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歷史】書店也能替文協代言?甚至還能是台共匯聚地?!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日本殖民政府有心經營下,臺灣開始有較具規模的出版活動:為便於統治,有各項調查文獻;為推行殖民教育,開始編印各類教科書;為宣揚政績,則有《領臺十年史》、《始政紀念—四十年間的臺灣》等書出版。然而,出版業、書業真的只能成為總督府的魁儡嗎?當新興知識份子開始從事文化啟蒙運動,圖書便由傳播知識的工具,轉變為思潮趨向的象徵,並發展出「為民喉舌」的功能;日治時期有哪些書店是如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蔣渭水:傷心身外一無餘,剩得蕭條數卷書

大政四年(1920年)蔣渭水等人以「助長台灣文化」為名,創立了「台灣文化協會」,以《台灣民報》、演講會、文化劇、讀報社等作為宣傳工具,以諷刺性的方式譴責社會制度、鼓吹民族意識;大正十年(1926),蔣渭水為了促使臺灣人的民族自覺,進一步創辦文化書局,以書籍、報紙、雜誌的仲介販賣為目的,主打漢文書的銷售,成為唯一新式漢文書局,堅守文化傳承;自此以後,台灣人終於有了以漢文書為宗的書店。
台灣人唯一言論自由機關《台灣民報》總批發處
蔣渭水先生曾在《臺灣民報》第113號上登載啟事,說明創設書局的目的:「同人為應時勢之要求,創設本局,漢文專以介紹中國名著兼普及平民教育,和文則專辦勞動問題、農民問題諸書,以資同胞之需……。」由此可見,文化書局同時販售漢文書及日文書,漢文書以中國名著為主,尤其特別引進孫中山思想、中國革命,及以描述殖民地真面目為主要內容之相關書籍,藉以傳播民族運動思想;至於日文書則以探討勞工、農民權益的社會主義為主,目的即在視日本現況為借鏡,揭發社會、農民、勞務等問題,來謀求臺灣文化的提昇與進步。
文化書局自開業以來,中國與日本的政治形態與社會運動都發生劇烈變動,而這些變動又深深影響臺灣的政治社會運動,因此文化書局首推的書籍,大都與這種時代變化息息相關,售書廣告方式是將所售書籍分類,輪流刊登在報上宣傳,因此文化書局不僅確如開業啟事說的「應時勢之要求」而設,也確實盡到「新文化介紹機關之使命」。然而,總督府當局卻將蔣渭水——一位臺灣政治社會運動的「第一指導者」,視為「煽動民族反感」的運動者,是必定要拔除的眼中釘,遂利用分化與孤立來對付,平日便派有二名特務坐鎮文化書局監視,1931年,台灣民眾黨政治運動被禁止則增派為四名特務,直至蔣渭水逝世舉行大眾葬時,更派出八十名警吏看守現場。
蔣渭水逝世時大眾葬隊伍行經文化書局
隨著蔣渭水的逝世,儘管由其長子蔣松輝一邊讀高等學校一邊接手經營文化書局,但隨著總督府取締趨嚴,漢文書銷路銳減,書局也僅能在1932年吹熄燈號。

