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Joker | ★★★★★ 喜劇就是別人的悲劇

更新於 2019/10/0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小丑》Joker 台灣上映日期:2019-10-03 華納 發行
影音影評:
《小丑》可能又是一部今年讓我打下滿分也不會遲疑、猶豫的電影作品:整部片在美術、攝影、剪輯、配樂、幕後製作、演員演技與導演場面調度上皆近乎無懈可擊,表現非常卓越。
除了將一個惡魔的誕生敘述地精彩外,充滿對社會結構、犯罪者心理、人性道德與價值觀等反思,在整部電影充滿質感又溫柔的敘事口吻下,意外地製造極具衝擊的淒美感。
沒錯,「淒美」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後,最直接也最赤裸的感受。它的故事絕非過去漫改電影般通俗,反而會因為觀眾們的成長背景、人生經歷、個性、價值觀或道德判斷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觀點切入。
它的絕妙之處就在於劇情當中的每個事件和橋段,都拿捏得如此精準到位,也不失深度和娛樂性,彷彿透過小丑的角色將觀眾的內心剝開檢視;劇情越是深探角色的內心世界,我們越不忍心看到他掙扎的痛苦,以及這個世界對他的總總不公。
圖片來源:華納
「美」的概念如同這部電影一樣,存在著不同的樣貌,也因為不同的觀眾族群而有不同的解釋。不可否認的是,電影透過適當的留白,製造出小丑內心混亂、複雜,又極度壓抑、極欲隱藏的內心黑暗面。那些不願意正視面對的真相,埋藏在心裡最深處、傷痕累累的靈魂,透過虛實之間不斷遊走的現實場景,足以讓人感受到百般無奈。
而當我們試問小丑的身世背景,想要找尋真相為何?或許,連小丑自己本人真的根本也無法解釋。那個拋棄母親的「大人物」是真的邪惡?還是真相如這位「大人物」所說的樣子,一切只是妄想?又或是這一切都只是小丑自己的瘋狂想像?仰天長笑,默默地留下眼淚,是他對這個複雜的世界,最佳的註解。
圖片來源:華納
導演-陶德菲利普斯透過一個長階梯,顯示了小丑/亞瑟菲斯克的心境轉折:拖著沉著的步伐往上,是他接受並玩著自己不願玩著的社會制度;往下,則是幾乎瘋狂的姿態,像是跳舞卻又說不上什麼節奏或規律的舞步,甘願自己沈淪,成為自己真正混亂的樣貌。
電影彷彿就是在敘述一個社會組織架構,在建立後逐漸抵達了「自我組織臨界點」(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SOC);一點點的催化,將會造成社會秩序的崩解;而小丑並沒有多做什麼,他也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輕輕一推,交給了地心引力作用,一切都終將毀滅崩盤。那麼我們該去責難整個社會?還是那個小丑呢?
很可惜,我們的現實就是將大部分的罪孽壓在那個單一的犯罪者,選擇了後者,眼不見為淨。但小丑只是一種象徵,代表著每個在社會底層難以翻身、在痛苦中掙扎的每個人。
圖片來源:華納
《小丑》作為DC漫畫中的經典反派,曾經只是在蝙蝠俠旁的配角人物;但小丑的複雜人物設定,反而讓人好奇,想要一探究竟他的神奇。它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的真實:不論是套用至現代,或是電影所設定的1980年代初;那個冷戰即將進入尾聲,資本主義、民主政治陣營似乎成為世界主流的局面下,底層社會的人們事實上仍處於生活的泥沼,依舊被困在這個被偽善的富人所掌控的世界之中。
有趣的是,你很難去定義這部《小丑》電影是參考哪一部漫畫,或是哪一個版本的小丑故事;千百萬種不同的小丑人設,在這個瓦昆菲尼克斯的版本小丑中聰明地集結,並且也不刻意去致敬或是靠攏哪種意識型態,而是好好地說出一個以「人」為本的原創故事。
圖片來源:華納
縱使片中有些「驚喜」的編排,「高譚市」的世界觀架構下,專心地把小丑如何從一個社會邊緣人,逐漸沈淪、被瘋狂侵蝕心智的過程完整敘事一遍,是成就這部電影成為新一代經典故事的重要關鍵。
而陶德菲利普斯帶點瘋癲,卻又清楚明確帶出主軸核心的敘事方式下,「小丑」就是一種社會體制下的反動,一種社會負面的縮影,為這個號稱「自由」、「民主」的世界,提出嚴肅的控訴。
又或著是說:我們的內心都住著一個瘋狂小丑,只是我們壓抑著、隱藏地很好罷了。
圖片來源:華納
我們常說:「喜劇,就是他人的悲劇」。而人生就是喜劇悲劇的交互作用,所以你很難去定義什麼才叫做完美的人生,同時也很難去定義「小丑」究竟是所謂的「好人」還是「壞人」。道德也絕對不是非黑即白,往往觀點立場不同,我們對事物的看法也會有所改變。就像是電影試圖透過小丑的立足點出發:一場犯罪的發生、犯罪者的形成,背後隱藏著多少令人惋惜的事情,我們有何必去用高高在上的態度去對待這些人呢?片來源:華納
柏拉圖曾說:「驚奇是哲學唯一的起點。」(Philosophy begins in Wonder.)《小丑》所帶來的驚奇、驚喜,絕對需要耐著性子來細細品味;透過瓦昆菲尼克斯的演繹,也絕對值得我們深入研究,重新思考對社會上的弱勢族群,該用什麼角度或是態度,去達到真正關懷他們的目的。
正如同電影中的小丑提到:「這個世界就是要求有病的假裝沒病。」道盡了多少正在努力為生活掙扎,為了一點尊嚴而拼命的人啊!
