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富閔

楊 富閔

9 位追蹤者
1987年生,臺南市人,東海中文系畢業,目前就讀台大台文所。曾獲「2010博客來年度新秀作家」、「第五屆林榮三文學獎小說首獎」、「2013台灣文學年鑑焦點人物」;入圍2011、2014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作品選入多種選集。出版小說《花甲男孩》、散文集《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休書─我的臺南戶外寫作生活》。
10會員
16內容數
<p>最初與書、書架、書店接觸的場景,形成介面,長成影像,生成平台,而你伸出手指輕觸登入,下一秒就要重返現場;這些小鎮書局或連鎖書店,成為我們求學期間不斷穿越的所在。這個寫作計畫以全台灣特色書店為探索對象,一方面試圖梳理自身的知識養成;一方面也嘗試與書店空間進行對話。書店作為台灣教育的基樁節點,我在其中穿越也被穿越,沿途所見卻是形形色色的人。我們曾從中帶走、又留下什麼呢?</p>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p>花磚如果是一間房子的表情符號,曬書店內給人的感受定是熱情的,因整間店都在行光合作用:地上有花,一本本攤開的書冊也是一朵朵的花,為此走進曬書店除了看冊食茶聽演講,其實也是遊賞百花了。</p>
Thumbnail
<p>走過戰後金門各個歷史階段:八二三炮戰、乃至長期扮演反共前哨的軍防位置,直至一九九二年金門才解除戒嚴令,陳老師和他的長春書店可謂金門時代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歷史顯影在金門無處不在,在長春無處不在,日曆一頁撕過一頁,很慶幸刻正我趕上了。</p>
Thumbnail
<p>當天故事說的是《白蛇傳》,許多孩童趕緊拎著一塊巧拼當坐墊,像屁股坐著一塊飛毯,也有坐在爸媽大腿之間,全家任憑想像力如雨後木瓜溪的水勢般盛大、如花東縱谷般的深刻懾人。故事已經開始了,慌亂之中,我也拿了塊巧拼坐在角落…………</p>
Thumbnail
<p>「傳遞」這個意象在仁偉書店非常重要,或者像仁偉這樣的地方書店,傳遞本身即是它的精神所在:它是以物為媒介來銜接你我之間的情誼。剛好仁偉書店名片就印著「往傳遞美好及重要事物的目標邁進」……</p>
Thumbnail
<p>半年來,讀字書店正在發展屬於讀字的詩學。營業時間從下午兩點至午夜十二點,外頭經過的人常是下課學童、趕去黃昏市場的媽媽,六點左右會出現垃圾車,然後是跑補習班的家長小孩,再晚一點是加班歸來的上班族與勞動者,更晚的話,大概就是略有心事的人了。</p>
Thumbnail
<p>在書集囍室:當你讀到通風的歷史,就是讀到鹿港風向與空氣的歷史;你讀到採光的歷史,就是鹿港日曬與照明的歷史──時間的呈現於日常細節的感官捕捉,在這裡每種體會都是活生生的,它很抽象也很具體,因為這老屋仍在呼吸,而光與影的變化就是它的面目表情。</p>
Thumbnail
<p>我覺得依芸像是文學園丁,也是種字的人,現在她種下日、栽、書、屋四個字,每個字就要生根、成蔭、變成林。種下屋這個字,它會長出什麼句子,是不是:「這裡跟我阿嬤家很像!」、「天啊!我小時候用過!」、「我記得、我記得、我記得…….」</p>
Thumbnail
<p>為什麼會開書店?八年級的張豫來自高雄,同時是家中獨子,歷經台灣少年都會面臨的升學教育,他說以前下課常在書店翻找課外書籍,目的只為了尋覓一種素樸、直接的感動,而通常就只是一條書背書名、一行不完整的詩、斷斷續續的幾個字。</p>
Thumbnail
<p>關於博克的描述、敘事、說法,起手式都是過去式了,書局故事已經是你我心中的一件往事。台灣書店的消失與誕生意味著台灣知識的此消彼長。每間書店的出現,象徵著我們正在尋求新形式與新語言與新內容;每間書店的消失卻不只是消失,它會在另處生出新機,結出花果,因其精神終會被傳遞、被賡續、被牢記著。</p>
Thumbnail
<p>「記憶裡的事總是和鹿城連在一起……」五年級世代的秋玲姊與凱鶴哥從前是鹿港國中相知相熟的一對戀人,分開多年之後兩人再度重逢,並於中年返鄉回返鹿城開設書店。我喜歡他們的故事,更巧的是書店就在母校不遠處,「人生像是一個圓圈」,凱鶴哥說,而這一切像是註定好的。</p>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