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看《空橋上的少年》(下):太勇敢或是太害怕的人,會在什麼地方呢?(文/曾立愷)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每個人、每個時刻,都是空橋上的少年:
不論心靈或是物理上,不停在空橋間移動,相遇、激發變化、分離。
(原文張貼於個人FB貼文4貼文5
故事標題中的「空橋」,閱讀過程不太理解究竟由來是什麼,又有什麼意涵,直到最後一次會談,朋城道出自己想寫小說的結局時,才明瞭從何而來,雖說重讀時,才被提醒故事開頭蔡醫師離開飛機到的,就是「空橋」。
套朋城小說的設定:
「是一座通往另一個世界的橋……也是一個極其危險的地方,重力場非常不穩定。而且凡是能力者到了那裡,就會失去對自己能力的掌控,稍有不慎,可能就會一輩子被困在那。」
然而,也是在這座「空橋」,朋城小說裡的男主角達成了心中長久以來的希望:解開體內的鎖鏈。
細思朋城小說中自述的遭遇,不論過往家庭和住院,當下在日間病房的一切,或是未來規劃、希望,以及蔡醫師對應在拉達克的旅途,甚或在下之前關於本小說循環、無處不在改變等的聯想。感覺作者所謂「空橋」,就是各種想法發生碰撞,進而產生進一步變化發展,自我「進化」的地方。
蔡醫師與朋城的會談室,兩人思想產生無數次交流互動,當然是「空橋」最典型的具現化型態。然而不論預期中或意料之外,朋城與其他人,包含母親、女友互動,或是蔡醫師在旅遊中和不同國度人們交談、互動,甚或在惡劣自然環境下反思自我過往際遇,都對朋城和蔡醫師各自的心理狀態,產生強大衝突,激發他們更多想法。這些不在治療室內,但發生變化的場景,都可以說是「空橋」的其他種型態。
甚至極端點,既然這世界每處都有危險、思想行為上的衝突,稍一不慎就會自我迷失,對應外在環境恆在的變化,每個人自我內心心境也隨時在改變,每一個時刻與前有後都有所變化,可以說「空橋」無處不在,即便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任何與其他人的溝通、自我反思、探索自我,都可以是「空橋」所在地。即便小說只有在最後一段,才道出「空橋」的詞彙,但反過頭看整部小說,也可說整部小說,無論哪一線的哪一個地方,都是「空橋」。整合看下來,甚至也可說:
每個人、每個時刻,都是空橋上的少年:不論心靈或是物理上,不停在空橋間移動,相遇、激發變化、分離。
袁P對蔡醫師有句話,「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到這裡來的」,成了本小說的slogan。最後一次蔡醫師和袁P討論時,似乎暗示每個人都是既勇敢又害怕的人,才會來到這個過渡的地方,想踏出自己腳步,又猶豫不決,如同蔡醫師那趟意外又有收穫的旅程。
反過來想,那太勇敢、或是太害怕的人,會在什麼地方呢?真的有人是這樣嗎?
太害怕的人,真的想不太到故事例子,但太勇敢的人,倒是想到了一個:《Into the Wild(阿拉斯加之死)》的男主角Christopher McCandless。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Into the Wild(阿拉斯加之死)》與那輛「神奇巴士」
《Into the Wild》故事進展(我只看過電影,就以電影為主)和本小說類似之處頗多,都將旅遊、回憶與自我探索,兩線結合在一起,表面上看兩故事三主角行為:朋城一次逃家、懼學,蔡醫師到拉達克旅遊,Christopher McCandless離開既有的舒適圈、到不同階級體會不同生活,三者都有離開既有社會給予期望的意味在。
只是比起朋城和蔡醫師,Christopher McCandless很明顯屬於太勇敢的人:他非常清楚自己理念為何,想要什麼,並且努力實踐,幾乎沒有絲毫猶疑。對比朋城,Christopher McCandless表面上順利完成學業,思想也成熟許多。同樣是離家,朋城還會在公園徘徊,Christopher McCandless則毫不猶豫拋下自己所有一切,斬斷所有與既有生活圈的連結,徹底走向不屬於自己世界的路。
