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船長》(Le Chapitaine)文,圖/Inga Moore
「書」是作者創作,而「閱讀」便是讀者的創作。
上週介紹了Inga Moore的《行動圖書車》(Le bibliobus),提到我最早接觸到她的作品是關於一「隻」貓船長的故事。在尼斯同一間書店也將這本繪本帶回,於是從書架上取出溫習一番——啊呀,我記憶有誤!
讀書似乎一知半解,而且容易自己腦補。似乎「書」是作者創作,而「閱讀」便是讀者的創作。哈哈…查先前讀《貓船長》的紀錄,2017年12月內文如下:
Le Chapitaine《船長》,英文原名為Captain Cat(貓船長),法文書名隱匿了故事展開的可能方式,英文書名則直接點出這位船長叫「貓船長」,還是那位船長其實是隻貓?
故事敘述一位愛貓如痴的船長決定攜群貓冒險去,途中遭遇風暴迷航而來到一座小島。受到「女孩王后」的熱情招待,應有盡有的小島卻飽受鼠患
(故事到此不難推測劇情發展)
是的!貓船長群貓立下大功。待返航時貓兒們愛上這座島不想回家了(有那麼多老鼠可…)!
貓船長與愛貓們道別。「女孩王后」致贈一大堆的寶石(沒什麼可表達謝意的,就拿這些沒用的東西吧!)。
貓船長返鄉後敘述傳奇,鄉民們莫不爭著翻出最珍貴的貨物,要去小島交換點寶石回來。
「女孩王后」苦惱該選什麼適當的寶物回贈?最後終於等到最珍貴的禮物出現了,你們猜是什麼?
一看到這些禮物,貓船長立刻返回小島囉!
作者已有不少中譯本—《吃六頓晚餐的貓》、《我在森林有個家》、《秘密花園》與《柳林中的風聲》等。
很喜歡她的畫風,古典而可愛。
https://www.facebook.com/1756332388018483/posts/1914638292187891/
當時人在Strasbourg,揣想:待在圖書館翻書,慾望很大但時間有限,所以看得快速,紀錄只抓梗概。
再則便是自己的語文程度真的有進步空間,某些用字未抓到核心。
例如:書名—我先前疑惑為何英文capitain cat而法文則成了chapitaine?時隔八年「復讀」,我推測:英文唸起來很有韻律,適合取為綽號,朗朗上口;而法文則發明了新字,把capitaine船長與chat貓融合,用來調侃愛貓的船長。
關於記憶,瞧!八年後我記成「一隻」貓船長,想成一隻貓統領一艘載滿貓的船……記憶多不考靠啊!
佈局也值得一書。前面描述船長用人們眼中值錢的物品換來不值錢的貓;中間劇情發展為女王贈送不值錢的寶石給船長,作為其將珍貴的貓留在島上的報答;後來其他商人帶去珍稀的商品,女王則用島上最重要的資產回贈;最後這些最重要的資產又回到船長手上(這裡我很好奇:商人是直接送給船長的?還是有再交換什麼?)
故事的梗就是「島上最重要的資產」是什麼啦!
大家也可以討論討論各自的「價值觀」囉!
把女王設定成小女孩,讓故事更純真。而航行與貓,是貼合的安排。船長的長相似耶誕老人,裝扮則有阿拉伯風,因為那頂red fez hat帽子和腰帶。越細讀,越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