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之死

含有「阿拉斯加之死」共 1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近日上映的《幻幻之交》(If)觀後有感: 在美國大眾想像中嗅到一股清新氣息。它主張重溫人生早期,與同年(2024)面世的《凶麻吉》(Imaginary)形成強烈對照,後者的氛圍是反思鄉、反懷舊,是20世紀末人際關係冷嘲化、荒原化、廢墟化的延續。美國大眾文化往何處去?
Thumbnail
時間一直在逼著我們向前進,我希望在歲月這個洪流裡,自己能夠獲得的是生命教導我們的智慧,而非只是虛長的年歲。 - Emm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
Thumbnail
Emma姐,我真心覺得不差😍
有一天,動物用鋼筋水泥砌起圍牆把自己叫作「人」,稱作「神」,卻漸漸忘了自己本是自然的一份子,也是可以走向滅絕的物種而已。
Thumbnail
被無數規則束縛住的社會,只是其中一面的世界。
Thumbnail
看到 蕾蕾週五影院,就知道又到了快樂週五夜晚🎉 除了閱讀以外,我也很喜歡看電影和追劇 以前喜歡大場面的動作片 如今隨著年紀與經歷堆疊 更能品味劇情片的內涵魅力   近期讀『一千零一個點子之後』 Netflix的創業故事提到: 真正目標是協助人們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電影 🌟預告:下週會用
Thumbnail
電影用一份告白作開場白: “2011年1月31日, 由於對石膏灰夾板(sheetrock)的需求減少,美國石膏公司(US Gypsum)關閉了在內華達州恩派爾(Empire, Nevada)有88年歷史悠久的工廠。到了7月, 恩派爾的郵政編碼89405也被停用。”  顯然,在鳥不生蛋的荒野中的恩派爾
Thumbnail
如何形容我現在的心情呢?坐在廢棄巴士裡的草蓆,打著電腦看著窗外的山景和海景。 一片寧靜,不會隨便被打擾,也不會有人來。——寫於 2021/04/04 離開花蓮後,我來到台東。在成功和朋友的朋友J碰面,約好要去他的農地玩耍幾天。 J隱士般的生活,在台灣簡直是奇人異事,而那正是我嚮往的生活方式。 他離開
Thumbnail
或許你能從男主角的目光、憤怒、窘迫、泫然淚下、歡笑裡,找到一點屬於自己的影子。其實就某個程度而言,我們都是浪子,在人生的大漠裡,亦步亦趨的尋找著自己的答案
Thumbnail
avatar
子穎
或許該將這趟旅途,視為Chris或Alex與自我和解之旅。 一個年輕生命就這樣悄然消失在荒野裡,有些無奈有些惆悵。 感謝分享!
《Into the Wild》故事進展(我只看過電影,就以電影為主)和本小說類似之處頗多,都將旅遊、回憶與自我探索,兩線結合在一起,表面上看兩故事三主角行為:朋城一次逃家、懼學,蔡醫師到拉達克旅遊,Christopher McCandless離開既有的舒適圈、到不同階級體會不同生活,三者都有離開…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