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本事】發光的街:同利舊書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同利舊書坊就位在鳳山中利街成排樓舍的最邊間,看板懸在半空中,極霸氣只寫「二手書」三個字。字是手寫的,字跡是紅色的,字的排列方式「二」與「手」上下並置在左邊,「書」字獨立在右側,看起來像枚印章用力烙在水泥牆面,更像新造出來的字。這是同利舊書坊的最佳標記,也是指認同利舊書坊的一種方式。

 

指認同利舊書坊的方式還有另一種。書店主人郭老闆約莫從一九八〇年代中期,便開始在夜市進行架設書攤的工作,三十多年來的游牧地點都在鳳山地帶。郭老闆的舊書攤想是許多鳳山人的共同記憶,不知你有沒有遇過他?我問他三十多年來走過哪些夜市?以前星期四在瑞竹夜市、星期日在文衡路……還有更多記不起來的。也許書攤經營不停移動的緣故,郭老闆座標夜市的方法是時間的也是空間的,可能還有攤位位置的。後來攤位就固定在青年夜市,攤位一邊在販賣童裝衣物,一邊是傳統排尺的彈珠台。我想起老家門口正是一條夜市,是那種沿著路邊民宅搭建而出的市集,像晚間突然升起的臨時布景。固定夜市與路邊夜市有什麼差別呢?郭老闆說固定夜市擺攤時間比較長,路邊夜市大概十點就要收攤。二〇一五年郭老闆結束了夜市書攤的工作,年事已高的他現在專心經營中利街的舊書坊,身邊陪伴著一隻叫做黑面的狗。

 

如何想像在夜市遇見一座不存在的舊書攤?老家門口那條夜市也有一個書攤,一邊是撈金魚的攤位,一邊在賣霜淇淋,賣的都是兒童著色本:一二三與連連看,版本重複的注音故事書,有個立面書架陳設二十四色、三十六色的彩色筆,鹵素燈光打在許多引頸注視的孩童臉蛋,他們想買什麼呢?鄉下沒有書店,這個書攤成為小學生添購課外讀物的唯一選擇。郭老闆的舊書攤想必也有牢固的書架,吃著糖葫蘆或棉花糖的人在其間駐足穿越。夜市書攤的走道可能不太寬敞,不知有沒有提供矮凳供客人坐著讀?或者敞開幾面大木板,書籍隨意散落其中,大海撈針般讓人翻翻選選。可以確定的是照明一定超強大。郭老闆說曾經有客人前來尋書,收攤後他果然從倉庫找到指定的書籍,而客人隔周也準時前來取貨。這樣的消費方式在流動的夜市顯得特別純情與古意,書的生命意外地得以延續下去。

 

raw-image

 

那天來到同利舊書坊正是傍晚五點,算算正是夜市開張的時間,去年此時郭老闆應該已經在夜市架好了攤位,沒想到在店口和郭老闆坐著閒聊起來,才知道我所到之處原來曾經也是一條夜市。郭老闆說中利街以前是夜市仔,他的攤位就在現在店址的前方,後來因緣際會將店面買了下來,成為同利舊書坊的基地所在。我有點驚訝眼前這條靜巷曾是繁華市街?郭老闆的舊書坊是不是就像當年唯一沒有撤離的攤位,並在暮色將至之際,至今持續在原地放出光線。會不會有人因著同利的燈照,因而記起啊多少年前這裡也有過夜市?或者因著習慣同利的燈亮,而以為這條夜市仍在營業?即使就剩下一個攤位。

 

由於書店藏書已從店裡溢到店外,這些成堆擺在路邊的書箱,變成天然現成的健身器材,郭老闆笑說每天搬進搬出,開店就當成在做運動。而我走進店內,才發現二層樓的空間使用已經極致,真正抵達「天花板」了!人走在其中幾乎與書面對面。通風很重要,所以屋內有六七隻吊扇嗡嗡運作著;照明也很重要,這時也像置身在夜市攤位,讓人想著站著翻書的同時,說不定也會踩到自己的影子。夜市攤位如果人多,會不會也是這樣人擠書,書擠人呢?店裡書籍分類是大方向的,或者書籍本身三十多年來已經長出秩序,這裡有郭老闆自己的分類哲學,屬於知識的,卻也是屬於流動夜市的,屬於實體店面的。

 

