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本事】英雄島:長春書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出發前往金門長春書店的前個晚上,我決定送一份禮物,給書店老闆陳長慶老師。

 

那是準備訪綱、彙整筆記的過程當中,留意到了也是作家的陳長慶,他的第一篇作品〈另外一個頭〉,發表在一九六六年三月的《正氣中華》。

 

《正氣中華》是戰後金門地區的重要報刊,是研究金門史、戰爭史、島嶼史皆不能錯過的關鍵史料。當研究生時,偶然在圖書館看過幾份紙本館藏,我知道《正氣中華》現在數位化了,遂決定找出當天刊載的報紙檔案,下載、複印一份。我想送給陳老師。

 

然而是三月哪天的副刊?閱讀陳老師的著作年表,發現只記錄刊登的月份。猜想陳老師手邊也沒留著剪報吧。於是我就一天天地查閱,地毯式的搜尋,不知哪來的恆心毅力,最後真的被我找到了〈另外一個頭〉。

 

〈另外一個頭〉發表於一九六六年三月十三日《正氣中華.料羅灣副刊》。當我來到山外車站附近的長春書店,郵差般第一時間就將複印的報紙送給今年七十歲的陳老師,陳老師非常開心,看他開心,我也跟著開心。

 

raw-image

陳長慶老師

 

從二十歲發表第一篇作品,至今已屆五十年了,陳老師說他仍記得當初看到報端刊出作品的心情,為此特地蒐集了十幾份。而今仍在寫作路上努力不輟,看見少作或許就像遇見年輕的自己,同時振奮活力了起來。

 

實則著作等身的陳老師不僅小說成績傲人,對於金門地區文藝發展尤有建樹。一九七三年創辦《金門文藝》季刊,同時擔任社長與發行人,陳老師在戒嚴軍防的肅殺年代,他像開疆闢土的文學戰士,力圖振興金門文風,突破層層檢閱關卡,留下了文學革命般的身姿典範。當時《金門文藝》創刊詞寫著:「歷經多少波折,歷經多少心靈上的風霜雨雪,金門文藝季刊終於誕生在這個神聖的英雄島上。沒有顯赫做我們的擋箭牌,沒有殷商做我們的後盾,有的只是金門青年的熱血,及一群不甘心被埋沒的天才。」

 

多麼大器的立刊宣言,視野的縱深不僅關注同代寫作,更留意到傳承的問題,希冀文藝幼苗得以在金門扎根茁壯。我覺得創刊詞,也能當成日後長春書店的精神註腳,尤其書店空間在扮演知識傳播的位置,影響是不容小覷的。

 

其實陳老師的存在感很高!一進金門機場,就能看到他所彙編的金門先賢人物介紹;此刻《金門日報》也有陳老師的長篇〈島嶼天青〉正在連載。現在陳老師仍然天天敲打鍵盤,長春書店就像他的書房,他說有篇小說是伏案在影印機上完成的。近年身體微恙的陳老師提及,每天打開書店就是生活最大的動力,書店也像是他的健身房──我寫故我在。我覺得長春書店也是「陳長慶文學」的一個部分,理解陳老師的文藝著作,不能錯過書店空間扮演的媒介功能。

 

事實上,走過戰後金門各個歷史階段:八二三炮戰、乃至長期扮演反共前哨的軍防位置,直至一九九二年金門才解除戒嚴令,陳老師和他的長春書店可謂金門時代的見證者與參與者。長春書店的前身其實是「金門文藝季刊社」的發行站,名叫長春已是八〇年代的事情了,現在店址規模與當年差距不大,我很喜歡長春書店四個紅色大字,兩邊梁柱貼著雷射光感的春聯,書店已有歷史,書店空間整體卻洋洋散發一股喜氣。多年來書店不僅販售文具雜誌,更有大量的文學書籍。

 

raw-image

 

而從作為《金門文藝》的販售熱點,至今走過四十年歲月,長春書店當作一個課題,其耐人尋味的部分還很多:包含戒嚴時期金門書籍流通狀況、讀者結構與消費狀況,官方文化政策與個人書店經營的折衷角力,都不斷提醒我們認識戰地書店的必要、需要與重要性。

 

拜訪長春的客人,除了在地居民,更多是將書店做為放假休閒去處的阿兵哥。晚近隨著兵源裁撤、兵制改革,書店生態變化不少。作為戰地書店,店內亦有販售軍用文具用品:迷彩靶紙、值勤交接記錄簿。我在書店異想天開,不知道信紙與卡片,是不是阿兵哥最常買的,寫批寄信回家鄉,那也是一個寫字的年代。我在長春書店發現兩個有趣的物事:一個是長春自製的日曆,對啦!就是每家客廳都會懸掛的傳統日曆;然後是長春專用的白色塑膠袋,上頭印著店內販售的書報名目,其中《大成報》、《民生報》業已功臣身退。歷史顯影在金門無處不在,在長春無處不在,日曆一頁撕過一頁,很慶幸刻正我趕上了。

