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神的溫暖像把雙面刃,新城天主堂主日彌撒初體驗

2020/01/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陣子去花蓮旅行,探訪了位在新城鄉的天主堂。
自己並非天主教徒,一開始對這座教堂感興趣,是因為它的歷史與建築實在頗有意思。「新城天主堂」原本是日軍為紀念在內亂中死去的將士而興建的神社,但在二戰結束後,土地被前來東部佈道的傳教士買下,因此改建為傳遞福音的教堂。但雖然用途改變,教會在修建的過程中卻未拆光原本的建物,所以如果走到教堂後方,還會看見最初神社時代留下的狛犬像,守護著後起的聖母瑪麗亞像,有些違和的趣味。
造訪的當天正好是周日,遇到了教堂舉辦的主日彌撒,原本深鎖的教堂大門,大概早上8點多就開啟,在鐘聲響起後,修女與村民們便陸續出現,走進教堂入座,而在儀式時刻漸漸接近,教友也差不多坐定位,白髮蒼蒼的神父便緩緩地從後方步出。
當下一時興起,想說平時不易有機會參加這類活動,便跟著人群混進望彌撒的儀式中,也不抗拒地收下了修女提供的經文資料,入境隨俗。
儀式一開頭,眾人首先唱起福音歌曲,唱完歌後,神父便開始講述聖經中的道理,每講到一個段落,眾人就會頌念感謝主的口號,而待神父佈道的段落結束後,第二段節目是不同的教友輪番上台帶眾人讀經,同樣每唸一段就會感謝主。但同樣的流程不斷持續輪迴下,內心枯燥的感覺慢慢難掩,所以便提早離了席,騎上機車回花蓮市區去。
但在回程的路上,默默咀嚼方才的體驗,突然開始感到可以理解,為何教會的同溫層常見深厚,甚至狂熱。
感染力強,是儀式當下給我的第一感覺。一開頭的福音歌曲,不僅旋律悅耳,且節奏似乎有安定心神的效果。記得之前在台北信義區閒晃時,也曾被一個黑人福音歌手的表演吸引,當時駐足聆聽了快半小時之久,說不清為什麼,但就是收攝人心。
而在被福音歌曲按捺心神後,接著的佈道與讀經,不只內容都極為正面,且眾人還會一同大聲讚美神。群體下的行為不僅容易帶動從眾心理,不斷把一切善果都掛勾到神身上的詮釋,更有可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出現「聽久了就相信了」的被說服效果。
最後是教會會眾的態度,當下除了就算面對我這樣的陌生人也無任歡迎的善意外,到我後來先行離席時,門口的修女依然給了我一個不帶壓力的微笑,那刻真的有種自己被慈愛包圍的感覺,不禁想跟這群人多相處,挺舒服的。
但這種份歸屬感,深入揣摩後反而覺得心驚,因為它就像把溫暖的雙面刃,讓某些人必須在某些道德抉擇的時刻選擇盲目。
因為過去自己曾經歷過內心被重傷掏空,價值觀混亂的日子,所以知道在那種狀態下,心靈是異常渴求支持的。但若在自己幫自己重建信心,找回自我的過程中,遇到可以為內心帶來強大歸屬感的宗教,就宛如溺水者抓到浮木,極可能產生心裡缺什麼,就拿相對應的宗教教條來填補的狀況。曾看過失意的朋友加入基督教後,在教義的慰藉與教友的呵護下,心靈重建的速度相比一般人高速許多,幾乎是某位前台北市長候選人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十倍速!」
但他心裡的神,真的是絕對正確的真神嗎?還是已被人詮釋過,可能伺機偷渡歪理的人造神?
所以我似乎開始理解,為什麼有些人信了宗教後,會完全變了個人。因為他的心已不再完全屬於他自己,不只傷口的填塞物是教條給的,甚至心裡的支架也是教友裝進去的,如果少了這份歸屬感,就像釜底抽薪,一切將再崩塌。但他是被神扶起的,並未真正學會如何自己重新站起,所以少了神,他可能會再度被打回原形,而他害怕如此。
所以他只能會選擇接受並捍衛教會灌輸給他的一切了吧?就算某些教條放至今日已顯荒謬,他還是會全力支持。我不知道那些人在捍衛時是真心或是昧著心,但如果是我,擁有一個充滿歸屬感與溫暖支持的同溫層,甚至因執迷而排斥異己導致只剩這一切時,我想自己也是很難放棄擁護神的。
想想覺得挺哀傷,但也因此更佩服那些明理的教會朋友,他們感覺是真正努力讓自己走在對的路上,神比較像是背後的支持者,而不是牽著牛鼻子的牧者。

※ 歡迎追蹤IG:Jed082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3會員
77內容數
再近,沒出門都很遠;再遠,出門就開始變近。 旅行不用趁年輕、不用辭職、不用花光存款、不用鼓起勇氣,只要挽起背包,踏出門就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