離開同利之前我在擺滿兒童讀物的書牆,看到一本昔日買過的注音本故事書,書名多麼隱喻就叫《發現的故事》,我當下想到同個系列還有一本是《發明的故事》,上下左右翻找了一遍卻不見它的蹤影。《發現的故事》蒐集各種物理、化學、天文、氣象……的小故事,對幼年的我而言似乎太艱深了。我在仄狹的走道,就著光絲翻著,最後一篇是關於折射光線的故事,裡面有個是非題:「我們能看見東西,是反射光會進入我們的眼睛?」書本的前主人已經上面打了一個圈,答案是正確的。道理如同夜裡你仍能指認出同利舊書坊的方向,那是因為你走進了一條發光的街。

 

 

延伸閱讀:
《書店本事:在你心中的那些書店》

 


 

圖片提供:書店裡的影像詩

拜訪更多書店:

raw-image

avatar-img
10會員
16內容數
<p>最初與書、書架、書店接觸的場景,形成介面,長成影像,生成平台,而你伸出手指輕觸登入,下一秒就要重返現場;這些小鎮書局或連鎖書店,成為我們求學期間不斷穿越的所在。這個寫作計畫以全台灣特色書店為探索對象,一方面試圖梳理自身的知識養成;一方面也嘗試與書店空間進行對話。書店作為台灣教育的基樁節點,我在其中穿越也被穿越,沿途所見卻是形形色色的人。我們曾從中帶走、又留下什麼呢?</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楊 富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我非常喜歡書架擺書、也擺罐頭食材的視覺效果,那意味著知識與生活就靠在一起,或者知識與生活即互為彼此。我在麥仔簝獨立書店的書區特別感受這份親暱,這些書或站或攤或躺,取走一本到客廳廚房後院翻翻看看,人與書的關係自自然然。</p>
<p>我喜歡鹿鹿與Eva稱呼來訪店裡的朋友為「旅人」,它像是一個敬詞與尊稱,因為旅人總是在路途中,書店為此也像是暫時歇靠的驛站。我相信不同旅人總在鹿途中帶走或帶回更多路途中的事,「世界」在這裡的意義是不斷的被拓樸與被改寫……</p>
<p>這些最初與書、書架、書店接觸的場景,形成介面,長成影像,生成平台,而你伸出手指輕觸登入,下一秒就要重返現場;這些小鎮書局或連鎖書店,成為我們求學期間不斷穿越的所在。我們是不是就要拿著同一支細字鋼珠筆來指認彼此?我們是不是曾在聖誕花車前挑過同一張萬用卡片?在我而言是善化的尚上文摘、藝美書局,麻豆的麻一書局、三新文具行。而你呢?</p>
<p>我非常喜歡書架擺書、也擺罐頭食材的視覺效果,那意味著知識與生活就靠在一起,或者知識與生活即互為彼此。我在麥仔簝獨立書店的書區特別感受這份親暱,這些書或站或攤或躺,取走一本到客廳廚房後院翻翻看看,人與書的關係自自然然。</p>
<p>我喜歡鹿鹿與Eva稱呼來訪店裡的朋友為「旅人」,它像是一個敬詞與尊稱,因為旅人總是在路途中,書店為此也像是暫時歇靠的驛站。我相信不同旅人總在鹿途中帶走或帶回更多路途中的事,「世界」在這裡的意義是不斷的被拓樸與被改寫……</p>
<p>這些最初與書、書架、書店接觸的場景,形成介面,長成影像,生成平台,而你伸出手指輕觸登入,下一秒就要重返現場;這些小鎮書局或連鎖書店,成為我們求學期間不斷穿越的所在。我們是不是就要拿著同一支細字鋼珠筆來指認彼此?我們是不是曾在聖誕花車前挑過同一張萬用卡片?在我而言是善化的尚上文摘、藝美書局,麻豆的麻一書局、三新文具行。而你呢?</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一個被低語森林環繞的古色古香的小鎮上,珍的小書店像是那些尋求書頁中慰藉的人的燈塔。這家名為「耳語與夢想」的店鋪雖小且擁擠,但卻十分溫馨,滿是堆達天花板的書堆,舊紙和新鮮咖啡的舒適香味彌漫在空氣中。珍,擁有深邃的眼睛和知曉的微笑,不僅是店主,她是故事的守護者
Thumbnail
