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訂閱經濟|法國新聞界的標竿,獨立媒體Mediapart從小眾走到主流的成長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前言

Mediapart是一個法國原生的付費網路媒體,目前已營運十年並有超過十四萬名的訂閱用戶,以深度及獨家內幕新聞打響名號,輔以不同語言的內容及高度透明、參與的模式,讓訂閱戶增加認同及信任感。這個案例雖只存在於法國,但對於訂閱制媒體而言是個指標性的存在,該組織的未來發展也牽動全球其他以此模式營運的媒體。

訂閱媒體的金字招牌-Mediapart

Mediapart是付費制的線上媒體,目前的組織內部有20-30位記者,資金有95%是依靠超過140,000的訂閱戶所支付的訂閱金(約13,700,000歐元);其餘的5%收入來源則是依靠販售自製內容。事實上,在2009年時,Mediapart就已經達到收支平衡,因此在往後的七年,每年皆有獲利。

法國獨立媒體Mediapart創立於2008年,迄今恰好是它的營運十周年,這個獨立媒體是由世界報(Le Monde)的資深主編Edwy Plenel及其他四位資深記者(François Bonnet Laurent Maudui, Gérard Desportes and Marie-Hélène Smiejan)共同創立。目前Mediapart有85個員工,其中包含25個全職記者(每年員工的支出為2,500,000歐元)。

不同於荷蘭的通信者(De Correspondent),法國的Mediapart在創立初期,群眾募資仍不存在,也因此這五位創辦人在募資上,可說是吃足了苦頭。若非當時五位記者自行募得的五千萬及天使創投基金七千萬的援助,可能就不會有今日的Mediapart。

分歧對立的法國新聞媒體

法國的新聞媒體歷史,相比其他鄰近國家,發展的時間較晚,因此在學術討論裡面,法國的媒體生態與其他西、北歐國家分屬不同系統。簡單來說,法國的新聞媒體具有以下特色:(1)較為不興盛的大眾媒體 (2)媒體黨派色彩較明顯 (3)媒體專業化程度低 (4)國家高度介入新聞媒體。

以傳統媒體而言,如同各國媒體的趨勢,報紙及電視新聞的收看率都逐年下滑,但電視仍舊是法國人收看新聞的主要管道。還記得有次我去拜訪我的法國同學,他們全家人一面在餐桌吃飯,一面討論著電視新聞播出的內容。

另一方面,自2017年起數位媒體已與電視並列兩大主要新聞收視管道,每年在網路的使用者約佔了全法人口的68%,使用排行依序為臉書(Facebook)為主,Youtube、Twitter和Instagram。

法國新聞媒體的發展也與其政治歷史息息相關,由於法國政治黨派眾多且對立明顯,即便在商業媒體興盛後,各媒體無可避免地會被選擇要往任一方傾倒。原因很簡單-政府會透過各種補助、規範、限制滲入媒體,再加上近年來媒體產權的集中越來越明顯[如世界報(Le Monde)、費加洛報(Figaro)、解放報(Libération)及觀察家報(L’Observateur)皆轉移給跨國的媒體集團],使得法國的媒體是被政治領導著,而非靠著媒體本身的意志行動。

Mediapart不僅滿足了用戶的需求,更完美詮釋了一個新聞媒體該完成的使命

談起Mediapart的成功,主要是因為以下四點:

(1)創辦者的聲譽

Mediapart雖與通信者創立於不同年份及國家,但有著十分類似的出發點-改變讓他們失望透頂的媒體界。

創辦者們也知道要達到這個目標,就不能只是喊喊口號,必須要有實際的行動說服其他人,但在還未有任何實際的成果之前,創辦團隊的資歷就成了最主要的品牌保證,他們不能隨意地在路上找阿貓阿狗來團隊充數,團隊裡的每個人都需要有能夠說服人的能力及資歷,而這樣的方式也為這個獨立媒體吸引創立初期吸引約2000人的參與。

(2)找到對的時間點切入市場

Mediapart的發展同時也得力於法國對數位環境的轉型緩慢根據Eurostat的報導指出:「在2012年時,僅有31%的法國成人具有觀看網路新聞的習慣,相比同時間的德國(60%)及義大利(46%)」。