圖片來源:華納
我並不會認為「小丑」的行為可以被合理化,但它確實是一部今年將我內心完全掏空,挖掘到心裡最深層境界的「超級英雄電影」。電影的故事架構完全套用了「超級英雄」起源,但它絕非「超級英雄」,而是說出了某部分的社會族群,想表達的反面聲音。
電影最終在劇情的最高潮處劃下句點,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如夢似幻的畫面,背景充滿瘋狂和情緒高漲的暴民,優雅擺動肢體的小丑;在那個詭異發寒的笑容下,到底是真心的笑著?還是悲傷的偽裝?
圖片來源:華納
正如同電影開場,瓦昆菲尼克斯對著化妝鏡強顏歡笑,想要逗笑他人,卻又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逼自己笑,逼自己裝作是沒病,我們賦予這些需要關懷的人太多自以為是的「期待」,那麼究竟是這個社會病了?還是這個固定去拿藥吃、需要隨時拿著小卡告訴陌生人他病了的小丑變態呢?
若要說藝術就是需要感動人心,那《小丑》所觸動的內涵已經到了「震撼」人心的地步。它同時兼具娛樂,有著挑戰道德底線的價值觀,更有著令漫畫迷為之瘋狂而且著迷的賣點。不論是看深看淺,觀眾們在觀影後所得到的啟發,相信是豐富而且多元、極具層次的感受。
電影預告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1會員
339內容數
XXY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XX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事太空冒險的「太空人」,我們到底對他們的期許,想像中的完美形象,或是整個人類社會對於太空人的期待到底是什麼模樣?
《夜鶯的哭聲》讓我再度懷疑影展外媒承受驚悚電影的能力,是否只有國小等級?這部號稱在威尼斯影展首映時讓觀眾嚇哭,讓影評不敢直視,讓外媒毫不思索給與「限制級」等級評價的驚悚電影,廣告詞大大寫著「你敢看到最後嗎?」《夜鶯的哭聲》真的有如這些人所說得這麼可怕?
一群脫衣舞孃因為生活面臨困境,決定主動出擊勾搭華爾街上流人士,利用各種手段騙取他們的財產而致富。 這種故事架構雖說屢見不鮮,但嘗試從「脫衣舞孃」俱樂部的場景出發,觀察當今金融市場的總總亂象,儼然成為另一種探討商業行為、道德、與人生哲理的類型電影,相當有趣!
《天氣之子》除了保有新海誠一貫美到不能再美的大景畫面,美術、光影效果、甚至還將雨水等流體呈現地令人嘆為觀止;但去除了這些我們所謂「畫面很漂亮」的評價,《天氣之子》還剩下什麼?經過一晚沉澱,我想這部作品有很多隱喻,足以觀察出新海誠真的是一位非常害羞內斂的創作者。
老生常談的話題,似乎在這部紀錄片中找到另類的生命力:《我家有個開心農場》透過這位攝影師出身的導演約翰查斯特,自己與妻子建立一座生態友善的農場;堅持營造生物多樣性的環境,承受了比一般農場還要多的麻煩事,懷疑所堅持的事是否正確。在這段過程中,我們就能慢慢體會到所謂大自然平衡,並非只是教科書的制式條列。
這是一部非常屬於「台灣」的作品:冷戰時期,那個實施戒嚴、充滿白色恐怖、權威式教育的台灣,以「光明報」事件作為藍本而創作出的故事。透過包括禁書、地下讀書會、朝會升旗典禮、教官進入校園控制學生、警備總部、憲兵等元素,反映了該時代背景下,人們生活在恐懼、無奈的氣氛之中。
從事太空冒險的「太空人」,我們到底對他們的期許,想像中的完美形象,或是整個人類社會對於太空人的期待到底是什麼模樣?
