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媽很常用開玩笑的口吻說:「自己八字不夠重,命苦,自己遇人不淑。」說自己是阿信,總有做不完的家務。
我很感激把我和我妹辛苦拉扯長大的母親,也很心疼她。
只是隨著年齡漸長,離開家的時間越久,我發現,這種思考模式深根在我潛意識裡好多年,我一直毫無察覺。
「受害者心態」使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問題
我想每個普通家庭的人都經歷過,尤其是獨自在外地打拼,剛出社會時捉襟見肘的拮据日子。回想起來,我幾乎沒有一天不是在怨命運,怨自己的出身不優渥,怨自己得吃這麼多苦。
我把自己想成「命不好」的受害者,這種心態並沒有讓我的情緒或生活變好,無止境的抱怨只讓我感覺自己「卡住了」。即使當我對生活感到不滿,也從來沒想過,自己有能力去主動破局。
自欺欺人地想,是大環境不公平,是別人擁有的比我多比我更幸運,我也沒有辦法,把自己放到了束手無策的被動位置。
過度將生活的困境歸因於外部因素,每當遭遇問題時,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我可以怎麼做」,而是「是誰讓我這麼難受」、「為什麼人生這麼不公平?」這種心態使得我無法反思自己的行為或思維模式,也讓我錯過了對自己有益的改變和成長。
受害者心態的自我審視
你是不是也常常有這種念頭?
「為什麼這種事總發生在我身上?」「為什麼的倒楣的都是我?」「為什麼別人要這麼對我?」
當我們感覺自己被生活的不公平對待時,這些問題會不斷地在心裡浮現出來,這背後隱藏著我們對責任的逃避和對現實的無力感。
受害者心態並不只是情緒的表現,他深深影響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會改變我們面對挑戰和處理困難的態度。
你比你想的更有能力解決問題
受害者心態最致命的是,他剝奪了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跳出受害者思維的框架,才能冷靜的去分析問題。例如工作遇到討人厭的上司,如果只是想著,自己好慘運氣不好,問題並不能被解決。
假設能跳出受害者心態,冷靜觀察他是不是只針對自己,還是對每個人都一樣,如果只針對自己,可以反思自己在工作上有哪裡做的不夠到位,是不是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如果他是對每個人都態度不好,那就讓自己轉念,不要受影響。如果太嚴重就考慮換工作。人生沒有真正的困境,困住我們的往往是自己。
受害者心態的反面是強者思維,「凡事發生皆有利於我」,當我們在一件事裡看似處於劣勢,只要能扭轉自己的心態,想想這件事如何為我所用,如何有利於我。這種積極心態讓我們面對生活的不如意,能拿回主動權,冷靜地化險為夷。
長時間練習下來,會發現自己對人生越來越有掌控力,而人長期快樂的底層邏輯之一,就是對生活的掌控力。
「停在樹上的鳥兒,從不會怕樹枝折斷,不是因為牠相信樹枝不會斷,而是牠相信自己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