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知識分享
含有「心理學知識分享」共 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Running to the Sky的沙龍
2025/03/26
「為什麼你總感到心累?心理學家:你的『內心操作系統』需要升級了(附5個自救工具)」
「根據2023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焦慮症患者突破4億人,其中80%的症狀源自『內心資源不足』——當我們面對職場壓力、人際衝突時,常像電腦開著30個視窗卻不關機,最終崩潰死機。」 Section 1 -「內心疲憊」的真相:你正在透支「精神能量存款」 心理學機制: • 「自我耗損理論」:哈
#
心靈成長
#
職場心理健康
#
自我療癒
喜歡
留言
溫柚榕聊聊天
2022/01/15
遇到複雜事情總是剪不斷理還亂?不妨試試看用心理學中的「後設認知」來幫助自己吧!
很多時候,我們都容易陷入固有的思考迴圈,反芻著相似的信念而形成負面循環,利用後設認知除能跳出既有的框架,讓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幫助自我看清情緒背後的意義、行為的動機,也能為自己的思考歷程抽絲剝繭。 所以,究竟要怎麼做呢?
#
後設認知
#
心理學知識分享
#
跳脫框架
7
2
吳松揚
2025/04/24
1
謝謝~很有收穫! 我發現系統排列的特性跟後設認知有很多可以連結的地方! 你的文中剛好提到片中的"工具",我就是用系統排列當作工具來做這件事。
1
溫柚榕
發文者
2025/04/28
喜歡
吳松揚 謝謝~不知道您說的系統排列是否是指「家族排列」的系統觀點呢?還是其他的系統觀呢?
喜歡
溫柚榕聊聊天
2021/10/15
【心理學分享】替代性創傷是什麼?在重大事件後一般人可以如何調適?
昨天城中城新聞一報出來,相信很多坐在電視機前面,或看著手機新聞的人,都不免跟著畫面難過了起來。雖然事件的起因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有許多人傷亡的事實,已經相當令人震撼。 除了這起事件以外,像是四月份的台鐵事件、其他重大地震災害,透過新聞媒體不斷的報導,都容易讓那些即使沒有經歷過創傷…
#
創傷
#
替代性創傷
#
心理學
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