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複雜事情總是剪不斷理還亂?不妨試試看用心理學中的「後設認知」來幫助自己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什麼叫做後設認知?

在心理學中,有一種思考歷程叫做「後設認知」,是由心理學家傅來福(J.H. Flavell)在一九六七年提出指的是人類在思考過程中,可以知道自己正在思考,並且釐清自我的思考歷程、脈絡與意識等等,也就是「思考自己的思考」。

聽到這邊想必大家還是滿頭問號,打個更白話的比喻好了:想像自己在使用縮小燈後,把縮小版的自己放到頭腦中,便能清楚看到腦中的各個單位是如何運作的,又或者像看狼人殺遊戲中的觀眾,清楚知道每個角色與彼此之間對應的關係,這樣的歷程即可算是一種後設認知。

換句話說,就類似於開啟「上帝視角」,能把一件事情中各個歷程的交互作用看的較為清楚。

raw-image

後設認知能幫助我們什麼?

而這樣的能力,也時常用在心理治療或觀察自我心理狀態上。

很多時候,我們都容易陷入固有的思考迴圈,反芻著相似的信念而形成負面循環,利用後設認知除能跳出既有的框架,讓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幫助自我看清情緒背後的意義、行為的動機,也能為自己的思考歷程抽絲剝繭。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天小花上台報告時,因為太過緊張而口吃,當下被老闆罵得像豬頭一樣,於是小花那天心情非常糟糕,一直認為是自己太爛,才會導致這樣的局面。

在多數情況下,我們是不是就會進入這樣的思考循環:因為我太爛報告得亂七八糟,所以老闆才會罵我。

raw-image

怎麼練習後設認知?

但當我們試著用後設認知的角度,就有機會跳出以往的框架,以新的視角去重新檢視同一件事情,可以怎麼做呢?

拉開距離

跳脫慣性的「我事情做不好就是因為我爛」的思維模式,用第三者的距離去解析同一件事情。例如:如果我今天被罵的不是我,我會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再次觀看同一件事情

在那個當下,發生了什麼事情?在場還有誰呢?誰又說了什麼話呢?

列出導致不盡人意的各種原因

真的是因為自己能力太差所以表現不好嗎?還是因為沒準備而結果差強人意?還是因為太過於緊張?又或者另有其他原因?

檢視背後深層的擔憂

為什麼這麼緊張?是不是有什麼更深層的害怕和擔心?例如:想起小時候某一次演講比賽,因為被抽到一號太緊張而大忘詞,導致自己和冠軍無緣,同樣擔心著這次的報告要是沒講好,可能就拿不到bonus獎金也會失去升遷機會…

給予新定義和脈絡

小時候的無力感和未竟事宜,原來一直都還藏在腦袋裡,所以我才會如此緊張,導致最後報告口吃,並不是因為我不好,而是我應該好好處理小時後的這個議題…

raw-image

從電視劇來看實際例子

當然,這些都還可以繼續往下抽絲剝繭。

其實光是要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就已經相當的不容易。我們可能在當下表現出生氣、難過,但再往下細探,會發現背後有更深層的擔心、焦慮,有時候可能也會回溯到過往的經驗和未完成的事宜。

為了讓大家更理解後設認知,我們來看看一部叫做「刺蝟法則」的電視劇,裡頭的女角和心理師,就是站在上帝視角的角度,去看每個事件與自己的心理變化,也就是文章中提到的後設認知。

後設認知協助梳理事件

劇中的心理師,會透過一個帶在頭腦上的儀器帶個案回到過去某些場景中,雖然在現實中目前並沒有這樣的工具,但劇情所呈現的樣態就很像「後設認知」,透過把自己放到第三人的位置,拉開距離去重新看待所發生的事情,除了情緒上會較少受到影響,也因為是以一個較為客觀的角度,而能夠重新把整個事件梳理的比較清楚。

其實這樣的思維過程,不只可以用在諮商,我們平時也可以這樣練習看看:把自己抽離事件的中心,用第三者的角度重新去觀看一個事件。

可能會發現以這樣的方式看待同一件事情時,對事物的理解突然變得更為清晰,也比較不會意氣用事,或被情緒綑綁著,自然能用更客觀、理性的角度去處理和應變。

raw-image

先從覺察自我開始

不過,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就像我自己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遇到事情時,還是很難在當下就立刻做轉換,有時仍要等到情緒冷靜下來以後,才能用後設認知的角度去剖析。

假如還沒辦法立即做到,也不用太著急,可以先從覺察內心開始。例如在生氣時,可以意識到正在生氣,光是這樣的覺察,就能因為發現自己正在生氣、生氣容易誤事,而提醒自我說話或行動前先緩緩,當然,舉凡其他的事情也可以如法炮製的試試看。

以上,就是利用「後設認知」來協助釐清事情的方法!是不是很實用呢?

