剴剴案:撕裂臺灣社會的悲劇與司法改革的省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3年的平安夜,本是燈火溫暖、闔家團圓的美好日子,卻成了台灣人心中難以抹去的悲傷記憶。一歲多的小男童剴剴,短短三個月裡,遭受了難以想像的殘酷折磨,綑綁虐待、餵食餿水,甚至被活活虐待致死。他天真無邪的生命,就這樣在冷酷的保母手中永遠消逝。

每當想起剴剴稚嫩的臉龐,內心便無法平靜,痛苦難以言喻。他該享受的是溫柔呵護,卻在最需要愛的年紀,經歷了世上最冰冷的暴力。

大法官釋憲:「實質廢死」下的無助感

民眾之所以對剴剴案如此悲憤,不僅是因為案件本身的殘忍,更因為司法的現況令人感到無助與失望。近日憲法法庭作出最新解釋,認定未來只有情節最嚴重的普通殺人、性侵殺人、強盜殺人、擄人勒贖殺人罪,才可能被判處死刑。換句話說,許多其他殘暴的犯罪,即使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也未必能以死刑究責。

這樣的決定讓社會大眾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無助。當善良無辜的生命被無情剝奪時,我們期待的是伸張正義,但司法現實卻告訴我們,許多罪行即便再兇惡,也可能得不到相應的懲罰。這種無力感,加深了民眾對司法公平性的懷疑,也讓許多人對正義感到絕望。

超過12萬民眾的吶喊,只求一點公平

剴剴案曝光後,迅速激起社會的高度關注,短短幾天便有超過12萬名民眾連署,渴望法律能還給剴剴一個公道。人們渴望的並不多,只是最基本的正義與公平;然而在法庭內外,卻處處可見加害者的冷漠與無情。

從第一次開庭至今,保母姊妹毫無悔意,甚至持續辯稱自己無辜,逃避罪責。律師的辯護、法庭的程序,都讓人感受到強烈的落差感——加害者的權利似乎被過度保障,而受害者家屬卻只能在漫漫司法程序中,苦苦等待一個可能永遠不會到來的公道。

社工疏失,誰來為這無言的哀傷買單?

回顧剴剴受虐過程中,負責探訪的社工曾多次機會察覺異狀,卻輕率地認定「一切正常」。這些輕描淡寫的報告,最終成了無法挽回的遺憾。對剴剴而言,這些疏失可能是生命中最後一道防線;對社會而言,這些失誤更是令人心碎的警訊。

社工固然非蓄意犯錯,但他們的失職卻是剴剴悲劇的導火線。當生命的價值被輕忽時,整個社會都將付出難以彌補的代價,留下永遠的心痛與遺憾。

法庭上的冷酷,刺痛每一顆善良的心

法庭原本應是伸張正義之地,卻因為「避免國民法官負擔」,將證據照片大量刪減,使事實真相無法完整呈現。這樣的保護,究竟是在保護誰?

當加害者的辯護聲響徹法庭,每一句無情的辯解,都如同銳利的刀鋒,刺入每一位善良民眾的心臟。人們期待的,是公義彰顯,是罪行得到相應的懲處,而非冰冷而無情的程序與辯護。

天理何在?台灣民眾心中的吶喊

庭外,高喊著「唯一死刑」的民眾,代表著台灣社會最深切的期盼與悲痛。這不僅是一種情緒的宣洩,更是人們心中對正義的呼喚。當法律與人心產生巨大的落差,當公平被冷漠取代,人們內心的失望與憤怒,將難以平息。

我們希望,正義不再只是口號,而是能夠切實地還給每一個受害者與家屬。否則,社會的信任將逐漸被侵蝕,留下的,將只有無盡的絕望與痛苦。

最終判決,能否撫平社會的傷痕?

