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季然

含有「侯季然」共 1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想躲起來、與想被發現的兩種渴望,是同時誕生的。書寫與創作是一種方式,讓個體得以暴露自己的不同,個體就不會在群體裡消失。 文學不僅有能力,讓被斷裂、被拋棄、被不認肯的個體,重新與群體有上聯繫;文學還有能力,透過文字的表達,保留個體對其生命經驗最真實、最獨特的詮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詹宇
特別喜歡「個人後記」那段,寫得真好。
<p>《書店裡的影像詩》,用影像呈現台灣東北西南共四十間獨立書店的靈魂,在短短時間裡,以最豐沛的能量,詮釋經營者的生活哲學,將感動渲染出去。在紙本衰退的世代,記錄下老闆們的生命意識,並跨世代的延續下去。</p>
Thumbnail
<p>花磚如果是一間房子的表情符號,曬書店內給人的感受定是熱情的,因整間店都在行光合作用:地上有花,一本本攤開的書冊也是一朵朵的花,為此走進曬書店除了看冊食茶聽演講,其實也是遊賞百花了。</p>
Thumbnail
<p>走過戰後金門各個歷史階段:八二三炮戰、乃至長期扮演反共前哨的軍防位置,直至一九九二年金門才解除戒嚴令,陳老師和他的長春書店可謂金門時代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歷史顯影在金門無處不在,在長春無處不在,日曆一頁撕過一頁,很慶幸刻正我趕上了。</p>
Thumbnail
<p>「傳遞」這個意象在仁偉書店非常重要,或者像仁偉這樣的地方書店,傳遞本身即是它的精神所在:它是以物為媒介來銜接你我之間的情誼。剛好仁偉書店名片就印著「往傳遞美好及重要事物的目標邁進」……</p>
Thumbnail
<p>半年來,讀字書店正在發展屬於讀字的詩學。營業時間從下午兩點至午夜十二點,外頭經過的人常是下課學童、趕去黃昏市場的媽媽,六點左右會出現垃圾車,然後是跑補習班的家長小孩,再晚一點是加班歸來的上班族與勞動者,更晚的話,大概就是略有心事的人了。</p>
Thumbnail
<p>在書集囍室:當你讀到通風的歷史,就是讀到鹿港風向與空氣的歷史;你讀到採光的歷史,就是鹿港日曬與照明的歷史──時間的呈現於日常細節的感官捕捉,在這裡每種體會都是活生生的,它很抽象也很具體,因為這老屋仍在呼吸,而光與影的變化就是它的面目表情。</p>
Thumbnail
<p>我覺得依芸像是文學園丁,也是種字的人,現在她種下日、栽、書、屋四個字,每個字就要生根、成蔭、變成林。種下屋這個字,它會長出什麼句子,是不是:「這裡跟我阿嬤家很像!」、「天啊!我小時候用過!」、「我記得、我記得、我記得…….」</p>
Thumbnail
<p>為什麼會開書店?八年級的張豫來自高雄,同時是家中獨子,歷經台灣少年都會面臨的升學教育,他說以前下課常在書店翻找課外書籍,目的只為了尋覓一種素樸、直接的感動,而通常就只是一條書背書名、一行不完整的詩、斷斷續續的幾個字。</p>
Thumbnail
<p>關於博克的描述、敘事、說法,起手式都是過去式了,書局故事已經是你我心中的一件往事。台灣書店的消失與誕生意味著台灣知識的此消彼長。每間書店的出現,象徵著我們正在尋求新形式與新語言與新內容;每間書店的消失卻不只是消失,它會在另處生出新機,結出花果,因其精神終會被傳遞、被賡續、被牢記著。</p>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