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鐘數不等於部數 :膠卷修復觀念的澄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現在比較傾向比較不去用幾部片去做計算,我們會用的其實是分鐘數。如果一

部片是兩小時 120 分鐘,但這部片我們有五份拷貝,則修復一部片不是修復 120 分

鐘,而是 120 分鐘乘以5,就是 600 分鐘。所以我們會改成用分鐘數來讓社會大眾

理解,而不是用部數,不過大家還不是很能理解為什麼修一部片會變成修 600 分

鐘」。

分鐘數來計算,修復工程的繁複

論及修復工程的繁複,王君琦嘗試以分鐘數作解釋。她理解大眾對於電影的分

鐘數的認知和修復界是不同的,分鐘數的計算對於大眾來說相對陌生且無法理

解。因此回到修復的理念時,必須先理解最先前的工作,也就是所謂的「膠卷整

」。 這步驟是必須把這部片所有能夠找得到的拷貝進行膠卷的物理性修復,

完成後影片才能進入下一步的數位化工序。在膠卷放映的年代,每部片都會從

「原底」生產多份拷貝(copy),以供各家電影院放映使用,王君琦以《空山靈

雨》為例,除了影視聽中心的拷貝,還有從韓國和香港找到的不同版本。在進

入到最後電腦數位修復之前,必須要將這部片所能找到的所有拷貝都進行膠卷

整飭和數位化,才能在最後,在所有版本都備齊的情況下進行比對,將良莠不

齊的做替換或接補。一份拷貝等於是一部片,所以找到幾份拷貝就是做了這麼

多部片,所以當完成一部數位修復影片時,不是大家現在理解的一部,而是好

多部,除此之外,還有聲軌的膠卷也需要處理。


修復「量」不能等於 KPI

除了修復工程的繁複之外,王君琦認為「修復『量』不應是量產邏輯」,實際上,這

是影視聽中心一直在跟社會大眾、包含主管與立法機關在傳達的概念,所謂的「修

復」並非只關乎每年修出幾部片的量化成果。王君琦表示,影像的修復牽涉到的層面

遠比想像中複雜,有時涉及材質研究,又或者會碰見前從所未見的膠片酸化的情況,

如此一來勢必就得深入地分析,或到國外研究學習,並非一蹴可及。於是,當大眾不

夠了解影像的修復或保存,或者以商業邏輯的角度看待影像修復這件事時,「量化」

常是各方衡量成效的基準。如此一來,中心往往無法逃離被部數追著跑的壓力。「其

實大家看的都是數字,在一個數字主導的邏輯思維下,專業上需要更深化、且不能夠

被轉化成量化績效的作為,就會比較不討喜」,王君琦惋惜地說著,並期許未來能透

過更多的溝通與理解,延展出對於影像修復更多不同面向的討論,讓大眾能以文化與

歷史的角度,更全面了解電影的保存與修復,不單只是在電影院看數位修復的作品。


avatar-img
0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修復倫理 王君琦認同每個年代都有其獨特的美學與感知,不同年代下的人們對於美的定 義也有所不同,因此老電影要如何被大眾所理解與接受,一直都是中心的考量之一。 王君琦解釋,這需要探討到電影兼具文化與商業的雙重性質來思考。假如從文化與 歷史的層面進行考慮,不一定得丟棄電影的另一層面,但兩者難免會有
電影的雙重性質在訪談中重複被王君琦所提起。在電影除了文化與藝術性之外, 事實上兼有工業和商品的性質,彼此間的關係微妙,衝突卻又互相依存。她說,希 望觀眾能從文化保存的角度,理解影視廳中心作為行政法人性質的文化機構仍是以 文化保存與推廣為主軸,並非以營利的增加為優先。她認為在這兩條容易扞格的路
聊到如何看待膠卷電影的保存修復這件事,王君琦將其看待成歷史的保存與復振。 對她而言,膠卷電影的保存與修復可以讓我們重新從電影的各種面向,試圖理解「台灣是甚麼?」。像是從牆壁鑿出的光,隱約從早前台灣因歷史性結構因素中釋放。台灣人對台灣歷史的無感,藉由膠卷電影的媒材,有機會從牆壁的隙縫看見過去的文
關於生活,關於文化,關於歷史,關於影像。 《顯影——影像的消失與再現》,和以往電影雜誌所談的不同,此書談及舊時代的影像文化修復和顯現,藉由膠捲媒材,談論戲院、電影及影像在時光的更迭。定位在歷史的修復、延續與遺存。 如果對於文化修復保存有興趣,或對老故事老影像老電影深深著迷的讀者,可以藉由閱讀這本