2025年5月13日,剴剴案即將宣判,無論結果如何,已經無法挽回失去的生命,更難以撫平社會深深的傷痛。

這件事提醒我們,每一個法律決定的背後,都有一個真實的生命與無數破碎的家庭。或許某一天,我們能看見法律更加公平、更加溫暖,或許某一天,我們不再需要為無辜生命的流逝而流淚。

然而今天,當我們仰望夜空,仍只能低聲問道:「剴剴,天上的你,是否能看到世間的正義?」這聲輕輕的疑問,伴隨著每一位台灣人無盡的悲傷,久久無法散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倪國緯的沙龍
4會員
45內容數
「在雜音中尋找自己的聲音,在評論裡找到前行的方向。」 【倪國緯沙龍】從台灣到北京,用文字記錄觀察、評論與自我對話。分享產業、社會、個人故事,誠實面對誤解與挑戰。搜尋「倪國緯」,找到另一種聲音。
倪國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本文記述作者在不同時期於北京經歷沙塵暴、霧霾及楊柳絮等空氣汙染問題的親身感受,並藉此反思北京長期以來在環境治理上的努力與挑戰。
Thumbnail
2025/04/27
本文記述作者在不同時期於北京經歷沙塵暴、霧霾及楊柳絮等空氣汙染問題的親身感受,並藉此反思北京長期以來在環境治理上的努力與挑戰。
Thumbnail
2025/04/26
本文探討歐盟與中國電動車貿易的最新發展,從高關稅政策轉變為「價格承諾」機制,並分析此一變革背後的地緣政治與產業策略考量。文章並以作者親身經歷,闡述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快速崛起、其在歐洲市場的拓展策略與文化差異所帶來的趣聞,以及臺灣在全球電動車供應鏈中扮演的角色與發展機會。
Thumbnail
2025/04/26
本文探討歐盟與中國電動車貿易的最新發展,從高關稅政策轉變為「價格承諾」機制,並分析此一變革背後的地緣政治與產業策略考量。文章並以作者親身經歷,闡述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快速崛起、其在歐洲市場的拓展策略與文化差異所帶來的趣聞,以及臺灣在全球電動車供應鏈中扮演的角色與發展機會。
Thumbnail
2025/04/16
美國巨額債務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隱憂,臺灣如何因應?本文探討美國債務問題、海湖莊園協議的影響,以及臺灣應有的策略佈局。
Thumbnail
2025/04/16
美國巨額債務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隱憂,臺灣如何因應?本文探討美國債務問題、海湖莊園協議的影響,以及臺灣應有的策略佈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23年平安夜,臺灣社會遭逢剴剴案的重大悲劇,此案凸顯司法體系、社工體系疏失以及社會大眾對於死刑議題的強烈反思。本文探討剴剴案所引發的社會憤怒、司法無助感、以及大眾對於正義的渴望。
Thumbnail
2023年平安夜,臺灣社會遭逢剴剴案的重大悲劇,此案凸顯司法體系、社工體系疏失以及社會大眾對於死刑議題的強烈反思。本文探討剴剴案所引發的社會憤怒、司法無助感、以及大眾對於正義的渴望。
Thumbnail
一個專案不同問題,一個問題不同單位,一件個案毫無溝通
Thumbnail
一個專案不同問題,一個問題不同單位,一件個案毫無溝通
Thumbnail
也許這個巧合相當的細思及恐,兩岸接連發生惡性重大的未成年殺人案件,也無獨有偶地激起民憤,要求重辦案件求處死刑,及取消未成年人的刑事豁免的民意水漲船高,在台灣甚至已經連屬送到立法機關,這說明一個問題,未成年人刑事豁免的制度已經形成法律漏洞,這個漏洞的形成不只是法制面的因果問題,教育及社會風氣都有責任,
Thumbnail
也許這個巧合相當的細思及恐,兩岸接連發生惡性重大的未成年殺人案件,也無獨有偶地激起民憤,要求重辦案件求處死刑,及取消未成年人的刑事豁免的民意水漲船高,在台灣甚至已經連屬送到立法機關,這說明一個問題,未成年人刑事豁免的制度已經形成法律漏洞,這個漏洞的形成不只是法制面的因果問題,教育及社會風氣都有責任,
Thumbnail
中華民國的死刑制度是一個受到爭議的議題,涉及更廣泛的人權問題。本文詳細探討了中華民國死刑的歷史背景、執行方式、以及在不同時期不同政府採取的政策。同時,本文討論了反對者和支持者各自的觀點,從而全面展示了中華民國死刑這一爭議性議題的複雜性和多面性。
