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叫做「看不見的大猩猩」。各位可以看看底下的這一段影片:
再來是有關這個實驗的創始人西蒙斯的訪談:
這個實驗說明了一個道理,告訴我們即使最明顯的資訊(如在實驗中搥胸的黑猩猩),也會被人們忽略,也就是人們會發生「注意力錯覺」的現象。
「注意力錯覺」,又稱之為「不注意視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是指當人們注意力集中在視覺領域中的某一物件時,其他刺激(尤其是額外、不預期的物體)出現,很容易被忽略。人們自以為能夠意識到所有的訊息,事實上,人們往往對於一些同時發生或存在的資訊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人類的生理構造而言,本來就不適合同時處理過多的資訊。即使可以,也會降低執行的效率。例如為什麼邊開車邊打電話(即使用的是藍芽耳機)的肇事率較一般開車情況高出許多?其實就是因為這種不注意視盲的產生,導致意外容易發生。也就是說明明自己認為自己掌握了路況,卻因為不注意視盲而忽略了眼前橫越的車輛。
這種「注意力錯覺」讓我想起了古人說的一個故事。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列子•說符》
故事中的齊國人偷金子被官吏捕捉詢問時的回答很妙!他說:「我拿金子的時候,只看到黃金呀!沒看到人!」這也是一種不注意視盲。
而我們在投資上必須了解這種「不注意視盲」的缺點,並提醒自己在投資時不要落入「只見樹,不見林」的陷阱。例如我們不要集中注意於每日個股價格或大盤指數的跳動,心情跟著上上下下,而應重視價格背後所代表的企業價值是否高估或低估。
另外,我們應該了解,一家公司或企業的價值不會在短暫的時間就發生劇烈的變動,一些有關企業的新聞資訊或許會造成股價的震盪,但其實公司的價值通常並未有太大的改變,更何況這些新聞資訊很可能是經過包裝過的垃圾訊息(例如公司派主力和媒體聯手釋放利多或利空消息)!投資人如果老是追逐過多的資訊作為自己的投資決策,是否該思考,自己是否陷入「不注意視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