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影像的遺珠,主流之外的選舉

2015/04/2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開始我先來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余志偉,到底我有什麼可以分享給大家的?我的知識背景建立在大學時期的傳播相關教育,主修攝影,在職場經驗幾乎跟新聞業糾結在一起,就業一段時間後,進到研究所學習藝術與應用媒體,也就是說相同的東西,或許我可以試著用傳播跟藝術的角度來分享我的發現。在學習攝影的道路上,歷經了傳統底片時代,並且轉換到現在的數位時代;從靜態照片、動態影片到專題多媒體,因此我或許可以用不同媒材的不同特性與邏輯,跟大家聊聊我的經驗。服務過雜誌、傳統報社到現在的新媒體,在媒體工作時間約12年,所以我想或許我可以跟大家分享實務界的業態面貌。

 

 

▲2014/11/15周美青與蔡依珊出席第四屆新兒保運動記者會,二人離場時被大批媒體包圍採訪,一對路過的新人趕緊閃避。圖片來源:風傳媒;攝影:余志偉

 

 

去年的九合一選舉,距離投票日只剩下倒數十來天,選舉的氣氛也越來越熱,相關新聞及影像開始佔領主要媒體的大幅版面與時間,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翻翻各家報刊雜誌,這些選舉影像都大同小異。主要是長期以來在新聞的產製過程中,影像總是居於配角的地位,幾乎沒有獨立發聲或表現的可能。依據我自己的例子,每場選舉活動下來,平均會拍下約400張左右的照片,但最後呈現在閱聽眾的眼前就只有1、2張,而這鳳毛麟角的1、2張通常不是攝影者覺得拍得最好的影像,大家一定會覺得很奇怪,這麼1/400、1/200精選出來的影像怎麼不是最好的?

 

 

▲2014/11/14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今早與現任台北市長郝龍斌等人赴龍山寺參拜,原先天色陰沉漸透出陽光,連勝文合掌仰望露出笑容。圖片來源:風傳媒;攝影:宋小海

 

 

在新聞發展的歷史中,新聞的重要性與論述是由文字來建立的,最早以前印刷技術還沒有那麼高明,複印影像失真度高、成本高,所以就只有刊登文字內容,後來慢慢有插畫,再後來便加入照片。在台灣以前報禁時期,報刊僅限三大張,文字書寫都不夠了,那還有把版面浪費在照片上面的事,後來報禁解除了,版面擴張,蘋果日報的創立更是強調畫報風格,每則新聞不論大小都要「配」圖,雖然讀者看到的影像好像豐富了,但實際上卻還是陷在版面有限的框架裡。

 

 

▲2014/11/13總統馬英九(右二)出席連勝文國民黨台北市大安區團結勝選造勢大會,會中演說時勉勵連勝文不要畏懼抹黑、勇敢面對,並拿自己當例子,引來現場一陣笑聲。圖片來源:風傳媒;攝影:余志偉

 

 

由此可知,在有限的版面內不可能塞進所有的影像,所以必須篩選,最簡單快速的方式就是「圖配文走」,我們長久以來都活在文字思考之中,缺乏影像素養與閱讀能力,一張過於複雜有深度的影像,實際上是不討喜的,因為這樣的影像必須被解讀轉譯,而不能像文字那樣易於被直白陳述記得黎智英在蘋果日報剛創刊的時候曾喊出一句順口溜,我們的照片「只要傳真、不扮高深」,幾年下來,各報刊耳濡目染,都給讀者「傳真」的影像。這些影像不是不好,而是直白了些、直接了些,似乎把讀者都養「同」了、養「呆」了,影像本身的創意與內涵都被犧牲了。

 

 

▲2014/11/12連勝文一早到台北環南市場拜票,熱情向攤商及民眾拉票。圖片來源:風傳媒;攝影:余志偉

 

 

有人曾說「用影像來說故事」,但從我上面的實務舉例來看,一場新聞事件或選舉活動下來約莫400張照片都無法忠實呈現,更何況最後只攫取1、2張時間的切片,大家還能接受這1、2張影象可能勝過千言萬語嗎?這1、2張如何用影像來說故事?在國際上知名重要的攝影競賽都強調系列照片或組照,「用影像來說故事」就好比電影,純粹用動態影音結構來陳述故事與想法,而靜態影像也必須建立在相同的概念上才有辦法做到這個境界。可是傳統媒體版面有限,不可能把一個事件或活動以多張照片影像來表現,主要還是以文字敘述為主,照片搭配,但新媒體或網路沒有,所以在這樣的媒介之上,影像應當有新的表現可能與嘗試。

 

 

▲2014/11/11也是清水人的蔡依珊陪同邵曉鈴前往清水市場掃街拜票,連綠營來市場拜票的志工也難擋蔡依珊的魅力!圖片來源:風傳媒;攝影:蕭德洪

 

 

很可惜,雖然目前的主流媒體都經營網路平台與界面,但似乎都沒能掌握網路的特性,沒有從細微的地方去思考新的可能性、影像的潛力,還是一昧的套用傳統媒體「有限」的思想經營,我覺得真是可惜了這些資源雄厚的主流媒體跟優質影像。比如選舉期間活動充斥、影像氾濫,但鮮少看到有媒體把這些影像加以整合利用,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影像世界,但還是把影像放在配角地位跑龍套。風傳媒以新媒體自居,雖然目前也還不是很理想,但還是有些新的嘗試,「選戰搶風頭」是以影像為主體陳述的新聞專區,透過新的互動形式與介面試圖給讀者不一樣的味道,以日曆方式連結單日大圖互連模式,用每日選舉影像跟讀者打招呼,就目前看起來還算是有趣的表現方式。

 

 

未來在SOS這個新媒體平台,我將就台灣目前新聞影像為中心,分享自己的想法,或許是從影像本身、實務操作、產製過程、體制的哲學思考等面向提供自己的觀點與大家交流、討論,並且持續在影像上常識更多的可能性和表現手法。

 

 

▲2014/10/22柯文哲坐體驗無障礙空間設施,忽然『啊』好險,受驚了。圖片來源:風傳媒;攝影:吳逸驊

 

 

▲2014/10/24連勝文早上至市場拜票,攤啇熱情拿了幾件貼身衣物要請他支持,他大笑拒之,隨扈也幫忙擋。圖片來源:風傳媒;攝影:林韶安

 

 

▲2014/10/29連勝文至西門町掃街拜票,結束後返車離去。圖片來源:風傳媒;攝影:葉信菉

 

 

▲2014/10/31連勝文31日晚間在東區掃街拜票,一名激動的支持者見到連勝文本人,忍不住上前獻吻。圖片來源:風傳媒;攝影:蘇仲泓

 

 

▲2014/11/02連勝文妻子蔡依珊到天母士東市場掃街拜票,支持民眾爬上椅子搶拍。圖片來源:風傳媒;攝影:葉信菉

 

 

▲2014/11/02柯文哲出席催票騎兵團成立活動,用時下最流行的自拍棒與大家合影。圖片來源:風傳媒;攝影:葉信菉

 

 

▲2014/11/08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8日上午出席「客家女性後援會」成立活動,母親何瑞英(左)也到場參加,並在眾人起鬨下親自餵了一口麻糬給柯文哲,讓張口的柯文哲略顯彆扭。圖片來源:風傳媒;攝影:蘇仲泓

 

2015-06-08_160652

瞭解更多關於《偉攝影∞非典型新聞攝影》

 

小偉
小偉
來自高雄,在台北生活。用攝影說故事、生活,跟著攝影死去。 Telling story with photography, living and dea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