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如何看待膠卷電影的保存修復這件事,王君琦將其看待成歷史的保存與復振。
對她而言,膠卷電影的保存與修復可以讓我們重新從電影的各種面向,試圖理解「台灣是甚麼?」。像是從牆壁鑿出的光,隱約從早前台灣因歷史性結構因素中釋放。台灣人對台灣歷史的無感,藉由膠卷電影的媒材,有機會從牆壁的隙縫看見過去的文化與光景。無論是想像還是投射,或是反映社會現實,都能夠透過過去的膠卷電影來檢視自己、看見自己。
王君琦說:「讓這些片子再被看到,讓我們看到過去存在的各種狀態:作為一個國家,作為一個島嶼,作為一群人。我覺得這個是膠卷電影保存與修復的意義」。
了解脈絡,追溯美學系譜
王君琦試圖以人為喻,將膠卷電影的保存與修復幻化成人的模樣。把觀看老電影,比喻成回望年少時的自己,像是面自我檢討、自我觀望或者是自我喚醒的鏡子,將過去的點線面連起,過去與現在的模樣相互牽引。呈顯出身而為人在不同階段的自我回溯、自我探悉。歷史變遷下的狀態改變,都是屬於台灣島上人民的變化,這種階段性的連結、脈絡的追溯,皆可從電影的種種層面探悉。
王君琦希望我們了解,台灣的電影是經歷過層層疊疊的文化累積,有自己的一套系統,成就出當代屬於台灣「自己」的電影。
她說,「美學的系譜是可以追溯的」,藉由回望過去,也能夠以古鑑今,甚至想像未來。
期許擁抱經典,非束之高閣
老電影時常被年輕人認為是過時的老東西,這也成為了影視聽中心推廣膠卷電影保存與修復的一大難題。讓大眾認知到膠卷電影保存與修復的必要性,一直是影視聽中心努力的方向。王君琦承認,現在推廣上仍力有未逮,如何讓年輕人除去老舊物品的想法,理解膠卷電影的內在價值,是中心一直以來期待突破的關卡。
「經典是很可以被認可,是很可以被擁抱的,而不是束之高閣」
王君琦認為經典應該被大眾認可,她期待著能以大眾想要的方式,找到更靠近大眾的方式,使他們認知到膠卷電影保存與修復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最重要是透過膠卷電影,讓活在當代的我們,在看見過去這些作品的同時,用新的思維認識影像與跟電影,從中發現不一樣的看見、不一樣的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