然而,或許猶疑、逃避未知,也屬於人類基本的防衛機轉。朋城和蔡醫師的猶疑、逃避未知,某些方面讓他們從迷途中走向既有的回家道路,走向短暫過渡休息的場所,不論是會談室、日間病房、或是一家家民宿。而太勇敢的Christopher McCandless,即便過程中和不少遊客相遇,同樣走過一個個短暫休憩之處,最後他還是毫不猶豫踏向未知,在阿拉斯加史坦必德小徑(Stampede Trail),走向獨行的不歸路。重思袁P的話,些或暗示,這樣的人是不存在於現實的。
其實看小說過程,有時替朋城、郁璇、宇睿、欣瑜等日間病房學員們感到慶幸:雖然他們有了同儕沒有的精神方面的困擾,讓他們在外界飽受異樣眼光。但至少,還有個日間病房,以芳美姊為首的優秀照護者、老師支持著他們,以及一群有類似困擾的同伴,一起渡過生命中最徬徨的歲月。還有極其優秀的醫療人員:袁P、楊醫師、蔡醫師、葉醫師等等,處理他們醫療問題,聆聽著他們的心聲。如同在蔡醫師旅行線的眾嘛呢牆、民宿、甚或寺廟,給了迷途旅人一個安身之所,心靈休憩、反思之地。
很特別,故事第一個讓我想哭又想笑的點,是提到前輩楊醫師,即將前往「分院」升任主治醫師。在下沒啥特殊經歷,唯一就是在偏遠鄉間精神科,一如楊醫師將到的「分院」服務多年,算了解地方生態。台灣城鄉差距日益擴大眾所皆知,在地方,根本不可能有日間病房類的設施,讓眾學員兼顧病況和學業,取得現實層面有意義的文憑,和有人輔助個案,做出未來規劃。出了台北盆地,拒學個案比例感覺實質上不會少太多,家人處置方式多數是一罵二打三放置,眾青少年們就這樣在家裡、網路世界、甚或是多次自傷中,渡過這段歲月。且城鄉差距大,留在鄉間奮鬥的人們,經濟條件相對不優,更難花時間在陪伴遭受困擾的青少年上面。家人有意識帶到門診評估,已屬難得,我想未發現拒學個案的比例,遠高於台北盆地。
然而即便到了門診,花了大把時間衛教,藥物給了,不少家人病人依舊缺乏病識感,思想依舊停留在數十年前,不會意識到是種病,需要醫療介入;更沒有足夠人力的支持機構,陪鄉下這些個案渡過難關:解決許多現實層面資源問題,輔導個案和家人等等。大多學員只能在學校輔導室,渡過醫院外多數時間。不少個案追蹤一段時間,就此失去聯絡,更有甚者,是下次見面時已在急診,符合「自傷傷人之虞」,不住院也不行。然而地方醫院床位設施缺乏,極難區分成人與兒青病人。極少量兒青病人們,和佔多數成年病人的混雜,往往只會給兒青病人們帶來負面影響(至於什麼負面影響,不好明說),可能讓他們更加遠離醫療場所,遠離醫療幫助、既有社會支持體系。
面對這樣的病人,心裡常常想到作為小說原型的北榮向日葵學園:要是他們可以去向日葵接續復健、教育,後續絕對會和留在現有環境差很多。套蔡醫師的旅途經歷,台北的個案們,還有一位位熱情的異鄉人招呼、指引;鄉下的個案,真的只能迷失在健行路上,毫無道路、嘛呢牆指引正確路徑,最後消失在雲霧之中。遇到這樣的個案,往往連處置者醫師也跟著憂鬱起來。所以,我才敢很大膽地認定楊醫師,之後一定很想念日間病房和朋城,因為現實環境真的差太多了。
最後,還是很感謝學長在這時間點,寫出了這部作品,既帶我們在疫情中想像裡出了一次國,又激發了我很多意料之外的想法,收穫比預期多很多。雖然平常看的是電影,對文學作品涉獵很少,但這本書,應該是2020年影響個人最大的一部作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部小說來自一位精神科醫師之筆,描繪一名懼學的十七歲少年,在日間病房裡勇敢跨越恐懼的生命之旅;以及另一名年輕醫師,奔逃至拉達克一路追尋心中渴望的過程。雙線緊密交織,共同探問成長與自我認同的種種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旅遊線裡,蔡醫師錯過了班公錯,拉達克最有名的景點;結尾也終會離開拉達克,從拉達克畢業,回到現實。醫療線故事開頭,楊醫師離開、蔡醫師進入日間病房,期間有病人離開、新病人進來;結尾朋城終究不再是「永遠的班長」,得去大學,蔡醫師也會如楊醫師般離開,暗示天下終無不散的宴席,外在環境改變終究無人可擋…
