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n-avatar-img

Chun

1 位追蹤者
avatar-img
0會員
12內容數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我們現在比較傾向比較不去用幾部片去做計算,我們會用的其實是分鐘數。如果一 部片是兩小時 120 分鐘,但這部片我們有五份拷貝,則修復一部片不是修復 120 分 鐘,而是 120 分鐘乘以5,就是 600 分鐘。所以我們會改成用分鐘數來讓社會大眾 理解,而不是用部數,不過大家還不是很能理解為什
修復倫理 王君琦認同每個年代都有其獨特的美學與感知,不同年代下的人們對於美的定 義也有所不同,因此老電影要如何被大眾所理解與接受,一直都是中心的考量之一。 王君琦解釋,這需要探討到電影兼具文化與商業的雙重性質來思考。假如從文化與 歷史的層面進行考慮,不一定得丟棄電影的另一層面,但兩者難免會有
電影的雙重性質在訪談中重複被王君琦所提起。在電影除了文化與藝術性之外, 事實上兼有工業和商品的性質,彼此間的關係微妙,衝突卻又互相依存。她說,希 望觀眾能從文化保存的角度,理解影視廳中心作為行政法人性質的文化機構仍是以 文化保存與推廣為主軸,並非以營利的增加為優先。她認為在這兩條容易扞格的路
聊到如何看待膠卷電影的保存修復這件事,王君琦將其看待成歷史的保存與復振。 對她而言,膠卷電影的保存與修復可以讓我們重新從電影的各種面向,試圖理解「台灣是甚麼?」。像是從牆壁鑿出的光,隱約從早前台灣因歷史性結構因素中釋放。台灣人對台灣歷史的無感,藉由膠卷電影的媒材,有機會從牆壁的隙縫看見過去的文
Thumbnail
關於生活,關於文化,關於歷史,關於影像。 《顯影——影像的消失與再現》,和以往電影雜誌所談的不同,此書談及舊時代的影像文化修復和顯現,藉由膠捲媒材,談論戲院、電影及影像在時光的更迭。定位在歷史的修復、延續與遺存。 如果對於文化修復保存有興趣,或對老故事老影像老電影深深著迷的讀者,可以藉由閱讀這本
Thumbnail
花費一年的心血,即將正式產出,內心情感流動變得好複雜。 一年前的我無法想像這本書的模樣,在經過無數次的修改後,實際捧在手上才有很真切地體會:「啊,原來我也是可以辦到的呀。」這樣想著的我,在埔里潮濕的五月將名為「顯影」的刊物發行。不曉得正閱讀這段文字的你,在瀏覽過這本書後,會有什麼樣的解讀呢?如果藉
導論——電影膠捲小知識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目前典藏的膠捲,大多來自不同機關單位、沖印廠及戲院,亦有私人收藏等。每批膠捲皆有其身世,大多在外流浪許久,生存條件與健康狀況因溫度與濕度不同,於是在典藏入庫時,影片實體狀況也會不盡相同,或者取得時早已毀損。 然而膠捲的保存十分講究,中心有兩種保存狀態
Thumbnail
張 怡 蓁 畢 業 於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音 像 紀 錄與 影 像 維 護 研 究 所 影 像 維 護 組 。 現 為 國 家電 影 及 視 聽 文 化 中 心 , 膠 捲 修 復 組 組 員 。對 於 台 灣 影 像 人 才 的 培 育 , 她 認 為 應 該 重視 台 灣 電 影 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