雖然比例甚低,但創辦人Edwy Plenel深知新聞媒體轉型是迫在眉睫,他們也不能停下腳步,反而必須加快自己的節奏,讓這個獨立媒體能夠透過定量的新聞發布,讓自己能夠確立自身數位媒體的地位。隨後,法國主流媒體為了生存,也不得不向數位環境邁進,但當其開始行動之時,Mediapart早已站穩腳步,穩定了既有的客群。

事實上,至今,法國都不算是一個網路興盛的國家,根據世界銀行2016年的研究指出:「法國的網路使用者平均每天只花4.6個小時在網路上」這個數字是低於英國的5.4小時及美國的6.2小時。事出必有因,除了可能是網站本身設計的問題外,也可能是因為以網路為主的新創產業,在法國是相對稀少且難以獲利的。

(3)高度透明及參與的新聞媒體

  • 互動性

Mediapart除了對新聞的內容有自己一套哲學之外,它也同樣希望用戶能夠參與其中,誠如我之前提過得:「用戶同股東,雖未能直接決策組織的發展,但至少要清楚或是適度參與其中。」

該獨立媒體內部成立了一個交流社群(Le Club),付費用戶能夠將自己蒐集到的資訊提供給記者或撰寫個人部落格的內容,而這些會員自產的內容能夠被未付費的讀者們閱讀。另外,記者們會在平台上,發布依據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發布文章給讀者;同時,也會透過組織活動(如離線的辯論會、節慶活動等)操作議題或延續訂閱戶之間的討論。

為了讓內容能夠觸及到更多人,Mediapart目前也在努力發展英文版本及西班牙文版本。

  • 組織透明

為了讓訂閱戶能夠瞭解組織的營運,Mediapart也會定時提供關於組織的各項詳細報告。例如,2017年時該獨立媒體提供一份名為「l' info part de là」的報告,裡頭詳細記載組織從2008-2017年所有的詳細資訊,如訂閱戶數量、每年年收入、員工及股東數量。

(4)發揮民主社會下媒體應該具有的功能

在民主國家中,有一句老生常談-媒體應該要負起把關的責任,但真正落實的或能夠落實的媒體,又有幾家呢?但,Mediapart在其所能範圍做到了,它不僅傳遞了民主社會公民須知的資訊,也妥善扮演媒體「守門人」的角色。

Mediapart選擇新聞的兩大方向是根據「公民應知道的資訊(the citizens' right to know)」及「為了民主社會(for democracy)」兩大方向。在創立之初,創辦者們認為每一天都必須產出五至七篇的硬新聞,這些新聞內容必須具有獨特性且能夠揭發社會的不公,才能夠真正發揮媒體的影響力。

有幾個知名的例子,可以分享給大家:

  • 2012年6月法國女富豪Liliane Bettencourt,同時也是歐萊雅(L’Oréal Cosmetics)的持有者,在一場與商學院學生的聚會中,詆毀法國前總統Nicolas Sarkozy的音檔流出

該事件爆發後,Mediapart的助理編輯Sophie Dufau向衛報(The Guardian)表示:「這次的事件為Mediapart帶來5000個新訂閱戶。」

除此之外,也包含像是「反貪污警察的負責人在缺乏證據之下,隨意對某單位施壓」「歐盟銀行透過被視為稅務天堂的某國進行獲利」「25位主教掩蓋其犯下的性犯罪」等報導,報導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也是由於這些報導讓人們願意相信這個獨立媒體並以金錢作為實際的援助。

甚至有非常多的法國主流媒體都是在Mediapart的獨家報導發布後,才跟進相關議題。

核心人物的離去,會為Mediapart的未來帶來什麼影響?

在Mediapart的第十年,其創辦團隊的成員們紛紛興起退休之意。

在訪問中創辦人Edwy Plenel認為:「他並不會為此感到擔心,因為他相信在這個組織裡的每一個人,都是繼承了他們的精神。即便有天他離開了,這些員工也能夠將這個媒體完好地傳承下去。」