當我們可以學著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自己,會發現原來同樣的事情,竟然可以因為距離不同,產生不一樣的想法,這樣的切換與調整,也許會對你的生活有所幫助喔!讓我們一起來練習後設認知吧!

(此文章為專業知識分享,如有問題歡迎討論指教)

給作者一個打賞或鼓勵吧

我是溫曉風,持續在撰寫「心理學與人生經驗」的專題中!
努力將U質好文分享給大家,請大家也不吝嗇地給予我一些回饋,下面的手手拍十下,讓我有更多的動力維持寫作!
如果你還心有餘力的話,也歡迎各位乾爹乾媽給我一杯咖啡的打賞,讓我在困難的疫情時代,可以靠著寫作多些生活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溫柚榕聊聊天
101會員
169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溫柚榕聊聊天的其他內容
2025/03/04
每個人都有堅強和脆弱的兩面,社會常只肯定堅強的一面,忽略脆弱。然而,脆弱讓我們更懂得愛與同理心。過度追求正能量反而可能造成壓力,壓抑負面情緒。我們需要接納自己的脆弱,允許自己悲傷,給予自己空間療癒,才能成為完整、自信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3/04
每個人都有堅強和脆弱的兩面,社會常只肯定堅強的一面,忽略脆弱。然而,脆弱讓我們更懂得愛與同理心。過度追求正能量反而可能造成壓力,壓抑負面情緒。我們需要接納自己的脆弱,允許自己悲傷,給予自己空間療癒,才能成為完整、自信的自己。
Thumbnail
2024/10/31
隨著網紅的興起,心靈課程成為許多人尋求情緒支持與靈性成長的管道。本文探討網紅分享的心靈課程經驗以及社交媒體如何放大他人的幸福感,造成內心的匱乏和焦慮。透過剖析心靈課程的吸引力及其背後的心理因素,提供對於人際關係、自我認同及生活價值的深入反思。最終,強調回歸真實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呼籲大家珍惜身邊的人。
Thumbnail
2024/10/31
隨著網紅的興起,心靈課程成為許多人尋求情緒支持與靈性成長的管道。本文探討網紅分享的心靈課程經驗以及社交媒體如何放大他人的幸福感,造成內心的匱乏和焦慮。透過剖析心靈課程的吸引力及其背後的心理因素,提供對於人際關係、自我認同及生活價值的深入反思。最終,強調回歸真實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呼籲大家珍惜身邊的人。
Thumbnail
2024/10/13
《荒野機器人》,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在我介紹它以前,先看一下得獎紀錄: ★ 美國《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柯克思書評》中年級年度最佳童書 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成人觀賞,亦推薦與孩子共同探討相關主題,提供更深刻的思考與感受。
Thumbnail
2024/10/13
《荒野機器人》,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在我介紹它以前,先看一下得獎紀錄: ★ 美國《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柯克思書評》中年級年度最佳童書 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成人觀賞,亦推薦與孩子共同探討相關主題,提供更深刻的思考與感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給總是越想越糾結的你,不用吃藥的療「鬱」處方箋
Thumbnail
給總是越想越糾結的你,不用吃藥的療「鬱」處方箋
Thumbnail
1.內省就是主動關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藉此可以讓我們用想像、記憶、省思等方式來解決問題。 2.腦中的小對話有可能會導致原本熟悉的自動化過程被分拆掉,而突然間忘記某件原本熟悉的事情該如何進行,這就是分析導致癱瘓 (作者舉了投球失憶症為例子)。 3.時間的流逝對於我們管理情感生活式或不可缺的;隨著時間過
Thumbnail
1.內省就是主動關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藉此可以讓我們用想像、記憶、省思等方式來解決問題。 2.腦中的小對話有可能會導致原本熟悉的自動化過程被分拆掉,而突然間忘記某件原本熟悉的事情該如何進行,這就是分析導致癱瘓 (作者舉了投球失憶症為例子)。 3.時間的流逝對於我們管理情感生活式或不可缺的;隨著時間過
Thumbnail
自我反思是一種深入思考的過程,通過回顧過去決策和行為,使我們在思維上有更深層次的成長。反思不同於反省,它是一種深入思考的過程,通常是在某個事件或決策之後進行。 透過反思,我們可以探討當初的決策背後的動機、選擇和行動,並評估其結果。這種深層的自我對話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並走向更符合自己期望的目
Thumbnail
