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過去了兩週,我的生活目前可以用兩個字總結:亂套
晚上總是失眠,作息變得不規律,感覺整個人心浮氣躁,無法專注
元旦那天我激動地做了2025年顯化桌布,但我心裡清楚
沒有對的習慣系統,只是空想,什麼也顯化不了
回看我2024年試圖養成但失敗的習慣系統,覆盤更新調整:
2024年我的習慣系統復盤
1.開始多巴胺戒斷:
- 早上起來不滑手機
(就像如果想戒糖,避開早上吃糖,一大早就刺激大腦的慾望中心,一整天下來都會很渴望甜食)
- 手機設定每日使用時間紀錄,直觀看到自己滑了多長時間。
- 手機裡沒有小紅書跟instagram等社群app,只有想用的時候下載,定10分鐘計時器。
失敗的地方:有時候還沒做正事前想滑社群,就算有計時器也會一滑就停不下來,越滑越會拖延正事。
可以改善的地方:把滑社群當作獎勵,放到事情做完再滑,明確的告訴自己開始滑了就不會停了(因為有計時器,會僥倖心態覺得「只滑一下下」,一下下就是快兩小時,滑手機產生大量廉價多巴胺,大腦的平衡機制會讓人滑完很痛苦)
2.固定的睡眠週期:我本來設定了11點到7點,但我實在是夜貓子屬性,11點根本睡不著,翻來覆去睡不著很痛苦,2025開始改成12點到8點,睡前一到兩個小時不滑手機,不做刺激大腦的事,我最近的習慣是睡前計畫隔天的行程,例如要做的家務、代辦事項。我想建立寫作習慣,睡前幫自己訂好隔天要寫的內容標題,減少早上開始寫的阻力。
有在備考的人,睡前是大腦記憶黃金時段,適合看些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
對我來說,適合自己,可以長期執行最重要,如果再不行就改成1點到9點,我不想花太多時間在懊悔沒辦法照著計畫走,我相信每個人適合的睡眠週期都不同。
2025新的習慣系統
- 早上起來,簡單拉伸+喝一杯溫開水
早上空腹最容易進入心流模式,適合做需要高度專注的事。
吃早午飯(以蛋白質、蔬菜為主+少碳水)
- 下午做需要創造性的工作:插畫工作
- 晚上做輸入型的學習活動:看書、日語單詞
- 睡前寫隔天的行程規劃
想建立的好習慣
- 飯前禱告,雖說是禱告但其實比較像感恩練習,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我最近發現這個練習可以立刻改善情緒。利用吃飯養成每日感恩練習習慣。
- 使用牙線,2024年牙齦發炎痛的飯都吃不了,用牙線改善口腔清潔。
- 具體化代辦事項,例如我要寫一篇文,改成我要寫「xxxxx」標題內容的文。
該避免的壞習慣
太晚喝咖啡,睡前滑手機讓自己睡不著;在事情完成前去做獎勵類的事,導致自己拖延工作,事後才懊悔。
想要多做的事
2024年我為了達成目標,大部分時間都宅在家。雖然看了很多書,完成了很多事
- 2025我想多花時間出去接近大自然,多曬太陽。
- 2025年我想建立更好實施的工作系統,把工作跟玩樂的時間分開,我發現我太拖延,導致自己沒什麼多餘時間可以真正放鬆,腦袋裡永遠裝著還未完成的工作,我想改善這一點。
- 想要研究如何改善過敏性鼻炎,這個我還沒有頭緒具體該怎麼實施。
2025顯化桌布
我將我喜歡的室內軟裝風格、喜歡的設計風格帳號作品、東京的街景、我的貓,拼成一張圖,右上角加上2025年期望達成的代辦清單,每天打開手機都在提醒自己我的目標,我知道只要敢想敢付出行動,我可以顯化出我理想的生活。
我所有安排都是盡可能地建立在順應大腦的習慣上,因為我的惰性很強,只有這樣設計我才能減少阻力地持續下去,加上家族憂鬱症病史,我很注重腦內激素的平衡,避開廉價多巴胺成癮(例如滑社群、購物),專注在能讓自己長期快樂的事,以後會在讀後感/Podcast心得房間分享更多腦科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