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良-avatar-img

阿良

43 位追蹤者

阿良

43 位追蹤者
開始整理在方格子的文章,未來路還很長。謝謝大家陪伴和支持。
avatar-img
阿良的沙龍
35會員
2.2K內容數
果瓜成佛記是說果瓜(人名),十歲絕命模子國。模子國是阿彌陀佛攝化的國土,果瓜命終十念阿彌陀佛,第十念之後動了一個念頭,就是要挑戰阿彌陀佛。心生嗔恚而到了極樂世界,果瓜對彌陀說:為何只讓我活到十歲年華?彌陀說:就是要讓你來挑戰我。果瓜開始挑戰阿彌陀佛和成就佛道之路,果瓜最後成了阿彌陀佛。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法生佛曰:還慈悲乎?為何要論政法?因世間不圓滿,然共存。答應我吧——這是最後一章「政法論」。   小善美問曰:世尊,論政法者,乃良叔心未安之時;今心安矣,是否可請問「次脈原心」之義?   釋迦牟尼佛答曰:小善美,此問甚好。政法之所以難圓,在於次心或化為魔,原心卻不敢光。所謂「次脈原心」,即在
  法生佛曰:讓三家談談「覺之法」。此法器屬於次生中華——小心使用,因為覺之力最易化魔。今日,讓次生中華先行。   小善美問曰:世尊,覺之法對次生中華而言,是現在式嗎?那麼,這個「覺」在何處?   釋迦牟尼佛答曰:小善美,若有人說:「我之極權,因你之不覺;」此即非覺之法。真覺者,不推責於人,能自
  法生佛曰:讓三家談談「正之法」。扶桑先行,但須說明——此乃原生中華之治國法器。   小善美問曰:世尊,正之法對扶桑來說,是否已成過去式?但觀其國民,似乎真能滿足欲之望而不亂。   釋迦牟尼佛答曰:小善美,汝言有理。扶桑乃最自律之國,能於欲中守戒,於戒中得樂。此即滿足欲望、去除障礙、歸於正之法
  法生佛曰:讓三家談談「夢之法」。原生中華先行,但須說明——這是扶桑的治國法器。   小善美問曰:世尊,夢之法對原生中華來說,是否太遠?可否如此言?我想引用鄧公之語:先讓一部分人夢起來。   釋迦牟尼佛答曰:小善美,然可乎?富起來可行,夢起來則看此法器靈否。社會主義之原故,夢法器尚難盡通。
  法生佛曰:法在原生中華,有人認為那不是正法?然則問之:正法在其邊嗎?換位思考——若自由女神在原華,至聖先師在美帝,這才是正法乎?   小善美問曰:世尊,願聽原生中華之法。   釋迦牟尼佛答曰:容易。領袖若能對換,換位思考之下,各自守法,即是法。康熙到美國應為總統,林肯到中國應為皇帝——這難道
  法生佛曰:進入生命方程式之核心——扶桑、原華、次華,誰先改過自心?看誰的願真,有誰不同意?   小善美問曰:世尊,我同意。我覺得扶桑的願最真,因戰後必須向五大洲承諾。他們努力做人,被稱為夢想之國,也可說是「夢想的慈悲」。   釋迦牟尼佛答曰:是的,覺醒已來。但魔慈仍是咀咒,咀咒仍是魔慈。若心
  法生佛曰:扶桑被原生中華定義為挑戰國,然於五大洲視角,扶桑不過遠東一國。挑戰之名,非由地定,乃由心立。誰不同意?不同意者,未見原生守正之刺也。   小善美問曰:世尊,我同意。欲多於願的時代,互相的咀咒是化不開的結,是嗎?   釋迦牟尼佛答曰:咀咒從哪裡來?從欲多於願而生。若問咀咒從誰開始,便
  法生佛曰:快樂而不放蕩,悲哀而不悲傷。此乃中道之樂,中道之哀。良叔於文字之情,如子戀母,如筆戀紙。此情深矣,眾生以為悲哀,然佛眼觀之,未必悲傷。   小善美問曰:世尊,這樣的心態,可算是愛情嗎?那些情情愛愛的文字,若為法而書,是快樂還是放蕩?   釋迦牟尼佛答曰:夢中追求,不為欲;夢外追求,
  法生佛曰:還有君臣父子之規乎?難不成次道可為所欲為?若無規律,還要尊重歷史乎?   小善美問曰:世尊,良叔曾說弟子規不宜盡用於今世,然幼慈學之法仍可啟用,何以分別?   釋迦牟尼佛答曰:幼慈學可開二源。筆者於文字演義中能分身為原與次:可為父、可為子。子願有何父,父願有何子,筆端生成智慧,筆端
  法生佛曰:禮制有其規,現時報一確簡化,這是有違禮制,孔子看不下去了?   小善美問曰:世尊,此章為原生孔子對現時報的禮制看不下去,請賜我們智慧,如何演化文字?   釋迦牟尼佛答曰:次點活躍現時報,原生孔子還次歸原,還有誰看不下去呢?   報生佛曰:褻瀆孔子的人不多,然,眾生不希望有次生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