 

訪問結束,突然問起了陳老師的文學啟蒙。他說當年任職金防部,通過明德圖書館的館藏,日益培養出自己的閱讀興趣,影響最深的書是陳紀瀅的《華夏八年》。《華夏八年》出版於一九六〇年,亦是陳紀瀅廣受矚目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篇幅頁數十分驚人。那也是每部小說都厚如磚頭的年代,較之現在的微信短訊,真正兩個世界。

 

所以我將去借出《華夏八年》,當成陳老師給我的功課,接著找個安靜角落,一行行讀下來。

 

 


圖片提供:夢田文創、書店裡的影像詩

拜訪更多書店: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楊 富閔的沙龍
10會員
16內容數
<p>最初與書、書架、書店接觸的場景,形成介面,長成影像,生成平台,而你伸出手指輕觸登入,下一秒就要重返現場;這些小鎮書局或連鎖書店,成為我們求學期間不斷穿越的所在。這個寫作計畫以全台灣特色書店為探索對象,一方面試圖梳理自身的知識養成;一方面也嘗試與書店空間進行對話。書店作為台灣教育的基樁節點,我在其中穿越也被穿越,沿途所見卻是形形色色的人。我們曾從中帶走、又留下什麼呢?</p>
楊 富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6/09/28
<p>花磚如果是一間房子的表情符號,曬書店內給人的感受定是熱情的,因整間店都在行光合作用:地上有花,一本本攤開的書冊也是一朵朵的花,為此走進曬書店除了看冊食茶聽演講,其實也是遊賞百花了。</p>
Thumbnail
2016/09/28
<p>花磚如果是一間房子的表情符號,曬書店內給人的感受定是熱情的,因整間店都在行光合作用:地上有花,一本本攤開的書冊也是一朵朵的花,為此走進曬書店除了看冊食茶聽演講,其實也是遊賞百花了。</p>
Thumbnail
2016/09/07
<p>當天故事說的是《白蛇傳》,許多孩童趕緊拎著一塊巧拼當坐墊,像屁股坐著一塊飛毯,也有坐在爸媽大腿之間,全家任憑想像力如雨後木瓜溪的水勢般盛大、如花東縱谷般的深刻懾人。故事已經開始了,慌亂之中,我也拿了塊巧拼坐在角落…………</p>
Thumbnail
2016/09/07
<p>當天故事說的是《白蛇傳》,許多孩童趕緊拎著一塊巧拼當坐墊,像屁股坐著一塊飛毯,也有坐在爸媽大腿之間,全家任憑想像力如雨後木瓜溪的水勢般盛大、如花東縱谷般的深刻懾人。故事已經開始了,慌亂之中,我也拿了塊巧拼坐在角落…………</p>
Thumbnail
2016/08/31
<p>「傳遞」這個意象在仁偉書店非常重要,或者像仁偉這樣的地方書店,傳遞本身即是它的精神所在:它是以物為媒介來銜接你我之間的情誼。剛好仁偉書店名片就印著「往傳遞美好及重要事物的目標邁進」……</p>
Thumbnail
2016/08/31
<p>「傳遞」這個意象在仁偉書店非常重要,或者像仁偉這樣的地方書店,傳遞本身即是它的精神所在:它是以物為媒介來銜接你我之間的情誼。剛好仁偉書店名片就印著「往傳遞美好及重要事物的目標邁進」……</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到宜蘭的阮義忠台灣故事館,意外發現有「高信疆《紙上風雲》& 阮義忠《映象之旅》」聯展。 在我們那個年代,高信疆是台灣文化界的風雲人物,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在他的擘畫下,出現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成了當時華人知識份子、藝文界人士注目的焦點與一展身手的舞台。 看著當年「人間」副刊那熟悉的充實版面、涵蓋面
Thumbnail
到宜蘭的阮義忠台灣故事館,意外發現有「高信疆《紙上風雲》& 阮義忠《映象之旅》」聯展。 在我們那個年代,高信疆是台灣文化界的風雲人物,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在他的擘畫下,出現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成了當時華人知識份子、藝文界人士注目的焦點與一展身手的舞台。 看著當年「人間」副刊那熟悉的充實版面、涵蓋面
Thumbnail
我當然讀過《家變》,感受過當中的實驗色彩與閱讀考驗,但個人更喜歡的是早期的作品《十五篇小說》,有一個時期經常重讀〈龍天樓〉、〈玩具手槍〉、〈草原底盛夏〉⋯⋯
Thumbnail
我當然讀過《家變》,感受過當中的實驗色彩與閱讀考驗,但個人更喜歡的是早期的作品《十五篇小說》,有一個時期經常重讀〈龍天樓〉、〈玩具手槍〉、〈草原底盛夏〉⋯⋯
Thumbnail