透過兩線表面故事的交疊映襯,激發讀者專屬於自己多線的故事,是作者用意所在,也是這故事真正亮眼之處。達瓦做了曼陀羅,給蔡醫師參與,作者也做了宛如曼陀羅般的作品,讓讀者經歷其中一切,閱讀前和閱讀後,有屬於自己的感受。如同曼陀羅:要參與其中,才能讓曼陀羅完整,而每個人都在其間有各自屬於自己的感受。所以…
讀著讀著,我逐漸開始領悟: 其實這趟找尋之旅、治療之旅,答案一直不在終點,反而,存在旅途之中。 (原文張貼於PTT book板) 蔡伯鑫的《空橋上的少年》,對我來說,是個有點奇妙的小說。表面上,這是本很典型的「成長小說」:懼學的憂鬱少年,經過精神科醫師的開導,終於化解心魔、順利畢業,最後還發表精彩…
旅遊線裡,蔡醫師錯過了班公錯,拉達克最有名的景點;結尾也終會離開拉達克,從拉達克畢業,回到現實。醫療線故事開頭,楊醫師離開、蔡醫師進入日間病房,期間有病人離開、新病人進來;結尾朋城終究不再是「永遠的班長」,得去大學,蔡醫師也會如楊醫師般離開,暗示天下終無不散的宴席,外在環境改變終究無人可擋…
透過兩線表面故事的交疊映襯,激發讀者專屬於自己多線的故事,是作者用意所在,也是這故事真正亮眼之處。達瓦做了曼陀羅,給蔡醫師參與,作者也做了宛如曼陀羅般的作品,讓讀者經歷其中一切,閱讀前和閱讀後,有屬於自己的感受。如同曼陀羅:要參與其中,才能讓曼陀羅完整,而每個人都在其間有各自屬於自己的感受。所以…
讀著讀著,我逐漸開始領悟: 其實這趟找尋之旅、治療之旅,答案一直不在終點,反而,存在旅途之中。 (原文張貼於PTT book板) 蔡伯鑫的《空橋上的少年》,對我來說,是個有點奇妙的小說。表面上,這是本很典型的「成長小說」:懼學的憂鬱少年,經過精神科醫師的開導,終於化解心魔、順利畢業,最後還發表精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這個四月「好忙」,起初只是一星期追看兩集的《淚之女王》,到月中被朋友推坑,把《不夠善良的我們》追起來,週末突然過得很忙碌。打開《不夠善良的我們》,故事裡沒有高富帥也沒有傻白甜,但倒是處處真實去牽動情緒。一直在看著故事的發展,由於太過真實,容易產生起共鳴,到結局,還會心痛得跟著角色們來哭。
Thumbnail
我為什麼不敢搭飛機呢,因為我也是看太多飛機空難的影片新聞看太多造成心靈有陰影,所以我沒有出國過也沒有去國外旅行玩過,但我非常想去看外面的世界,看看這外面廣闊的世界是長甚麼樣子的,也很想接觸國外的文化習俗習慣,但我非常想去日本以後非常想去日本旅行,但就是我內心的陰影造成我不敢去旅行搭飛機。
中學時,人物鮮明、情節曲折跌宕的金庸小說,讓同學和我目眩神迷,是我們年少歲月的美好回憶。當時總以為自己未來會成為人上人,私心想望一如大俠、俠女,創造快意恩仇、自由自在的生活。 如今偶爾拿起金庸小說依然著迷,轉變的是閱讀的心情。突然發現武俠小說非常殘忍,無名小卒動輒成為大俠、俠女立威的道具,往往
Thumbnail
曾經有個朋友跟我說她真的討厭雨,尤其是陰鬱的雨天,雨水帶來的憂鬱氣氛,讓人感到壓抑,像是整個人都被困住一般,連心都跟著糾結起來。
Thumbnail
我看《不辦清單:史上最不勵志的爛泥哲學書 》:貫徹減法思維,堅持做好自己 在出版市場上習慣勉勵讀者要戮力追求成功的氛圍裡,《不辦清單:史上最不勵志的爛泥哲學書》似乎是一本不大「政治正確」的書籍。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平時喜歡涉獵大量書籍,老實說這並不是一本新書,卻是一本讓我過目不忘的日文翻譯書。 我
Thumbnail
一如社會文化形塑了我們的人格,居住空間與人們生活的關係也相當地緊密。光是滿足居住的基本需求還不夠,自然還有洞察與涵養的必要。意思是營造出舒適的居家環境固然要緊,但我們也應該在設計與收納的過程中,重新檢視、塑造人與空間的關係。
Thumbnail
如果,我們說《大數據的關鍵思考》這本書是寫給產業界經營者和管理階層人士看的數據化營運策略指南。那麼,現任紅杉資本合夥人車品覺的新作《數據的商戰策略:建立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營運關鍵》,則是企圖以更宏觀的視野來剖析,企業界在推動數據化的過程中會遭遇哪些困境?並且,試圖提出有效的因應之道。