《夜鶯的哭聲》讓我再度懷疑影展外媒承受驚悚電影的能力,是否只有國小等級?這部號稱在威尼斯影展首映時讓觀眾嚇哭,讓影評不敢直視,讓外媒毫不思索給與「限制級」等級評價的驚悚電影,廣告詞大大寫著「你敢看到最後嗎?」《夜鶯的哭聲》真的有如這些人所說得這麼可怕?
一群脫衣舞孃因為生活面臨困境,決定主動出擊勾搭華爾街上流人士,利用各種手段騙取他們的財產而致富。 這種故事架構雖說屢見不鮮,但嘗試從「脫衣舞孃」俱樂部的場景出發,觀察當今金融市場的總總亂象,儼然成為另一種探討商業行為、道德、與人生哲理的類型電影,相當有趣!
《天氣之子》除了保有新海誠一貫美到不能再美的大景畫面,美術、光影效果、甚至還將雨水等流體呈現地令人嘆為觀止;但去除了這些我們所謂「畫面很漂亮」的評價,《天氣之子》還剩下什麼?經過一晚沉澱,我想這部作品有很多隱喻,足以觀察出新海誠真的是一位非常害羞內斂的創作者。
老生常談的話題,似乎在這部紀錄片中找到另類的生命力:《我家有個開心農場》透過這位攝影師出身的導演約翰查斯特,自己與妻子建立一座生態友善的農場;堅持營造生物多樣性的環境,承受了比一般農場還要多的麻煩事,懷疑所堅持的事是否正確。在這段過程中,我們就能慢慢體會到所謂大自然平衡,並非只是教科書的制式條列。
這是一部非常屬於「台灣」的作品:冷戰時期,那個實施戒嚴、充滿白色恐怖、權威式教育的台灣,以「光明報」事件作為藍本而創作出的故事。透過包括禁書、地下讀書會、朝會升旗典禮、教官進入校園控制學生、警備總部、憲兵等元素,反映了該時代背景下,人們生活在恐懼、無奈的氣氛之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小丑」,一位在DC宇宙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雖沒有強大的武力值,但其瘋狂的邏輯配上不按牌理出牌的行為,時常會做出許多令我們瞠目結舌的舉動。這部《小丑:雙重瘋狂(Joker: Folie à Deux)》為2019年《小丑(Joker)》之續作......
Thumbnail
也許熱愛小丑的人們,走進電影院的人們,愛的是戲裡喪心病狂、表演慾膨脹到不行的小丑。 為什麼那樣愛呢?是因為人們潛意識都擁有那樣喪心病狂而不能說的憤世嫉俗,還是內心住著一個脆弱得不知所措只能卑微求愛的孩子? 小丑演活了我們不能說的與我們不想承擔的模樣。只記得電影入場前那一聲「小丑可以進場了」。
Thumbnail
自從2019年的小丑上映後,讓世界瘋狂成為一股潮流,亞瑟的行徑成為許多人的勇氣象徵,我們把自己置身在糟糕的高譚市,回顧那些不堪的過往。我們都藉由電影的啟發重新審視人生。 即使電影中的亞瑟如此可憐、怯弱、畏縮,但只要他穿上西裝,畫上妝容,就有如神明附體般,那內心深處的勇氣跟狂妄就會佔據身體,成為
Thumbnail
他代你受辱、受苦,他甚至比你溫暖和勤奮,他比你不放棄。只是那個架空的、虛幻的電影世界與命運回報他更龐大的絕望,所以他開槍你喝采,他跳舞你搖擺。因為這個以道德、法制維繫群體、課本鼓吹你溫良恭儉讓、所有長輩訓誡你安分努力工作即可獲得至福的社會根本顛倒,不真實。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講述著亞瑟·佛萊克(瓦昆·菲尼克斯飾)面對觀眾期待與自我認知掙扎的故事,如果你是蝙蝠俠迷或是為《小丑》而來觀賞這部電影的人,那麼你很有可能失望,但這部電影在求愛與自我認同的掙扎仍然保握很好,以及籠罩整部劇那照不暖人的陽光也依舊帶給人無力的絕望,不將它當作續集其實還是一部抓人的電影。
Thumbnail
在小丑2上映之際,我回顧了2019年觀賞第一部的體驗,並描述了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強烈情感。影片中的混亂與孤獨深刻反映了現實世界的仇富心理及社會問題,特別是角色亞瑟面對的重重困難。透過音樂與劇情的完美結合,電影展現了小丑成型的過程,以及他如何成為社會底層的象徵。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上映後負評如潮,但在我看來它沒那麼糟,甚至有點好看。我認為這部電影是「新瓶裝新酒」:它講的東西不通俗,講的方式也不通俗,甚至違背觀眾的期待。它有歌舞劇的手法、法庭劇的劇情,還有監獄劇的影子。這些都值得討論,不過最吸引我的是它「悲喜劇」的性格,富含著雙重性,所有的元素都有雙面的解釋。
Thumbnail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丑:雙重瘋狂》並沒有打算迎合觀眾期望,繼續帶領小丑往罪惡的頂峰邁進,反而選擇駐足原地並將聚光燈打向角色的內心深處,將鏡頭聚焦於亞瑟自我的身分認同,藉由一首首歌舞挖掘亞瑟濃妝下的那些複雜情感,並透過大量的法庭偵訊,屢次以名為正義的利刃反覆翻攪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
Thumbnail
第一部的成功建立在DC最知名的反派角色品牌縫合了好幾部馬丁史柯西斯在7、80年代的經典作,使其成為一部煽動性極強,寫實感強烈的現實主義佳作。相隔5年續集歸來,延續首集的結尾,續集主要場景在監獄與法庭之間不斷來回穿插,開場還特別做了動畫短片讓觀眾回顧首集劇情,短短2分鐘的動畫短片將重點放在影子與自我的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小丑」,一位在DC宇宙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雖沒有強大的武力值,但其瘋狂的邏輯配上不按牌理出牌的行為,時常會做出許多令我們瞠目結舌的舉動。這部《小丑:雙重瘋狂(Joker: Folie à Deux)》為2019年《小丑(Joker)》之續作......
