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國緯-avatar-img

倪國緯

2 位追蹤者
曾在北京工作十多年,也曾在美國紐約州及華府念書,從兩岸到國際,我總是站在邊界觀察世界。 我不是什麼KOL,只是一個愛寫字的人。當身邊的人越來越不想講道理時,我反而想用文字留下一些還算清醒的聲音。 這裡會談國際局勢,也會講政策觀察;有時很硬,有時也很感性。 有些話,不適合大聲說,就在這裡慢慢寫。
avatar-img
倪國緯的沙龍
4會員
0內容數
「在雜音中尋找自己的聲音,在評論裡找到前行的方向。」 【倪國緯沙龍】從台灣到北京,用文字記錄觀察、評論與自我對話。分享產業、社會、個人故事,誠實面對誤解與挑戰。搜尋「倪國緯」,找到另一種聲音。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如果有一天,Google搜尋出來的歷史圖片,英國國王竟是黑人、維京人是亞洲臉孔、教宗變成女性,你會怎麼想?這不是惡搞漫畫,而是真實發生在2024年的一場「AI圖像生成事件」。 生成式AI,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澳洲學者Sarah V. Bentley指出:AI不是傳遞真相的
Thumbnail
本文記述作者在不同時期於北京經歷沙塵暴、霧霾及楊柳絮等空氣汙染問題的親身感受,並藉此反思北京長期以來在環境治理上的努力與挑戰。
Thumbnail
本文探討歐盟與中國電動車貿易的最新發展,從高關稅政策轉變為「價格承諾」機制,並分析此一變革背後的地緣政治與產業策略考量。文章並以作者親身經歷,闡述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快速崛起、其在歐洲市場的拓展策略與文化差異所帶來的趣聞,以及臺灣在全球電動車供應鏈中扮演的角色與發展機會。
Thumbnail
美國巨額債務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隱憂,臺灣如何因應?本文探討美國債務問題、海湖莊園協議的影響,以及臺灣應有的策略佈局。
Thumbnail
川普高喊「讓工廠回美國」,真能靠一紙關稅政策重建製造業?身為當年曾在美國寫報告、親身走過產業標準戰爭的人,我想講一個關於「一顆螺絲」與「一個錯誤政策」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本文回顧作者在北京目睹中國國際新聞自由化過程的經歷,從《參考消息》時代的資訊封閉,到911事件後國際新聞報導的開放,以及《環球時報》的興起,最後以中美貿易戰為例,探討資訊自由與國際關係的複雜互動。
Thumbnail
臺灣正面臨AI浪潮的衝擊與機會。本文根據史丹佛人工智慧指數報告,分析臺灣在AI產業發展、民主防護及醫療應用上的現況與挑戰,並指出臺灣在AI人才培育上的優勢與需改進之處。文章呼籲臺灣積極投入AI發展,才能在全球競爭中保持領先。
Thumbnail
20250407,川普對臺32%對等關稅衝擊造成臺股暴跌,倪國緯這篇文章探討川普關稅政策背後的深層原因,分析麥金利關稅政策的影響、萊特希澤的「貿易無自由」論述,以及此政策對全球經濟,特別是臺灣的衝擊。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中美貿易戰背後的消費心理,並以北京秀水街的仿冒品交易為例,闡述中國消費市場從價格導向走向品質導向的轉型過程。秀水街的興衰反映了中國經濟的轉型,以及打擊仿冒品不只是依靠政策和關稅,更需要提升產業附加價值和品牌信任。
Thumbnail
本文追憶作者在北京798和751園區工作的經歷,描述了這兩個曾經的軍工廠如何轉型為藝術和時尚的創意中心,並抒發了對舊日時光的懷念。文章充滿了對798獨特氛圍、藝術家精神以及751時尚實驗室的細膩描寫,也記錄了中國社會變遷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