自我反思是一種深入思考的過程,通過回顧過去決策和行為,使我們在思維上有更深層次的成長。反思不同於反省,它是一種深入思考的過程,通常是在某個事件或決策之後進行。 透過反思,我們可以探討當初的決策背後的動機、選擇和行動,並評估其結果。這種深層的自我對話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並走向更符合自己期望的目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一遇到痛苦、有害的體驗就會化身魔鬼氈,而遇到舒服、有益的體驗卻像不沾鍋。這種負面偏誤的機制幫助我們祖先得以存活,但到了今天,卻只會為我們製造出許多不必要的痛苦與衝突。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一遇到痛苦、有害的體驗就會化身魔鬼氈,而遇到舒服、有益的體驗卻像不沾鍋。這種負面偏誤的機制幫助我們祖先得以存活,但到了今天,卻只會為我們製造出許多不必要的痛苦與衝突。
Thumbnail
最近因為要上一個節目(暫時保密),開始整理了多年來的各種轉念訓練與方法。 為什麼要轉念思考呢?因為人有時候就是會困住。 雖然說人生遇到困難是必然之事,而且許多問題與困境也不可能馬上解決,但常常光是一件小事情,就可以讓人徹底當機。 旁人看起來雞毛蒜皮的小事,對當事人卻可能是核彈級的災難。
Thumbnail
最近因為要上一個節目(暫時保密),開始整理了多年來的各種轉念訓練與方法。 為什麼要轉念思考呢?因為人有時候就是會困住。 雖然說人生遇到困難是必然之事,而且許多問題與困境也不可能馬上解決,但常常光是一件小事情,就可以讓人徹底當機。 旁人看起來雞毛蒜皮的小事,對當事人卻可能是核彈級的災難。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都容易陷入固有的思考迴圈,反芻著相似的信念而形成負面循環,利用後設認知除能跳出既有的框架,讓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幫助自我看清情緒背後的意義、行為的動機,也能為自己的思考歷程抽絲剝繭。 所以,究竟要怎麼做呢?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都容易陷入固有的思考迴圈,反芻著相似的信念而形成負面循環,利用後設認知除能跳出既有的框架,讓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幫助自我看清情緒背後的意義、行為的動機,也能為自己的思考歷程抽絲剝繭。 所以,究竟要怎麼做呢?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們常做一種事,就是「與其受人擺佈,不如先發制人地塑造好自己熟悉的角色及情境,然後照舊演,產生熟悉但可接受的挫敗」。 如果當事人習慣當受害者、不願負責,在遇到事件時,他的情緒與認知便會悄悄地往那方面去收集訊息,形成「我就是沒辦法」的解釋,進入「我就是無助、崩潰」的受害者角色。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們常做一種事,就是「與其受人擺佈,不如先發制人地塑造好自己熟悉的角色及情境,然後照舊演,產生熟悉但可接受的挫敗」。 如果當事人習慣當受害者、不願負責,在遇到事件時,他的情緒與認知便會悄悄地往那方面去收集訊息,形成「我就是沒辦法」的解釋,進入「我就是無助、崩潰」的受害者角色。
Thumbnail
這世界上有一種學問叫做 “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中文是《神經語言規劃》
Thumbnail
這世界上有一種學問叫做 “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中文是《神經語言規劃》
Thumbnail
沒有自我對話的能力,等於喪失自我認同。 你也是有閒暇的時間,就會打開社群媒體嗎? 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在社群媒體上不斷地展露自己。展露自己的喜怒哀樂、食衣住行,什麼都能分享,甚至是有點過度分享了,卻忘記自我對話的重要性。 汲汲營營關注他人的生活,卻忘
Thumbnail
沒有自我對話的能力,等於喪失自我認同。 你也是有閒暇的時間,就會打開社群媒體嗎? 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在社群媒體上不斷地展露自己。展露自己的喜怒哀樂、食衣住行,什麼都能分享,甚至是有點過度分享了,卻忘記自我對話的重要性。 汲汲營營關注他人的生活,卻忘
Thumbnail
綜觀古今中外對情緒的研究,心理學家、腦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等對情緒的論述看法,我個人覺得並沒有真正的把重點說的清楚,所以我大膽的提出來,讓大家來討論研究。從這個章節開始我將提出一套理論模型,輕鬆簡單的破解情緒是如何被意識觸發的? 要如何避免情緒的困擾?  意識如何觸發情緒? 從前面的章節解說
Thumbnail
綜觀古今中外對情緒的研究,心理學家、腦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等對情緒的論述看法,我個人覺得並沒有真正的把重點說的清楚,所以我大膽的提出來,讓大家來討論研究。從這個章節開始我將提出一套理論模型,輕鬆簡單的破解情緒是如何被意識觸發的? 要如何避免情緒的困擾?  意識如何觸發情緒? 從前面的章節解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