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神的溫暖像把雙面刃,新城天主堂主日彌撒初體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陣子去花蓮旅行,探訪了位在新城鄉的天主堂。

自己並非天主教徒,一開始對這座教堂感興趣,是因為它的歷史與建築實在頗有意思。「新城天主堂」原本是日軍為紀念在內亂中死去的將士而興建的神社,但在二戰結束後,土地被前來東部佈道的傳教士買下,因此改建為傳遞福音的教堂。但雖然用途改變,教會在修建的過程中卻未拆光原本的建物,所以如果走到教堂後方,還會看見最初神社時代留下的狛犬像,守護著後起的聖母瑪麗亞像,有些違和的趣味。

raw-image

造訪的當天正好是周日,遇到了教堂舉辦的主日彌撒,原本深鎖的教堂大門,大概早上8點多就開啟,在鐘聲響起後,修女與村民們便陸續出現,走進教堂入座,而在儀式時刻漸漸接近,教友也差不多坐定位,白髮蒼蒼的神父便緩緩地從後方步出。

當下一時興起,想說平時不易有機會參加這類活動,便跟著人群混進望彌撒的儀式中,也不抗拒地收下了修女提供的經文資料,入境隨俗。

raw-image

儀式一開頭,眾人首先唱起福音歌曲,唱完歌後,神父便開始講述聖經中的道理,每講到一個段落,眾人就會頌念感謝主的口號,而待神父佈道的段落結束後,第二段節目是不同的教友輪番上台帶眾人讀經,同樣每唸一段就會感謝主。但同樣的流程不斷持續輪迴下,內心枯燥的感覺慢慢難掩,所以便提早離了席,騎上機車回花蓮市區去。

但在回程的路上,默默咀嚼方才的體驗,突然開始感到可以理解,為何教會的同溫層常見深厚,甚至狂熱。

raw-image

感染力強,是儀式當下給我的第一感覺。一開頭的福音歌曲,不僅旋律悅耳,且節奏似乎有安定心神的效果。記得之前在台北信義區閒晃時,也曾被一個黑人福音歌手的表演吸引,當時駐足聆聽了快半小時之久,說不清為什麼,但就是收攝人心。

而在被福音歌曲按捺心神後,接著的佈道與讀經,不只內容都極為正面,且眾人還會一同大聲讚美神。群體下的行為不僅容易帶動從眾心理,不斷把一切善果都掛勾到神身上的詮釋,更有可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出現「聽久了就相信了」的被說服效果。

最後是教會會眾的態度,當下除了就算面對我這樣的陌生人也無任歡迎的善意外,到我後來先行離席時,門口的修女依然給了我一個不帶壓力的微笑,那刻真的有種自己被慈愛包圍的感覺,不禁想跟這群人多相處,挺舒服的。

但這種份歸屬感,深入揣摩後反而覺得心驚,因為它就像把溫暖的雙面刃,讓某些人必須在某些道德抉擇的時刻選擇盲目。

raw-image

因為過去自己曾經歷過內心被重傷掏空,價值觀混亂的日子,所以知道在那種狀態下,心靈是異常渴求支持的。但若在自己幫自己重建信心,找回自我的過程中,遇到可以為內心帶來強大歸屬感的宗教,就宛如溺水者抓到浮木,極可能產生心裡缺什麼,就拿相對應的宗教教條來填補的狀況。曾看過失意的朋友加入基督教後,在教義的慰藉與教友的呵護下,心靈重建的速度相比一般人高速許多,幾乎是某位前台北市長候選人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十倍速!」

但他心裡的神,真的是絕對正確的真神嗎?還是已被人詮釋過,可能伺機偷渡歪理的人造神?

所以我似乎開始理解,為什麼有些人信了宗教後,會完全變了個人。因為他的心已不再完全屬於他自己,不只傷口的填塞物是教條給的,甚至心裡的支架也是教友裝進去的,如果少了這份歸屬感,就像釜底抽薪,一切將再崩塌。但他是被神扶起的,並未真正學會如何自己重新站起,所以少了神,他可能會再度被打回原形,而他害怕如此。

raw-image

所以他只能會選擇接受並捍衛教會灌輸給他的一切了吧?就算某些教條放至今日已顯荒謬,他還是會全力支持。我不知道那些人在捍衛時是真心或是昧著心,但如果是我,擁有一個充滿歸屬感與溫暖支持的同溫層,甚至因執迷而排斥異己導致只剩這一切時,我想自己也是很難放棄擁護神的。