Thumbnail
中華民國的死刑制度是一個受到爭議的議題,涉及更廣泛的人權問題。本文詳細探討了中華民國死刑的歷史背景、執行方式、以及在不同時期不同政府採取的政策。同時,本文討論了反對者和支持者各自的觀點,從而全面展示了中華民國死刑這一爭議性議題的複雜性和多面性。
Thumbnail
司法改革都沒有改革法律都在保障壞人的權益,都沒有為被害者家屬想過,我以後有生小孩小孩被毆打致死,那我說句話私刑比正義還要來的有效,我支持私刑正義,也不支持法律正義
Thumbnail
司法改革都沒有改革法律都在保障壞人的權益,都沒有為被害者家屬想過,我以後有生小孩小孩被毆打致死,那我說句話私刑比正義還要來的有效,我支持私刑正義,也不支持法律正義
Thumbnail
虐嬰案中,社工被上銬的情況有四點不合理: 一、司法機關偏見對待社工專業,以非社工角度檢視訪視報告;二、兒盟推卸責任,要求小社工面對司法;三、國家銬上的不是被告,而是全國社工的理想;四、媒體垃圾報導,帶風向意味濃厚。
Thumbnail
虐嬰案中,社工被上銬的情況有四點不合理: 一、司法機關偏見對待社工專業,以非社工角度檢視訪視報告;二、兒盟推卸責任,要求小社工面對司法;三、國家銬上的不是被告,而是全國社工的理想;四、媒體垃圾報導,帶風向意味濃厚。
Thumbnail
【保母虐童連署案單日達標】 保母涉虐童案引發社會輿論譁然,有立委主張修法,提出虐童致死案必須加重其刑,或是最重可判死刑。 另有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連署提案,目前已有超過1萬2千人附議,依照規定,提案通過附議後,主管機關必須在60天內回應,也就是相關主管機關必須在5月14日前回應此案。
Thumbnail
【保母虐童連署案單日達標】 保母涉虐童案引發社會輿論譁然,有立委主張修法,提出虐童致死案必須加重其刑,或是最重可判死刑。 另有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連署提案,目前已有超過1萬2千人附議,依照規定,提案通過附議後,主管機關必須在60天內回應,也就是相關主管機關必須在5月14日前回應此案。
Thumbnail
近日狠心保母虐幼童致死案,我不禁質疑,刑法第二八六條關於凌虐兒少致傷害之刑罰,卻跟普通傷害罪相差無幾,還有機會緩刑或易科罰金;凌虐兒少致死,不得判處死刑,刑罰竟比普通殺人罪還輕。法院實務也多認定,凌虐兒少是(重)傷害而非殺人的犯意,因此不會以殺人罪論處凌虐兒少致死。
Thumbnail
近日狠心保母虐幼童致死案,我不禁質疑,刑法第二八六條關於凌虐兒少致傷害之刑罰,卻跟普通傷害罪相差無幾,還有機會緩刑或易科罰金;凌虐兒少致死,不得判處死刑,刑罰竟比普通殺人罪還輕。法院實務也多認定,凌虐兒少是(重)傷害而非殺人的犯意,因此不會以殺人罪論處凌虐兒少致死。
Thumbnail
去年年底,臺灣發生國中生割頸殺死同校同學的悲劇,震驚社會。涉案的女學生多次在網路上嗆聲「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一條無辜的生命消失了,卻沒有任何悔過之心。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未成年人是不是成為犯罪的三不管地帶呢?如何杜絕校園暴力?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去年年底,臺灣發生國中生割頸殺死同校同學的悲劇,震驚社會。涉案的女學生多次在網路上嗆聲「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一條無辜的生命消失了,卻沒有任何悔過之心。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未成年人是不是成為犯罪的三不管地帶呢?如何杜絕校園暴力?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每每討論到廢死議題, 人們往往流於情緒, 甚至成為政治攻防的籌碼。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每每討論到廢死議題, 人們往往流於情緒, 甚至成為政治攻防的籌碼。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