花費一年的心血,即將正式產出,內心情感流動變得好複雜。 一年前的我無法想像這本書的模樣,在經過無數次的修改後,實際捧在手上才有很真切地體會:「啊,原來我也是可以辦到的呀。」這樣想著的我,在埔里潮濕的五月將名為「顯影」的刊物發行。不曉得正閱讀這段文字的你,在瀏覽過這本書後,會有什麼樣的解讀呢?如果藉
修復倫理 王君琦認同每個年代都有其獨特的美學與感知,不同年代下的人們對於美的定 義也有所不同,因此老電影要如何被大眾所理解與接受,一直都是中心的考量之一。 王君琦解釋,這需要探討到電影兼具文化與商業的雙重性質來思考。假如從文化與 歷史的層面進行考慮,不一定得丟棄電影的另一層面,但兩者難免會有
電影的雙重性質在訪談中重複被王君琦所提起。在電影除了文化與藝術性之外, 事實上兼有工業和商品的性質,彼此間的關係微妙,衝突卻又互相依存。她說,希 望觀眾能從文化保存的角度,理解影視廳中心作為行政法人性質的文化機構仍是以 文化保存與推廣為主軸,並非以營利的增加為優先。她認為在這兩條容易扞格的路
聊到如何看待膠卷電影的保存修復這件事,王君琦將其看待成歷史的保存與復振。 對她而言,膠卷電影的保存與修復可以讓我們重新從電影的各種面向,試圖理解「台灣是甚麼?」。像是從牆壁鑿出的光,隱約從早前台灣因歷史性結構因素中釋放。台灣人對台灣歷史的無感,藉由膠卷電影的媒材,有機會從牆壁的隙縫看見過去的文
關於生活,關於文化,關於歷史,關於影像。 《顯影——影像的消失與再現》,和以往電影雜誌所談的不同,此書談及舊時代的影像文化修復和顯現,藉由膠捲媒材,談論戲院、電影及影像在時光的更迭。定位在歷史的修復、延續與遺存。 如果對於文化修復保存有興趣,或對老故事老影像老電影深深著迷的讀者,可以藉由閱讀這本
花費一年的心血,即將正式產出,內心情感流動變得好複雜。 一年前的我無法想像這本書的模樣,在經過無數次的修改後,實際捧在手上才有很真切地體會:「啊,原來我也是可以辦到的呀。」這樣想著的我,在埔里潮濕的五月將名為「顯影」的刊物發行。不曉得正閱讀這段文字的你,在瀏覽過這本書後,會有什麼樣的解讀呢?如果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窩在沙發上很久了,在打完結,剪刀剪下餘線後,眼睛因為長期的短焦一下子無法適應看遠,竟然茫然了起來。 雖然眼睛痠、肩頸也因為長時低頭感到不適,不過心底挺樂,因為我把愛包給復活了。 . 陪我不算太短時間的這包,沒有出過國,也鮮少國內遊,是前年疫情來訪時網路上入手的,平日多是上班用,裡面放的就是
Thumbnail
整疊的紙張邊緣上(如標示處)稱為糊頭,簡易固定單張印刷品,使之不易分離,既能把所有紙張固定成為一本,卻又能輕易的撕下使用,糊頭張數不限,但少於30張建議加做打釘及騎縫線,以增加產品的耐用度。
Thumbnail
作為一個有收藏欲的人,偶像的戲劇光碟、雜誌、電影票,遊戲送的小飾品、小卡,小說送的明信片、小海報等等,都會是收藏的目標,有想過要在架子上,騰出一格專門用來放週邊,但展示方式和保存情況,實在是很需要深思熟慮的一件事,所以一直都只是粗略的,用A4文件盒分裝了一下 那天又一個心血來潮,總覺得這些週邊
Thumbnail
我全情投入在紀錄這些存在過的證據,把記憶存在於電子網絡之中,或是在腦海長期記憶中。但人類每日上載寫入百億計記憶體,我每晚睡眠把當天的記憶封存,點滴的記憶隨著時間消亡,埋沒在全世界海量記憶之中,究竟這些沒有燒製的瓷器,代表著什麼?
Thumbnail
因為惜物念舊的因素,物品常常日積月累、更捨不得丟,我掙扎多年,每每想要做些什麼又退回原點。 這次執行斷捨離開始之際,我又被類似的想法困擾,拿起某項物品時,總會想著「以後會有機會用到,先留著」、「這是OOO送我的,丟了等於剪斷關係」。
Thumbnail
研究很久的一套網路工具,兩個月前因朋友介紹的一本書,便又開啟了我的閉關模式,雖不像以前那樣瘋狂,但也是只能專注的,將其它不相干的事物都暫時放到一邊。 回神過來,發現已累積了太多照片還未處理,都已接近交件日期。於是又繼續了閉關模式,花了半個月時間,一口氣將所有照片處理完畢。
Thumbnail