想想覺得挺哀傷,但也因此更佩服那些明理的教會朋友,他們感覺是真正努力讓自己走在對的路上,神比較像是背後的支持者,而不是牽著牛鼻子的牧者。

※ 歡迎追蹤IG:Jed08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浮的沙龍
63會員
77內容數
再近,沒出門都很遠;再遠,出門就開始變近。 旅行不用趁年輕、不用辭職、不用花光存款、不用鼓起勇氣,只要挽起背包,踏出門就行。
林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09
「磅!」一聲槍響,在部落不遠的山林間響徹雲霄,這是布農族獵人的歸來預告,也是射耳祭啟動的號角。射耳祭(Malahtangia),是布農族部落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也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傳統祭儀。而「射耳」兩字聽來威風,內容卻是充滿溫馨……
Thumbnail
2023/06/09
「磅!」一聲槍響,在部落不遠的山林間響徹雲霄,這是布農族獵人的歸來預告,也是射耳祭啟動的號角。射耳祭(Malahtangia),是布農族部落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也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傳統祭儀。而「射耳」兩字聽來威風,內容卻是充滿溫馨……
Thumbnail
2023/03/19
當聖貝被拋進會場時,所有的部落男子瞬間撲向眼前的地面,動作稍慢的更直接壓上搶先進場的族人身上,在混亂中拱起一團人肉堆,當時覺得如果台灣想組美式足球隊,應該首選拉阿魯哇族……
Thumbnail
2023/03/19
當聖貝被拋進會場時,所有的部落男子瞬間撲向眼前的地面,動作稍慢的更直接壓上搶先進場的族人身上,在混亂中拱起一團人肉堆,當時覺得如果台灣想組美式足球隊,應該首選拉阿魯哇族……
Thumbnail
2023/03/11
撒奇萊雅族的火神祭是個年輕卻刻滿傷痕,試圖療癒族群的創生祭典,但做為漢人的後代,每當想到這個祭儀背後的血淚記憶,心中總感刺痛難耐……
Thumbnail
2023/03/11
撒奇萊雅族的火神祭是個年輕卻刻滿傷痕,試圖療癒族群的創生祭典,但做為漢人的後代,每當想到這個祭儀背後的血淚記憶,心中總感刺痛難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時間又再次回到認識夥伴的初期,那時候的我想著要更好的接近人,瞭解大家的想法,於是我隨意的到了一個街站,那是一個類似於基督教的組織,耶和華見證人,嗯,為何說類似,因為實際上差別還是蠻大的,他們更為相信死後的天堂,能夠滿足現有的慾望。 當然這樣的理念和我的差距是極大的,但抱著好奇的心,我還是約了他們每週
Thumbnail
時間又再次回到認識夥伴的初期,那時候的我想著要更好的接近人,瞭解大家的想法,於是我隨意的到了一個街站,那是一個類似於基督教的組織,耶和華見證人,嗯,為何說類似,因為實際上差別還是蠻大的,他們更為相信死後的天堂,能夠滿足現有的慾望。 當然這樣的理念和我的差距是極大的,但抱著好奇的心,我還是約了他們每週
Thumbnail
以下是一位師姐自述,來文照登: 因為從小貧窮、種種不順遂,我一直覺得人生苦,一直有「如果今天睡著了可以不用醒來」、「不要再來人間投胎該有多好」的念頭,雖然覺得佛法好像可以給我答案,但尋尋覓覓,卻遇不到正法或明師可以好好修。 多年前,因為工作、感情上遭遇很多問題,同事帶我去台北找一位老師(在家居士),
Thumbnail
以下是一位師姐自述,來文照登: 因為從小貧窮、種種不順遂,我一直覺得人生苦,一直有「如果今天睡著了可以不用醒來」、「不要再來人間投胎該有多好」的念頭,雖然覺得佛法好像可以給我答案,但尋尋覓覓,卻遇不到正法或明師可以好好修。 多年前,因為工作、感情上遭遇很多問題,同事帶我去台北找一位老師(在家居士),
Thumbnail
教堂的十字架,台前的小角落溫暖的燭光照著聖家族,空氣中飄散著淡淡乳香與沒藥的氣味,看著眼前的會眾,內心微微的緊張,原就不善於在人前言談發表,哪來的勇氣當眾唸繪本?第一次的服事會是怎樣呢?
Thumbnail