就閱讀的考量,電子書肯定不全然等於紙本書,它是另一個文字/書籍呈現的形式,除了epub的規則得遵守之外(才能生成檔案),它還有許多在「使用上」需要去思考的地方,也就必然會在「使用」的細節上,會再去思考更多的可能!
Thumbnail
做完這本書後,算是解鎖我另一項專長,應該日後也可以做好我自己的旅行、攝影書了。
Thumbnail
圖文書的電子書究竟要做成固定版面還是流式的呢?很多人為了糾結這件「破壞版面」而捨棄「做電子書」這件事。寶瓶文化新出版、雪羊的《記憶砌成的石階》的電子版給了我們一個答案;閱讀究竟是因為習慣的消失還是只是因為時代改變了習慣,我想都是未來「關於書與出版」需要好好思考及做出轉變的事。
Thumbnail
在日本殖民政府有心經營下,臺灣開始有較具規模的出版活動:為便於統治,有各項調查文獻;為推行殖民教育,開始編印各類教科書;為宣揚政績,則有《領臺十年史》、《始政紀念—四十年間的臺灣》等書出版。然而,出版業、書業真的只能成為總督府的魁儡嗎?當新興知識份子開始從事文化啟蒙運動,圖書便由傳播知識的工具,轉變
Thumbnail
溫哥華以南的列治文市(Richmond) 沿岸依然保留著古樸的質感,在Steveston區是最早的魚罐頭及漁業港口,現在則是觀光勝地。 在鬧中取靜的角落,位於First Avenue上的[Village Books and Coffee House]是我的口袋書店之一。     
Thumbnail
翻開書頁的瞬間,就像得到一扇任意門,可以通往一個新的世界,也可能在真實世界中,看見令自己嚮往感動的瞬間。從小就喜歡閱讀的我,沒想到有一天能看見如此美麗的畫面,這裡座落了一整面的書牆,除了擺滿了我最愛的書本,還有我的老媽和另一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一個被低語森林環繞的古色古香的小鎮上,珍的小書店像是那些尋求書頁中慰藉的人的燈塔。這家名為「耳語與夢想」的店鋪雖小且擁擠,但卻十分溫馨,滿是堆達天花板的書堆,舊紙和新鮮咖啡的舒適香味彌漫在空氣中。珍,擁有深邃的眼睛和知曉的微笑,不僅是店主,她是故事的守護者
Thumbnail
就閱讀的考量,電子書肯定不全然等於紙本書,它是另一個文字/書籍呈現的形式,除了epub的規則得遵守之外(才能生成檔案),它還有許多在「使用上」需要去思考的地方,也就必然會在「使用」的細節上,會再去思考更多的可能!
Thumbnail
做完這本書後,算是解鎖我另一項專長,應該日後也可以做好我自己的旅行、攝影書了。
Thumbnail
圖文書的電子書究竟要做成固定版面還是流式的呢?很多人為了糾結這件「破壞版面」而捨棄「做電子書」這件事。寶瓶文化新出版、雪羊的《記憶砌成的石階》的電子版給了我們一個答案;閱讀究竟是因為習慣的消失還是只是因為時代改變了習慣,我想都是未來「關於書與出版」需要好好思考及做出轉變的事。
Thumbnail
在日本殖民政府有心經營下,臺灣開始有較具規模的出版活動:為便於統治,有各項調查文獻;為推行殖民教育,開始編印各類教科書;為宣揚政績,則有《領臺十年史》、《始政紀念—四十年間的臺灣》等書出版。然而,出版業、書業真的只能成為總督府的魁儡嗎?當新興知識份子開始從事文化啟蒙運動,圖書便由傳播知識的工具,轉變
Thumbnail
溫哥華以南的列治文市(Richmond) 沿岸依然保留著古樸的質感,在Steveston區是最早的魚罐頭及漁業港口,現在則是觀光勝地。 在鬧中取靜的角落,位於First Avenue上的[Village Books and Coffee House]是我的口袋書店之一。     
Thumbnail
翻開書頁的瞬間,就像得到一扇任意門,可以通往一個新的世界,也可能在真實世界中,看見令自己嚮往感動的瞬間。從小就喜歡閱讀的我,沒想到有一天能看見如此美麗的畫面,這裡座落了一整面的書牆,除了擺滿了我最愛的書本,還有我的老媽和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