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複雜事情總是剪不斷理還亂?不妨試試看用心理學中的「後設認知」來幫助自己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什麼叫做後設認知?

在心理學中,有一種思考歷程叫做「後設認知」,是由心理學家傅來福(J.H. Flavell)在一九六七年提出指的是人類在思考過程中,可以知道自己正在思考,並且釐清自我的思考歷程、脈絡與意識等等,也就是「思考自己的思考」。
聽到這邊想必大家還是滿頭問號,打個更白話的比喻好了:想像自己在使用縮小燈後,把縮小版的自己放到頭腦中,便能清楚看到腦中的各個單位是如何運作的,又或者像看狼人殺遊戲中的觀眾,清楚知道每個角色與彼此之間對應的關係,這樣的歷程即可算是一種後設認知。
換句話說,就類似於開啟「上帝視角」,能把一件事情中各個歷程的交互作用看的較為清楚。

後設認知能幫助我們什麼?

而這樣的能力,也時常用在心理治療或觀察自我心理狀態上。
很多時候,我們都容易陷入固有的思考迴圈,反芻著相似的信念而形成負面循環,利用後設認知除能跳出既有的框架,讓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幫助自我看清情緒背後的意義、行為的動機,也能為自己的思考歷程抽絲剝繭。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天小花上台報告時,因為太過緊張而口吃,當下被老闆罵得像豬頭一樣,於是小花那天心情非常糟糕,一直認為是自己太爛,才會導致這樣的局面。
在多數情況下,我們是不是就會進入這樣的思考循環:因為我太爛報告得亂七八糟,所以老闆才會罵我。

怎麼練習後設認知?

但當我們試著用後設認知的角度,就有機會跳出以往的框架,以新的視角去重新檢視同一件事情,可以怎麼做呢?

拉開距離

跳脫慣性的「我事情做不好就是因為我爛」的思維模式,用第三者的距離去解析同一件事情。例如:如果我今天被罵的不是我,我會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再次觀看同一件事情

在那個當下,發生了什麼事情?在場還有誰呢?誰又說了什麼話呢?

列出導致不盡人意的各種原因

真的是因為自己能力太差所以表現不好嗎?還是因為沒準備而結果差強人意?還是因為太過於緊張?又或者另有其他原因?

檢視背後深層的擔憂

為什麼這麼緊張?是不是有什麼更深層的害怕和擔心?例如:想起小時候某一次演講比賽,因為被抽到一號太緊張而大忘詞,導致自己和冠軍無緣,同樣擔心著這次的報告要是沒講好,可能就拿不到bonus獎金也會失去升遷機會…

給予新定義和脈絡

小時候的無力感和未竟事宜,原來一直都還藏在腦袋裡,所以我才會如此緊張,導致最後報告口吃,並不是因為我不好,而是我應該好好處理小時後的這個議題…

從電視劇來看實際例子

當然,這些都還可以繼續往下抽絲剝繭。
其實光是要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就已經相當的不容易。我們可能在當下表現出生氣、難過,但再往下細探,會發現背後有更深層的擔心、焦慮,有時候可能也會回溯到過往的經驗和未完成的事宜。
為了讓大家更理解後設認知,我們來看看一部叫做「刺蝟法則」的電視劇,裡頭的女角和心理師,就是站在上帝視角的角度,去看每個事件與自己的心理變化,也就是文章中提到的後設認知。

後設認知協助梳理事件

劇中的心理師,會透過一個帶在頭腦上的儀器帶個案回到過去某些場景中,雖然在現實中目前並沒有這樣的工具,但劇情所呈現的樣態就很像「後設認知」,透過把自己放到第三人的位置,拉開距離去重新看待所發生的事情,除了情緒上會較少受到影響,也因為是以一個較為客觀的角度,而能夠重新把整個事件梳理的比較清楚。
其實這樣的思維過程,不只可以用在諮商,我們平時也可以這樣練習看看:把自己抽離事件的中心,用第三者的角度重新去觀看一個事件。
可能會發現以這樣的方式看待同一件事情時,對事物的理解突然變得更為清晰,也比較不會意氣用事,或被情緒綑綁著,自然能用更客觀、理性的角度去處理和應變。

先從覺察自我開始

不過,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就像我自己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遇到事情時,還是很難在當下就立刻做轉換,有時仍要等到情緒冷靜下來以後,才能用後設認知的角度去剖析。
假如還沒辦法立即做到,也不用太著急,可以先從覺察內心開始。例如在生氣時,可以意識到正在生氣,光是這樣的覺察,就能因為發現自己正在生氣、生氣容易誤事,而提醒自我說話或行動前先緩緩,當然,舉凡其他的事情也可以如法炮製的試試看。
以上,就是利用「後設認知」來協助釐清事情的方法!是不是很實用呢?
當我們可以學著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自己,會發現原來同樣的事情,竟然可以因為距離不同,產生不一樣的想法,這樣的切換與調整,也許會對你的生活有所幫助喔!讓我們一起來練習後設認知吧!
(此文章為專業知識分享,如有問題歡迎討論指教)