教堂的十字架,台前的小角落溫暖的燭光照著聖家族,空氣中飄散著淡淡乳香與沒藥的氣味,看著眼前的會眾,內心微微的緊張,原就不善於在人前言談發表,哪來的勇氣當眾唸繪本?第一次的服事會是怎樣呢?
Thumbnail
除了基督教、天主教之外,親戚、家人的喪禮過程中也會聽到佛經的講道。有一陣子,我在懷疑,我聽講道時,台上所說的我都同意,也都這麼做,為什麼還要加上「信仰」呢?我不懂—我都用理智的腦袋去想,哈! 我的周圍看過2種情況: 信仰很好沒錯,也可以支持人們度過各種難關,我的周圍很明顯地出現2種情況:
Thumbnail
除了基督教、天主教之外,親戚、家人的喪禮過程中也會聽到佛經的講道。有一陣子,我在懷疑,我聽講道時,台上所說的我都同意,也都這麼做,為什麼還要加上「信仰」呢?我不懂—我都用理智的腦袋去想,哈! 我的周圍看過2種情況: 信仰很好沒錯,也可以支持人們度過各種難關,我的周圍很明顯地出現2種情況:
Thumbnail
「我的家人不是東正教徒,但是我在這裡找到了歸宿。」 當然,這不意味著擁有古老的歷史並以「正統」(orthodox)自居的東正教,在本質上屬於一種「新興宗教」,而是放在台灣的脈絡中去談,東正教是一種新的外來宗教,並且(在台灣)正處於一個發展中的階段。 參考文獻
Thumbnail
「我的家人不是東正教徒,但是我在這裡找到了歸宿。」 當然,這不意味著擁有古老的歷史並以「正統」(orthodox)自居的東正教,在本質上屬於一種「新興宗教」,而是放在台灣的脈絡中去談,東正教是一種新的外來宗教,並且(在台灣)正處於一個發展中的階段。 參考文獻
Thumbnail
探路客舊文 2021/01/12 這系列是以一個在台灣長大的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去想基督徒,也許會跟你看到的不一樣,請試著以參考看看不同角度的心態思考我的觀點吧。
Thumbnail
探路客舊文 2021/01/12 這系列是以一個在台灣長大的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去想基督徒,也許會跟你看到的不一樣,請試著以參考看看不同角度的心態思考我的觀點吧。
Thumbnail
最近因朋友的邀請使我有機會去到教會參加活,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有到底是哪些力量讓有一些人願意犧牲自己寶貴的時間至教會做禮拜呢?而且在這之中有人還願意出錢出力為了他的信仰而努力,經過幾天的沉澱後我目前的答案是或許在那裡可以讓我們心靈沉澱下來暫時遠離世俗的煩惱吧?
Thumbnail
最近因朋友的邀請使我有機會去到教會參加活,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有到底是哪些力量讓有一些人願意犧牲自己寶貴的時間至教會做禮拜呢?而且在這之中有人還願意出錢出力為了他的信仰而努力,經過幾天的沉澱後我目前的答案是或許在那裡可以讓我們心靈沉澱下來暫時遠離世俗的煩惱吧?
Thumbnail
前陣子去花蓮旅行,探訪了位在新城鄉的天主堂。造訪的當天正好是周日,遇到了教堂舉辦的主日彌撒,當下一時興起,便跟著人群混進望彌撒的儀式中,但在離開儀式後的回程路上,默默咀嚼當時體驗的一切,突然覺得心驚,因為宗教的慰藉就像把溫暖的雙面刃,讓某些人必須選擇盲目……
Thumbnail
前陣子去花蓮旅行,探訪了位在新城鄉的天主堂。造訪的當天正好是周日,遇到了教堂舉辦的主日彌撒,當下一時興起,便跟著人群混進望彌撒的儀式中,但在離開儀式後的回程路上,默默咀嚼當時體驗的一切,突然覺得心驚,因為宗教的慰藉就像把溫暖的雙面刃,讓某些人必須選擇盲目……
Thumbnail
因著這一年在工作的不順遂及身心靈極度的匱乏,為了解決三餐的問題,大概一個多月前我開始不固定的在租屋處附近的恩友聚會。恩友是台灣就我所知唯一關懷街友跟提供餐食的基督教機構,提供遊民一日兩餐及沐浴的服務。 坦白說,基於讀書人的虛榮心,在加上過去因為有穩定工作,自然也不會想要跑去跟一群街友共同聚會共同用餐
Thumbnail
因著這一年在工作的不順遂及身心靈極度的匱乏,為了解決三餐的問題,大概一個多月前我開始不固定的在租屋處附近的恩友聚會。恩友是台灣就我所知唯一關懷街友跟提供餐食的基督教機構,提供遊民一日兩餐及沐浴的服務。 坦白說,基於讀書人的虛榮心,在加上過去因為有穩定工作,自然也不會想要跑去跟一群街友共同聚會共同用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