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容-avatar-img

朱靜容

2 位追蹤者
躺著讀,趴著寫,跳著畫,邊走邊吃,邊笑邊哭~
avatar-img
5會員
40內容數
逛逛法國圖書館,讀讀法文繪本,說說法國漫遊五四三 「黑豬讀創生活圈」文稿搬遷倉儲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冒險重在結果?還是過程? 這是在台中國資圖三樓比利時資料中心借來的繪本:《口袋微旅行》(Voyage de poche),文/Séverine Vidal,圖/Florian Pigé。兩位創作者都是法國人,但出版社位在布魯塞爾,所以被歸類為「比利時」繪本館藏。 poche,口袋,也可以是小型的
Thumbnail
四月26日,我在台中國資圖有一場分享,名為《圖畫書好看「法」》, 將從國資圖的法文繪本館藏說起。於是到其三樓比利時資料中心挖挖寶,借了這本以palindrome方式發想創作的繪本《孿生國遊記》(J’étais au pays de Ava & Ève),文、圖/Anne-Margot Ramste
Thumbnail
小松鼠分享過大灰狼系列的其中兩本。轉眼間,這隻始終吃不到獵物的灰狼,也有了十二本關於牠的圖畫書了,強! 《那天,灰狼變藍狼》(Le jour où loup gris est devenu bleu) 文/Gilles Bizouerne ,圖/Ronan Badel 這本「藍狼」其實是系列中
Thumbnail
《貓船長》(Le Chapitaine)文,圖/Inga Moore 「書」是作者創作,而「閱讀」便是讀者的創作。 上週介紹了Inga Moore的《行動圖書車》(Le bibliobus),提到我最早接觸到她的作品是關於一「隻」貓船長的故事。在尼斯同一間書店也將這本繪本帶回
Thumbnail
《行動圖書車》(Le bibliobus)文,圖/Inga Moore 敘事用字直白,語句簡潔;畫面以水彩鋪底,油墨打光,畫筆細描,穩穩地、靜靜地,縱使動物角色擬人化也不突兀,感覺那是真實存在的世界,一切如此合情合理! 學習法文的路途中,很像《魔法師的學徒》,半生熟的用陌生語文當咒語,唸著唸著⋯
Thumbnail
內容淡淡的,但圖像自由放縱,角色形塑頗有風格,蝴蝶頁也非常出彩,泛著一股叢林濕溽氣味。直版,上下翻動,中間書溝,形式都讓故事加分不少。 《Croco的眼淚》(Les larmes de Croco)文,圖/Andrés López
Thumbnail
我曾疑惑:明明只是笑話一則,為什麼也能以繪本之姿出版問市?後來體驗故事現場與回想育兒經驗,幡然醒悟:孩子會對有感覺的書一讀再讀。縱使劇情走向他們早已熟知,可是仍會在「爆點」前預備「笑」或「緊張」⋯ 所以笑話也能成繪本,是因為圖、文中照顧到了小讀者的心情,笑話也能成為好讀物!
Thumbnail
這本繪本字好少,一百多字吧!看很快,可是讀很久~「看」是理解圖文意思,「讀」則在思考其中意涵。大家都愛用「詩意」來描繪這類字少涵量重的圖畫書,其中應該就是用字精準外,圖像則拓展出不同空間。 《一起》(Ensemble),文/Émilie Chazerand,圖/Amandine Piu 想中文書
Thumbnail
《小小Olga》(La Toute Petite Olga),文/Olivia Godat,圖/Raphaëlle Barbanègre 書本尺寸呈現修長型,若是配合內容,那麼這會是在說怎樣的故事呢?長長的~有出現長腿巨人嗎?有進入深深峽谷嗎?有遇見上天下地的仙子或魔獸嗎?……都不是喔!
Thumbnail
《愛、美和鼻屎》(Amour, BeUté et Crottes de nez)文、圖/Mrzyk & Moriceau 看書名,不知有無受到《吃、祈禱、愛》(茱莉亞羅勃茲演的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原著小說)這本書的影響(或啟示)?但光看書名出現「鼻屎」,便足以讓讀者瞳孔放大——大人是驚訝,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