給作者一個打賞或鼓勵吧

我是溫曉風,持續在撰寫「心理學與人生經驗」的專題中!
努力將U質好文分享給大家,請大家也不吝嗇地給予我一些回饋,下面的手手拍十下,讓我有更多的動力維持寫作!
如果你還心有餘力的話,也歡迎各位乾爹乾媽給我一杯咖啡的打賞,讓我在困難的疫情時代,可以靠著寫作多些生活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6會員
147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溫曉風聊聊天 的其他內容
昨天城中城新聞一報出來,相信很多坐在電視機前面,或看著手機新聞的人,都不免跟著畫面難過了起來。雖然事件的起因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有許多人傷亡的事實,已經相當令人震撼。 除了這起事件以外,像是四月份的台鐵事件、其他重大地震災害,透過新聞媒體不斷的報導,都容易讓那些即使沒有經歷過創傷…
「可是…我想拿的是金牌!」我想台灣人應該都對這句話不陌生吧?這是柔道選手楊勇緯在賽後聯訪時,邊哭邊說完的話,除了可以看到他的自信以外,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未來的企圖心。先撇除我個人對這位奧運選手的欣賞,回到名次本身,假如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會不會沒有得到金牌,反而是上天給的禮物?
有很多人總喜歡在生病時,拚命的要幫問題歸因,有些疾病的確是可以這樣做,像是登革熱就肯定和蚊子脫離不了關係,但有些疾病,不能單一的歸類在某個因素上。像是心理疾病,我們各種常見的焦慮症、憂鬱症、躁鬱症等等,都不是可以找到一個絕對正確歸因的疾病,我們不能只因為某個人血清素濃度過低,或者…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依附理論,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由該理論延伸出的「陌生情境測驗」?這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是由安斯沃斯所設計出來的社會實驗,目的是去檢測孩子在母親離開以及回來後的情緒反應。實驗結果發現,不管什麼類型的孩子,都會在母親離開的這段時間感到焦慮不安,但差別就在母親回來後......
聽過許多父母對小孩的期許,大多是希望孩子保持正向樂觀,乍聽之下好像沒有什麼錯,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面對挫折時對人生依然保有希望,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不被打敗,但是當期望與結果有相當程度的落差時,又有幾位大人能夠適應挫折,重新站起來呢?可以理解這個社會之所以強調「正向」,是因為……
現在的小孩生活大多是被課業、補習、成績追著跑,大部分的時間,都早已被塞滿讀書行程,好不容易到寒暑假,卻可能還是有許多作業需要完成。因此很多台灣的孩子,向來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甚至是未來想做什麼。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假如寒暑假都不要出作業,可以完全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你要怎麼樣安排…
昨天城中城新聞一報出來,相信很多坐在電視機前面,或看著手機新聞的人,都不免跟著畫面難過了起來。雖然事件的起因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有許多人傷亡的事實,已經相當令人震撼。 除了這起事件以外,像是四月份的台鐵事件、其他重大地震災害,透過新聞媒體不斷的報導,都容易讓那些即使沒有經歷過創傷…
「可是…我想拿的是金牌!」我想台灣人應該都對這句話不陌生吧?這是柔道選手楊勇緯在賽後聯訪時,邊哭邊說完的話,除了可以看到他的自信以外,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未來的企圖心。先撇除我個人對這位奧運選手的欣賞,回到名次本身,假如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會不會沒有得到金牌,反而是上天給的禮物?
有很多人總喜歡在生病時,拚命的要幫問題歸因,有些疾病的確是可以這樣做,像是登革熱就肯定和蚊子脫離不了關係,但有些疾病,不能單一的歸類在某個因素上。像是心理疾病,我們各種常見的焦慮症、憂鬱症、躁鬱症等等,都不是可以找到一個絕對正確歸因的疾病,我們不能只因為某個人血清素濃度過低,或者…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依附理論,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由該理論延伸出的「陌生情境測驗」?這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是由安斯沃斯所設計出來的社會實驗,目的是去檢測孩子在母親離開以及回來後的情緒反應。實驗結果發現,不管什麼類型的孩子,都會在母親離開的這段時間感到焦慮不安,但差別就在母親回來後......
