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u-avatar-img

Suu

2 位追蹤者
台中出生,墨爾本旅居快七年,下一個目的地是東京。 INFP,喜歡文字/看書/極簡主義,熱衷追求只屬於自己活法,走自己的路。
avatar-img
6會員
7內容數
看的書越多,越有無限的傾訴欲—於是我把它轉化成文字。 台中出生,旅居墨爾本7年,下一個目的地是東京。 一直都執著找到只屬於自己的活法。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分享簡單生活。 工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從小我媽就很常用開玩笑的口吻說:「自己八字不夠重,命苦,自己遇人不淑。」說自己是阿信,總有做不完的家務。 我很感激辛苦把我和我妹拉扯長大的母親,也很心疼她。 隨著年齡漸長,離開家的時間越久,我發現,這種思考模式深根在我潛意識裡好多年,我都毫無察覺。 每個普通家庭的人或許都經歷過,剛開始在外地獨
2025年過去了兩週,我的生活目前可以用兩個字總結:亂套 晚上總是失眠,作息變得不規律,感覺整個人心浮氣躁,無法專注 跨年那天我還很激動地做了2025年顯化桌布,沒有對的習慣系統就只會是一場空 回看2024年我試圖養成但失敗的習慣系統,並加以調整: 2024年我的習慣系統復盤 1.我開始多
整個2024年我幾乎都在反反覆覆的心理掙扎中度過。 記得在某個Reel看過這句話:"What you're not changing, you're choosing." 意思是那些你沒有做出改變的,會成為你所選。例如我對過去收入穩定但沒有挑戰性的工作有諸多抱怨,如果不去利用下班時間學習新技能,做
變現=賺錢=利他行為=解決某群體的需求,所以找到對的平台,加上對的目標受眾群體,長時間累積下來,變現就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找出自己感興趣且擅長的領域:上篇提到的一樣,可以拿出一張紙,列出所有已有和感興趣的技能,我自己的個人經驗是多做嘗試,只有真的去做了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熱愛,想像跟實際有出入很正常
2025 一起邁向人生自由!共勉之~
Bookshop by Uro是藏在墨爾本Collingwood巷內的小眾設計書店,門外招牌很低調,容易一不小心就錯過。 第一次去感覺店比我想像小得多,從外牆大片落地窗看進去就能將整個空間一覽無遺,走進更感受到店主對每個細節的用心處理,從店內裝修色調、燈具、綠植到分區排列整整齊齊的書籍。 最左邊
Thumbnail
書店好美,如果是我願意花整個下午在那邊享受愜意的時光📖
自疫情以來,遠端工作和在家辦公變得越來越常見,能不受地點限制的工作,給予了很大程度上選擇的自由。例如人在海外旅居,只靠一台電腦,也能工作帶來收入;或是租房不一定要租在昂貴的城市蛋黃區內,也省去了上下班通勤的麻煩。加上這幾年很熱門的AI工具,一個人就能事半功倍完成很多事。 這篇文內討論的自由職業是指
快速分享一下2024年徹底改變我行為認知的三本書,2025必讀。 《金錢心理學》 這本書的書名有一點誤導性,書的內容跟傳統理財書和心理學書籍不太相關,作者Morgan Housel是資深華爾街專欄作家,寫過看過無數企業家和投資者的切身經歷,書中提出的理念都是具有顛覆性的,從一般人無法想像的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