Thumbnail
根據英國NPC組織的研究報告指出,很多人並不介意對外承認自己缺乏數理能力,也沒有什麼動機想要突破或改進。這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潮流,甚至可能引發許多潛在的問題,值得大家重視。
Thumbnail
奕酉老師告訴我們,簡報其實就是讓對方從知道、理解、認同到行動的過程,所以當我們需要設計簡報的時候,更應該先思考設計目的與動機,再構思如何透過圖文並茂的簡報來協助溝通。就像我在教授文案寫作時,總會提醒學員們要懂得換位思考的道理,簡報設計其實也是必須從目標受眾的角度出發。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這個四月「好忙」,起初只是一星期追看兩集的《淚之女王》,到月中被朋友推坑,把《不夠善良的我們》追起來,週末突然過得很忙碌。打開《不夠善良的我們》,故事裡沒有高富帥也沒有傻白甜,但倒是處處真實去牽動情緒。一直在看著故事的發展,由於太過真實,容易產生起共鳴,到結局,還會心痛得跟著角色們來哭。
Thumbnail
我為什麼不敢搭飛機呢,因為我也是看太多飛機空難的影片新聞看太多造成心靈有陰影,所以我沒有出國過也沒有去國外旅行玩過,但我非常想去看外面的世界,看看這外面廣闊的世界是長甚麼樣子的,也很想接觸國外的文化習俗習慣,但我非常想去日本以後非常想去日本旅行,但就是我內心的陰影造成我不敢去旅行搭飛機。
中學時,人物鮮明、情節曲折跌宕的金庸小說,讓同學和我目眩神迷,是我們年少歲月的美好回憶。當時總以為自己未來會成為人上人,私心想望一如大俠、俠女,創造快意恩仇、自由自在的生活。 如今偶爾拿起金庸小說依然著迷,轉變的是閱讀的心情。突然發現武俠小說非常殘忍,無名小卒動輒成為大俠、俠女立威的道具,往往
Thumbnail
曾經有個朋友跟我說她真的討厭雨,尤其是陰鬱的雨天,雨水帶來的憂鬱氣氛,讓人感到壓抑,像是整個人都被困住一般,連心都跟著糾結起來。
Thumbnail
我看《不辦清單:史上最不勵志的爛泥哲學書 》:貫徹減法思維,堅持做好自己 在出版市場上習慣勉勵讀者要戮力追求成功的氛圍裡,《不辦清單:史上最不勵志的爛泥哲學書》似乎是一本不大「政治正確」的書籍。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平時喜歡涉獵大量書籍,老實說這並不是一本新書,卻是一本讓我過目不忘的日文翻譯書。 我
Thumbnail
一如社會文化形塑了我們的人格,居住空間與人們生活的關係也相當地緊密。光是滿足居住的基本需求還不夠,自然還有洞察與涵養的必要。意思是營造出舒適的居家環境固然要緊,但我們也應該在設計與收納的過程中,重新檢視、塑造人與空間的關係。
Thumbnail
如果,我們說《大數據的關鍵思考》這本書是寫給產業界經營者和管理階層人士看的數據化營運策略指南。那麼,現任紅杉資本合夥人車品覺的新作《數據的商戰策略:建立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營運關鍵》,則是企圖以更宏觀的視野來剖析,企業界在推動數據化的過程中會遭遇哪些困境?並且,試圖提出有效的因應之道。
Thumbnail
根據英國NPC組織的研究報告指出,很多人並不介意對外承認自己缺乏數理能力,也沒有什麼動機想要突破或改進。這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潮流,甚至可能引發許多潛在的問題,值得大家重視。
Thumbnail
奕酉老師告訴我們,簡報其實就是讓對方從知道、理解、認同到行動的過程,所以當我們需要設計簡報的時候,更應該先思考設計目的與動機,再構思如何透過圖文並茂的簡報來協助溝通。就像我在教授文案寫作時,總會提醒學員們要懂得換位思考的道理,簡報設計其實也是必須從目標受眾的角度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