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月光族的友人聊到錢,他得知我有一筆還可以的存款後跟我說:「那很棒欸,但你知道嗎?金錢其實喜歡流動,你不應該只是把錢存在那。」
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不是在於我反思自己也該讓錢流動流光光,而是我發現我只是一味地在追求數字增加,加上長時間養成的存錢習慣,該花錢的地方也不敢花。
我發現自己被數字束縛住了,看著數字永遠無法感到滿足。
不和他人比較,只考慮自己的需求
人和人比是比不完的,比什麼年紀有多少存款沒有用。無謂的比較只會產生不必要的焦慮情緒。我對抗焦慮情緒的辦法是了解自己的每一筆支出,知道自己需要花多少錢,有多少才夠。我發現身邊很多留不住錢的人,都是對自己的花銷沒有概念,因為沒有概念所以恐懼,恐懼所以無法好好理財,只能不斷地追逐金錢。
聰明的花錢、花讓自己快樂的錢
叔本華: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有錢之後更需精確的花錢,比起追求消費刷卡後稍縱即逝的快感,我更願意把錢花在旅遊、體驗等,可以給我帶來長久回憶的事物,尤其是用錢買時間買自由。
不被金錢焦慮困住
還記得有次聽Podcast,採訪海外知名學霸Youtuber,Ali Abdaal,他聊到在透過百萬頻道賺了許多錢之後,還是很焦慮,他才去反思自己可能是因為從小單親,導致自己淺意識被金錢焦慮影響,即使賺錢了也還是焦慮。
每當我對花錢感到焦慮、或是覺得自己賺的不夠多的時後,我會提醒自己可能只是金錢焦慮在作祟。我相信這個心法在投資時尤其重要,不用對自己必要的錢去賺不必要的錢,投機心態往往容易掉入他人設下的陷阱。
想清楚自己的存錢的目的
有些人重視財富的積累,有些人希望能買大房子,過上穩定的生活;對於我來說,當下需要的是可以到處旅居、不上班的自由。尤其是當二房東之後,才發現擁有被動收入的重要性,所以我的投資配比在高股息股票的佔比就更高。一開始學習投資時,被太多眼花撩亂的專家說法搞得頭昏眼花,遲遲無法做出行動。於是我開始審視自己對於風險的承擔能力,這些錢如果賠掉了會不會影響生活?投資的最主要目的是什麼?我發現問完自己之後,適合我的投資方式變得明確許多。
錢就像是一股能量,當你感到富足,不恐懼不匱乏,自然會吸引更多。
我決定停止將金錢看做目標,而是我追求自由和快樂的工具。
之後再整理分享我的存錢投資方法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