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吱喳喳-avatar-img

吱吱喳喳

88 位追蹤者
avatar-img
吱吱喳喳
63會員
41內容數
專注於研究 UX、行銷領域,用文字作為心得分享。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文章提供關於大型語言模型 (LLM) 的課程筆記,涵蓋 LLM 的定義、特性、優勢、技術架構、開發方式與傳統機器學習的差異、三種類型,以及提示設計 (Prompt Design) 與提示工程 (Prompt Engineering) 的重要性。課程旨在幫助行銷人等專業人士瞭解 LLM 的基礎知識。
Thumbnail
本文整理 Google 數位人才探索計畫課程「Introduction to Generative AI」的重點,介紹生成式 AI 的定義、運作原理與應用範疇,並釐清 AI、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關聯。課程涵蓋大型語言模型(LLM)、Transformer 架構,並說明在文字、圖像、程式、語音領域應用。
Thumbnail
謝謝您的筆記與分享,很有幫助!
AI 的快速發展更凸顯了專注力的重要性。本書作者大嶋祥譽,麥肯錫顧問,分享專注管理學,指出長跑型專注已不合時宜,提倡「不專注的專注」,善用短時間高效專注。書中提出具體方法,例如:將事情寫下、減少不必要判斷、番茄鐘工作法、營造團隊專注環境等,幫助提升專注力,並將專注力用於AI時代有價值的事物上。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5/04/13
「在創作層面也是如此。AI 可以生成文章、圖片、設計稿,但那些創作本質上仍是過去資料的重組與排列。而真正有價值的創新,往往來自人類對生活的感知、文化的理解,甚至來自痛苦、矛盾或情緒的激發。AI 模仿人類,但人類能創造未曾存在的東西。 」 謝謝分享有關AI的知識!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降價策略並非長久之計。本文介紹藤村正宏的體驗行銷理念,強調創造顧客價值、建立情感連結的重要性,而非單純銷售產品。透過鎖定顧客、重新編輯產品、維持顧客關係等方式,建立獨特品牌體驗,讓顧客在有需要時優先想到你。本文適用於經營社群、開店創業、經營品牌的人士。
Thumbnail
氣泡水-avatar-img
2025/04/05
"沒有暢銷的商品,只有暢銷的銷售方式"...... 非常認同。
競品研究是 UX 設計的重要工具,若未理解其背後的商業邏輯,可能會優化錯方向。透過分析發現 UI 設計雜亂,便進行資訊分類與介面優化。然而,實際測試卻顯示,使用者更偏好原本的「雜亂」設計,因為它能提升操作效率。這次經驗讓我反思:競品的缺陷可能是有意為之,UX 設計不能只憑專業判斷,還需考量實務需求。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5/04/03
「留意背後的原因(用戶習慣、利害關係人或政策要求),才不會優化錯誤的方向,導致產品無法解決真正的使用者需求。」 用戶的習慣真的太重要了!
本書摘錄《習慣致富》的核心概念,闡述致富關鍵在於培養「富習慣」,而非單靠運氣或高收入。書中介紹財富金字塔模型,幫助讀者評估自身財務狀況,並提出培養富習慣的四個步驟。作者強調被動收入的重要性,以及透過購買資產創造重複收入的重要性。文章也提及三十個富人習慣可供參考,但重點在於培養屬於自己的一套致富方法。
Thumbnail
Peter Lu-avatar-img
2025/03/29
謝謝吱吱喳喳的分享! 財富的累積是一個「長期輸入與輸出」的過程~ 改變命運不靠運氣,而是靠行為與習慣的微調!
一個週末!打造千萬事業,為暢銷書作者諾亞.凱根(Noah Kagan)提出的創業方法公式。文中強調創業需要勇氣、行動力以及找到具有商業價值的點子,並分享了尋找點子、驗證點子及計算利潤的方法。
Thumbnail
感謝您的好文分享 🤎
現代人容易分心,難以專注於重要事項,導致經常忙碌卻沒有成果。本書《深度工作力》作者Cal Newport提出深度工作的重要性,並提供培養深度工作力的方法,協助讀者提升效率及競爭力。
Thumbnail
黃璧怡-avatar-img
2025/04/03
深度工作方法的名稱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修道院式及記者式😄
《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由精神科醫師水島廣子撰寫,幫助打造平衡的身心靈。書中解析生氣的三大原因(困境、衝擊、領域侵犯),強調重視自身情緒、放下「正確」執念,並透過「好友筆記」法(察覺、承認、接納、轉換)療癒自己。不同於壓抑情緒或盲目正向思考,本書鼓勵察覺並撫慰情緒,以防憤怒擴大造成傷害。
Thumbnail
Peter Lu-avatar-img
2025/03/09
吱吱喳喳 謝謝分享! 這本真的很讚,也是我開始寫書摘的第一本書!
本書探討多裝置體驗設計,作者 Michal Levin 提出 3C 框架(一致性、持續性、互補性設計),協助設計師打造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多裝置生態系統。文中強調在多裝置情境下,幫助產品設計師、產品經理和使用者研究員提升產品競爭力。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