謝雪紅:用書店幫台胞叫屈、替台共奠基

謝雪紅,國際書局創辦人之一,同時,也是眾所皆知的台灣社會主義革命先驅。
早在上海求學期間,謝雪紅便積極投身於社會運動中,多次參加過反日示威遊行,號召台灣青年必須團結、學習,時刻為台灣回歸祖國、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做準備;當時,本就鮮少台籍女青年到上海念書,更沒有台灣婦女願意挺身參加社會活動,因此,謝雪紅的身影便顯得極為突出。他曾發表過一席演說:「同胞們,別忘記還有400萬台灣同胞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下呻吟!」他的演講成功引起人們的注意和台胞的響應,更有一家報紙以《毋忘台灣》為題發表謝雪紅的專訪文章
東大畢業後的謝雪紅,奉共產國際指示,回台籌備台灣共產黨;然而,台共建立僅十天,謝雪紅等五人就被日本便衣員警逮捕。為了掩護身分,他們遂轉向開闢地下工作,以謝雪紅、楊克培、林日高等人為首,於大稻埕一帶開辦「國際書局」。取名「國際」,不僅是為了展現與世界接軌的抱負,更是為了使人更容易聯想到「共產國際」,讓對共產主義有興趣的人,得以按圖索驥一探究竟;書局的開張,不僅是傳播思想的管道,同時也兼具著尋覓新同志的功能。
謝雪紅創辦國際書局以掩護發展台共組織的活動
國際書局店內主要販售社會科學類和馬克斯主義的書籍,吸引許多新知識青年,對於革命思想的傳播起了極大的作用。例如,開張初期,書局大多引進マルクス書房(馬克斯書房)、イスクラ書房(星火書房)等左翼出版社的書籍,同時也兼賣一般社會科學類叢書;後期,則因經營困難,開始銷售起台北醫學專門學校(今台大醫學院)的醫學用書。就這樣,各路人馬在此匯集,透過思想傳遞以及組織吸收,台共勢力逐漸滲透文化協會及農民組合,台灣社會政治運動迅速左傾,加劇了執政者的不安。
可惜,好景不長,1928年三一五事件後,日本共產黨遭到大規模逮捕,臺共霎時變得孤立無援。與此同時,臺共內部也充滿內訌與派系鬥爭,進而給了日本警方可趁之機;1931年3月,日本殖民當局開啟了整飭左派運動之舉,臺灣共產黨面臨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大逮捕,謝雪紅也未能倖免於難,國際書局少了中流砥柱,也逐漸走向落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職場讀書人選書】以飲食與女性情誼為主軸 帶點輕微歷史感的輕小說—《四維街一號》 因為讀過《臺灣漫遊錄》,而開啟了閱讀《四維街一號》的旅程,並期待能夠在其中體驗如同前作般的感觸;但相較之下,後者的口味與風格顯得輕鬆、清淡許多,甚至帶有一點少女漫畫的氛圍。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4-04-20
銀座日本獨旅:探索書店、餐廳和歷史建築銀座是日本的商業區,其歷史悠久,曾經多次歷經破壞與重建。逛蔦屋書店是一個好去處,不僅連結藝術、日本文化與日常生活,也提出「藝術生活」的概念。當地的餐廳則以當地特色食材和美食為主。喜愛銀座的歷史與文化的旅客不妨一遊。
Thumbnail
avatar
永真。預約好生活
2024-03-16
《情熱書店-史上最偏心!書店店員的東京獨立書店一手訪談》喜歡獨立書店的人,在旅行途中,應該也都會想去在地的獨立書店逛逛吧?若是出了國,有時候更想去看看外國的特色書店是什麼樣子。不過礙於語言不同,若非剛好具有相對應的外語能力,參訪的體驗難免會打折扣,心裡不免想著:「如果有人能幫我行前導覽就更好了呢!」 《情熱書店-史上最偏心!書店店員的東京獨立書店一手訪談
Thumbnail
avatar
少鋒
2023-08-31
【雲林虎尾】誠品書店|虎尾合同廳舍|充滿歷史痕跡而溫和駐足的古蹟雲林虎尾的誠品書店座落在虎尾合同廳舍,虎尾合同廳舍為日本昭和時代的合署辦公處,融合派出所、消防組、公會堂,且也是台灣日治時期消防觀測失火位置、完成通報的緊急救災建築物。而直至現今已被列為三級古蹟,且結合星巴克在此延續故事。能以書店、咖啡店如此生活化的方式融入虎尾中,也讓虎尾充滿堅毅而擁有歷史記憶的回
Thumbnail
avatar
鄰家女孩繪本生活
2023-07-25
六七年級生的懷舊時光 –從租書店淺談言情小說泡在住家街坊巷口的租書店一下午,是許多人學生時代的青春回憶。那個年代,電視只有老三臺,想看個卡通可不是像現在還有專門的電視頻道24小時播送,因此,租書店裡的漫畫就成了小朋友們的精神糧食所在之處。隱約記得我初次接觸羅曼史約莫是小五的時候,當同儕還在沉迷少女漫畫,我已經知道有個名為「感性系列」的新世界。
Thumbnail
avatar
柳繪雨
2022-04-05
林文月〈記憶中的一爿書店〉:一定要進書店躲雨嗎?林文月出生於上海日本租借,通曉中日文,集學者、翻譯家、散文作家於一身。學術領域上,著力於六朝文學與中日比較文學。翻譯則以日本古典文學為主,《源氏物語》是其得力譯作。散文讀來平淡雅致,擅長鋪陳細節,卻能飽蘸豐厚的情感,像是《京都一年》、《飲膳札記》都是有名的作品。今日,我們以高中選文〈記憶中的一爿書店
Thumbnail
avatar
教育界走跳
2021-04-23
【格徵文】當這世界上再也沒有書店時,你的悲傷與喜樂是否還有能被寄託的居所。也許未必是現在的人閱讀少了,可能正好相反地更多,只是不侷限在紙本了,因為取得資訊方式更多元。而書店該如何在這樣的間隙生存下來也是所有愛書人,我們不是沒有方向,我們的困難是方向太多該如何從中選擇,這不是紙本時代,但卻是編輯與出版的大時代。
Thumbnail
avatar
FisHome
2020-12-27
時事 | 熄燈後的故事,該如何繼續?書店的轉型-刻劃歷史的文史展物獨立書店做為藝術匯流的節點,以此吸引認同獨立價值的文人雅士前來探訪,藉此形塑出一種特有的風格,對立於奢華的專櫃或連鎖書店,不打價格與資本戰,而是運用自身的文化底蘊,創建社區認同。不過,水往低處流,人向便宜走,面對人性與資本巨獸的吞噬,即使不消失,終有一天也可能要從書店轉型成文史古厝,供人遠觀的展品。
Thumbnail
avatar
怒怒心理師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