吱喳喳-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30
Amanda Chu 謝謝你的留言
沒有靈魂的愛,不是真正的愛,愛就要將心移植到被愛的人身上,使得他能夠深刻感受,在心中萌芽、成長。
彼得潘-avatar-img
2024/09/29
愛的面向很多種 比如老外的“愛”通常是肉體性愛為大宗 雖然精神面也存在的 比較流於形式(這證明老外不懂含情脈脈的浪漫) 我對感情的事在年輕時頗多想法 因為當時正熱戀 極想知道“愛情‘’的各個層面 生心理的變化 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轉變成長 閱讀先哲的論說 窺探情愛的奧秘 有一個說法讓我明白真愛的意義: 小女孩對洋娃娃的愛 是世上最純粹真實不求回報的愛 您瞧她這麼的疼愛 憐惜她的洋娃娃 洋娃娃可曾回報她什麼? 雖然也有會轉動眼珠和發出聲音的洋娃娃 但只是讓它更具形而已與愛的回饋無關。 有個說法:愛沒有報償 愛的本身就是報償。(施與受的千古難題) 德瑞莎修女(已被教廷奉為聖人)曾說: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天主教隱修院修女教義)。這是宗教的大愛(她在印度加爾各答設立了臨終收容所 接待無親屬 遊民 罹病彌留的底層民眾 為他們張羅尊嚴的後事) 婚姻裡也延續這個說法:在對方的錯誤上 發覺自己的責任。這是大人該學習的硬道理 馬英九先生為人證婚都勸勉做丈夫的要“千錯萬錯我的錯” 這是包容忍讓的好習性 如果是雙向的怎能不幸福? 做人處事的道理也適用在感情和婚姻 做人成功 婚姻必然美滿 只要願意付出幸福垂手便得呀!
歲月磨去了一身傲骨 你終於妥協 會自己和解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