作為定居台灣後的第一本現代詩集,廖偉棠的《劫後書》有著重量級的表現。這裡的「重量級」不僅在數量上,詩作的深度也實實在在地開闢出一條新路,可視為當代詩人「文史轉譯」的寫作典範。
Thumbnail
作為定居台灣後的第一本現代詩集,廖偉棠的《劫後書》有著重量級的表現。這裡的「重量級」不僅在數量上,詩作的深度也實實在在地開闢出一條新路,可視為當代詩人「文史轉譯」的寫作典範。
Thumbnail
就如同其書名 《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 真的在講小說外的作家故事 朱宥勳為本書作者用「評傳」的寫法。 一邊以介紹作家的生平故事,一邊以自己的觀點來評析影響作家人生的關鍵時刻。 台灣從日治時期到戒嚴時期,文學史經歷哪些浪潮,代表的作家有哪些 這本書會一一介紹~
Thumbnail
就如同其書名 《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 真的在講小說外的作家故事 朱宥勳為本書作者用「評傳」的寫法。 一邊以介紹作家的生平故事,一邊以自己的觀點來評析影響作家人生的關鍵時刻。 台灣從日治時期到戒嚴時期,文學史經歷哪些浪潮,代表的作家有哪些 這本書會一一介紹~
Thumbnail
為散文寫讀書筆記不易。陳之藩這個年代的作者,十之八九具深厚文化底蘊,背景龐雜,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更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鑽研甚深。何況《思與花開》算是陳老晚期作品,此時作家已有相當閱歷,旁徵博引,對他來說是信手拈來,對讀者而言卻要花上不少心力(甚至去查資料)才能讀懂的作品。
Thumbnail
為散文寫讀書筆記不易。陳之藩這個年代的作者,十之八九具深厚文化底蘊,背景龐雜,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更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鑽研甚深。何況《思與花開》算是陳老晚期作品,此時作家已有相當閱歷,旁徵博引,對他來說是信手拈來,對讀者而言卻要花上不少心力(甚至去查資料)才能讀懂的作品。
Thumbnail
以推理、懸疑的手法進行一段又一段的跨時空敘事,再透過故事來顯映出活生生的歷史,這是《陳澄波密碼》這部歷史小說的特色,更重要的是,不只是畫家的生命,他的許多畫作成為了敘事的核心,這給我們一個看待歷史的雙重視角:不只故事可以說歷史,繪畫也可以映照歷史。
Thumbnail
以推理、懸疑的手法進行一段又一段的跨時空敘事,再透過故事來顯映出活生生的歷史,這是《陳澄波密碼》這部歷史小說的特色,更重要的是,不只是畫家的生命,他的許多畫作成為了敘事的核心,這給我們一個看待歷史的雙重視角:不只故事可以說歷史,繪畫也可以映照歷史。
Thumbnail
說來慚愧,縱使閒時在誠品看到有陳浩基的港式推理小説,真正注意到這個名字,是為了追蹤「文春砲」逛日本〈週刊文春〉網站時看到的,為什麼總有一個香港人名字混在文春網站當中呢?刺眼得令人在意,但仍然沒有翻書看的欲望。直到最近到日本旅行,逛書店時總看到《13.67》的日文翻譯本,被推薦為銷量三甲之選…
Thumbnail
說來慚愧,縱使閒時在誠品看到有陳浩基的港式推理小説,真正注意到這個名字,是為了追蹤「文春砲」逛日本〈週刊文春〉網站時看到的,為什麼總有一個香港人名字混在文春網站當中呢?刺眼得令人在意,但仍然沒有翻書看的欲望。直到最近到日本旅行,逛書店時總看到《13.67》的日文翻譯本,被推薦為銷量三甲之選…
Thumbnail
以「桃園市議員呂淑真不識鍾肇政」事件而起的這本作品,不只在章節名稱便精準地評論了這些作家的生平,每一篇的開頭,更每每引發讀者想要繼續閱讀的興趣。從書名「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就能略為感覺到作者的風格,但仔細閱讀後才會更深刻體會作者不只文句流暢、不死板,有時還會以生動幽默的用字讓讀者會心一笑。
Thumbnail
以「桃園市議員呂淑真不識鍾肇政」事件而起的這本作品,不只在章節名稱便精準地評論了這些作家的生平,每一篇的開頭,更每每引發讀者想要繼續閱讀的興趣。從書名「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就能略為感覺到作者的風格,但仔細閱讀後才會更深刻體會作者不只文句流暢、不死板,有時還會以生動幽默的用字讓讀者會心一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