聽過許多父母對小孩的期許,大多是希望孩子保持正向樂觀,乍聽之下好像沒有什麼錯,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面對挫折時對人生依然保有希望,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不被打敗,但是當期望與結果有相當程度的落差時,又有幾位大人能夠適應挫折,重新站起來呢?可以理解這個社會之所以強調「正向」,是因為……
現在的小孩生活大多是被課業、補習、成績追著跑,大部分的時間,都早已被塞滿讀書行程,好不容易到寒暑假,卻可能還是有許多作業需要完成。因此很多台灣的孩子,向來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甚至是未來想做什麼。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假如寒暑假都不要出作業,可以完全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你要怎麼樣安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思緒發展,連結到一個封存已久的記憶,想起已經斷了聯絡的老朋友。是我單方面封鎖她,那時不懂閱人,所以不以為然。在我拒絕她後才驚覺,原來她的價值觀一早就和我大相逕庭,經我整理後,實在有必要寫下她這個主題。大家可以視為拿故友「鞭屍」的「𡁻完唱」行為,也可純粹當成故事閱讀。我只是想透過這件事分享我的反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法 常見的癌症治療方法有以下4種: 手術治療:包含子宮及兩側輸卵管和卵巢切除、骨盆腔體液的細胞學檢查,另外必須依疾病的程度摘取骨盆淋巴結、主動脈旁淋巴結和部分的腹網膜。 標靶藥物治療:標靶治療用於抑制腫瘤存活、增殖、局部侵犯及遠端的轉移,並且避開影響正常細胞,這樣就不會增加毒
Thumbnail
多元複雜而交互重疊的情緒,是人們對於事件感受的泉源,身為訊號的感受,使人們能在第一時間觸發各種思考方式。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需提早預防的族群及方法 一等親內有婦科癌症家族病史 三十歲以後生第一胎或不曾生育 不曾哺乳 高血壓 糖尿病 肥胖 目前醫學上還沒有找到確切的發病原因,已知控制飲食可以有效降低得病的機率,切勿攝取過多的熱量,肥胖的人也必須減肥降低癌變的可能,慢性病的人也要積極控制其病情,目前沒有相對簡易
Thumbnail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是指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或多個互相矛盾的信念、價值觀或態度時所產生的不愉快狀態。這種不適感會驅使我們改變其中一個信念或態度,以消除這種不一致。然而,這種改變並不總是理性的,往往會導致我們自欺欺人,無法正視和解決真正的問題。
負面輿論有「真實」、「虛構」這兩種,採取解法截然不同。本系列三篇,分別是「應對真實負面輿論作法」、「應對虛構負面輿論抹黑作法」、「終極心法篇」
Thumbnail
事發在2024年1月23日,在大埔 TAI PO的Facebook群組專頁裡,有會員發了一個帖,內容講述有一對情侶跟一位鄭姓男中學生的衝突。因事件的花生指數極高,連日在網上發酵。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思緒發展,連結到一個封存已久的記憶,想起已經斷了聯絡的老朋友。是我單方面封鎖她,那時不懂閱人,所以不以為然。在我拒絕她後才驚覺,原來她的價值觀一早就和我大相逕庭,經我整理後,實在有必要寫下她這個主題。大家可以視為拿故友「鞭屍」的「𡁻完唱」行為,也可純粹當成故事閱讀。我只是想透過這件事分享我的反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法 常見的癌症治療方法有以下4種: 手術治療:包含子宮及兩側輸卵管和卵巢切除、骨盆腔體液的細胞學檢查,另外必須依疾病的程度摘取骨盆淋巴結、主動脈旁淋巴結和部分的腹網膜。 標靶藥物治療:標靶治療用於抑制腫瘤存活、增殖、局部侵犯及遠端的轉移,並且避開影響正常細胞,這樣就不會增加毒
Thumbnail
多元複雜而交互重疊的情緒,是人們對於事件感受的泉源,身為訊號的感受,使人們能在第一時間觸發各種思考方式。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需提早預防的族群及方法 一等親內有婦科癌症家族病史 三十歲以後生第一胎或不曾生育 不曾哺乳 高血壓 糖尿病 肥胖 目前醫學上還沒有找到確切的發病原因,已知控制飲食可以有效降低得病的機率,切勿攝取過多的熱量,肥胖的人也必須減肥降低癌變的可能,慢性病的人也要積極控制其病情,目前沒有相對簡易
Thumbnail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是指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或多個互相矛盾的信念、價值觀或態度時所產生的不愉快狀態。這種不適感會驅使我們改變其中一個信念或態度,以消除這種不一致。然而,這種改變並不總是理性的,往往會導致我們自欺欺人,無法正視和解決真正的問題。
負面輿論有「真實」、「虛構」這兩種,採取解法截然不同。本系列三篇,分別是「應對真實負面輿論作法」、「應對虛構負面輿論抹黑作法」、「終極心法篇」
Thumbnail
事發在2024年1月23日,在大埔 TAI PO的Facebook群組專頁裡,有會員發了一個帖,內容講述有一對情侶跟一位鄭姓男中學生的衝突。因事件的花生指數極高,連日在網上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