Thumbnail
也許熱愛小丑的人們,走進電影院的人們,愛的是戲裡喪心病狂、表演慾膨脹到不行的小丑。 為什麼那樣愛呢?是因為人們潛意識都擁有那樣喪心病狂而不能說的憤世嫉俗,還是內心住著一個脆弱得不知所措只能卑微求愛的孩子? 小丑演活了我們不能說的與我們不想承擔的模樣。只記得電影入場前那一聲「小丑可以進場了」。
Thumbnail
自從2019年的小丑上映後,讓世界瘋狂成為一股潮流,亞瑟的行徑成為許多人的勇氣象徵,我們把自己置身在糟糕的高譚市,回顧那些不堪的過往。我們都藉由電影的啟發重新審視人生。 即使電影中的亞瑟如此可憐、怯弱、畏縮,但只要他穿上西裝,畫上妝容,就有如神明附體般,那內心深處的勇氣跟狂妄就會佔據身體,成為
Thumbnail
他代你受辱、受苦,他甚至比你溫暖和勤奮,他比你不放棄。只是那個架空的、虛幻的電影世界與命運回報他更龐大的絕望,所以他開槍你喝采,他跳舞你搖擺。因為這個以道德、法制維繫群體、課本鼓吹你溫良恭儉讓、所有長輩訓誡你安分努力工作即可獲得至福的社會根本顛倒,不真實。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講述著亞瑟·佛萊克(瓦昆·菲尼克斯飾)面對觀眾期待與自我認知掙扎的故事,如果你是蝙蝠俠迷或是為《小丑》而來觀賞這部電影的人,那麼你很有可能失望,但這部電影在求愛與自我認同的掙扎仍然保握很好,以及籠罩整部劇那照不暖人的陽光也依舊帶給人無力的絕望,不將它當作續集其實還是一部抓人的電影。
Thumbnail
在小丑2上映之際,我回顧了2019年觀賞第一部的體驗,並描述了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強烈情感。影片中的混亂與孤獨深刻反映了現實世界的仇富心理及社會問題,特別是角色亞瑟面對的重重困難。透過音樂與劇情的完美結合,電影展現了小丑成型的過程,以及他如何成為社會底層的象徵。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上映後負評如潮,但在我看來它沒那麼糟,甚至有點好看。我認為這部電影是「新瓶裝新酒」:它講的東西不通俗,講的方式也不通俗,甚至違背觀眾的期待。它有歌舞劇的手法、法庭劇的劇情,還有監獄劇的影子。這些都值得討論,不過最吸引我的是它「悲喜劇」的性格,富含著雙重性,所有的元素都有雙面的解釋。
Thumbnail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丑:雙重瘋狂》並沒有打算迎合觀眾期望,繼續帶領小丑往罪惡的頂峰邁進,反而選擇駐足原地並將聚光燈打向角色的內心深處,將鏡頭聚焦於亞瑟自我的身分認同,藉由一首首歌舞挖掘亞瑟濃妝下的那些複雜情感,並透過大量的法庭偵訊,屢次以名為正義的利刃反覆翻攪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
Thumbnail
第一部的成功建立在DC最知名的反派角色品牌縫合了好幾部馬丁史柯西斯在7、80年代的經典作,使其成為一部煽動性極強,寫實感強烈的現實主義佳作。相隔5年續集歸來,延續首集的結尾,續集主要場景在監獄與法庭之間不斷來回穿插,開場還特別做了動畫短片讓觀眾回顧首集劇情,短短2分鐘的動畫短片將重點放在影子與自我的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