自從沒有上班之後,時間慢慢從生活裡的縫隙,一顆一顆滾出來,讓我把時間串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Thumbnail
引言 那今天我們要來講的這張卡片是在講說卡片被重新閱讀時被重複使用的重要性。 卡片的重要性 那前兩天我們第一天講了1號卡片的卡片 其實不好寫,以及1. 1號卡片的卡片不好寫是會怕浪費時間。 那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往前看這兩支影片關於那些卡片的內容。 卡片的重複使用 那今天這張卡片是要來講說那個
Thumbnail
本影片紀錄我於2024年1月2日晨間製作卡片盒筆記的過程。 5, 1, 3 記憶是由外向內,思考是由內向外 還沒想過將記憶與思考當作一對來思考。 的確,記憶由外向內,我們一天感知道的內容,透過記錄下來,成為可以內部吸收的養分。 而思考是由內向外,將吸收到的內容,用自己的邏輯自己的審美,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窩在沙發上很久了,在打完結,剪刀剪下餘線後,眼睛因為長期的短焦一下子無法適應看遠,竟然茫然了起來。 雖然眼睛痠、肩頸也因為長時低頭感到不適,不過心底挺樂,因為我把愛包給復活了。 . 陪我不算太短時間的這包,沒有出過國,也鮮少國內遊,是前年疫情來訪時網路上入手的,平日多是上班用,裡面放的就是
Thumbnail
整疊的紙張邊緣上(如標示處)稱為糊頭,簡易固定單張印刷品,使之不易分離,既能把所有紙張固定成為一本,卻又能輕易的撕下使用,糊頭張數不限,但少於30張建議加做打釘及騎縫線,以增加產品的耐用度。
Thumbnail
作為一個有收藏欲的人,偶像的戲劇光碟、雜誌、電影票,遊戲送的小飾品、小卡,小說送的明信片、小海報等等,都會是收藏的目標,有想過要在架子上,騰出一格專門用來放週邊,但展示方式和保存情況,實在是很需要深思熟慮的一件事,所以一直都只是粗略的,用A4文件盒分裝了一下 那天又一個心血來潮,總覺得這些週邊
Thumbnail
我全情投入在紀錄這些存在過的證據,把記憶存在於電子網絡之中,或是在腦海長期記憶中。但人類每日上載寫入百億計記憶體,我每晚睡眠把當天的記憶封存,點滴的記憶隨著時間消亡,埋沒在全世界海量記憶之中,究竟這些沒有燒製的瓷器,代表著什麼?
Thumbnail
因為惜物念舊的因素,物品常常日積月累、更捨不得丟,我掙扎多年,每每想要做些什麼又退回原點。 這次執行斷捨離開始之際,我又被類似的想法困擾,拿起某項物品時,總會想著「以後會有機會用到,先留著」、「這是OOO送我的,丟了等於剪斷關係」。
Thumbnail
研究很久的一套網路工具,兩個月前因朋友介紹的一本書,便又開啟了我的閉關模式,雖不像以前那樣瘋狂,但也是只能專注的,將其它不相干的事物都暫時放到一邊。 回神過來,發現已累積了太多照片還未處理,都已接近交件日期。於是又繼續了閉關模式,花了半個月時間,一口氣將所有照片處理完畢。
Thumbnail
自從沒有上班之後,時間慢慢從生活裡的縫隙,一顆一顆滾出來,讓我把時間串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Thumbnail
引言 那今天我們要來講的這張卡片是在講說卡片被重新閱讀時被重複使用的重要性。 卡片的重要性 那前兩天我們第一天講了1號卡片的卡片 其實不好寫,以及1. 1號卡片的卡片不好寫是會怕浪費時間。 那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往前看這兩支影片關於那些卡片的內容。 卡片的重複使用 那今天這張卡片是要來講說那個
Thumbnail
本影片紀錄我於2024年1月2日晨間製作卡片盒筆記的過程。 5, 1, 3 記憶是由外向內,思考是由內向外 還沒想過將記憶與思考當作一對來思考。 的確,記憶由外向內,我們一天感知道的內容,透過記錄下來,成為可以內部吸收的養分。 而思考是由內向外,將吸收到的內容,用自己的邏輯自己的審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