目前,仍然有許多專家及學者對此抱持著擔憂的態度,畢竟若是走了一個Edwy Plenel,就好比當年的Michael Jordan離開了芝加哥公牛隊,少了最重要的精神領袖對於Mediapart的未來發展,是否會有任何的影響,目前還不得而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o Chen的沙龍
102會員
79內容數
媒體觀察筆記Media Note 是一系列以觀察現今媒體行銷、網路生態的系列專題。 第一個主題就是被譽為未來十年商業模式的訂閱經濟。訂閱經濟其實不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而是重新以不同的方式被呈現出來,從刮鬍刀、地板到最常見的影音、娛樂,這個專欄個案探討、現況分析等方式進行討論。
Yo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23
有在關注投資訊息的朋友,應該知道 4/21 晚上發生了一件讓人記憶深刻的事情— 知名影音串流平台 Neflix 網飛的股價在一個晚上暴跌了 36% 。雖然美股近期相對疲弱,但一天能殺成這樣,應該能用血流成河來形容。Netflix 發生什麼事情、是誰把 Netflix 訂閱的人口弄不見了?
Thumbnail
2022/04/23
有在關注投資訊息的朋友,應該知道 4/21 晚上發生了一件讓人記憶深刻的事情— 知名影音串流平台 Neflix 網飛的股價在一個晚上暴跌了 36% 。雖然美股近期相對疲弱,但一天能殺成這樣,應該能用血流成河來形容。Netflix 發生什麼事情、是誰把 Netflix 訂閱的人口弄不見了?
Thumbnail
2021/06/26
雖然台灣的Twitter用戶比國外少了許多,但Twitter規劃已經的付費版圖總算再開新頁,六月初時Twitter在加澳兩國推出封測版的訂閱制服務,讓用戶付取少量的金額,換取額外的功能,究竟twitter的訂閱制在做什麼?
Thumbnail
2021/06/26
雖然台灣的Twitter用戶比國外少了許多,但Twitter規劃已經的付費版圖總算再開新頁,六月初時Twitter在加澳兩國推出封測版的訂閱制服務,讓用戶付取少量的金額,換取額外的功能,究竟twitter的訂閱制在做什麼?
Thumbnail
2021/06/14
全球知名寫作訂閱平台Medium,從12年至今,也已經過了9個年頭,發展絕對不算順遂,中間也經歷過許多變革,在未來更為競爭的環境之下,Medium有什麼樣的發展考量,都會在這篇寫入。
Thumbnail
2021/06/14
全球知名寫作訂閱平台Medium,從12年至今,也已經過了9個年頭,發展絕對不算順遂,中間也經歷過許多變革,在未來更為競爭的環境之下,Medium有什麼樣的發展考量,都會在這篇寫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許多企業也因應趨勢,創立自己的社群網站、新媒體平台,擁有屬於的內容產出管道。在自己的平台,說出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價值,但卻沒有意識到第三方媒體報導最終影響力之關鍵!
Thumbnail
許多企業也因應趨勢,創立自己的社群網站、新媒體平台,擁有屬於的內容產出管道。在自己的平台,說出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價值,但卻沒有意識到第三方媒體報導最終影響力之關鍵!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Thumbnail
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於四月22日自拍影片,發出「蘋果告急」訊息給讀者,表示因長期廣告遭受打壓,再加上近期疫情的衝擊,僅管自己已經墊付了5.5億元港幣(約新台幣21億),但依舊面臨著巨大危機,訂閱人數已從80萬人大幅下降到不足60萬人,希望讀者幫幫手,讓報紙能夠繼續撐下去 ...
Thumbnail
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於四月22日自拍影片,發出「蘋果告急」訊息給讀者,表示因長期廣告遭受打壓,再加上近期疫情的衝擊,僅管自己已經墊付了5.5億元港幣(約新台幣21億),但依舊面臨著巨大危機,訂閱人數已從80萬人大幅下降到不足60萬人,希望讀者幫幫手,讓報紙能夠繼續撐下去 ...
Thumbnail
媒體代理商在台灣的行銷廣告傳播教育體系中,是一個只有聽過名字、但是做什麼工作內容卻無法交代清楚的一個組織!Google、FB、IG、Dcard這些媒體很熟,但如何整合這些媒體資源就是媒體代理商的工作
Thumbnail
媒體代理商在台灣的行銷廣告傳播教育體系中,是一個只有聽過名字、但是做什麼工作內容卻無法交代清楚的一個組織!Google、FB、IG、Dcard這些媒體很熟,但如何整合這些媒體資源就是媒體代理商的工作
Thumbnail
蘋果日報訂閱制失敗後沒多久,換成聯合報推出數位版的訂閱制,從3個面向看起來,我認為聯合報的訂閱制之路其實早就鋪好,而且比起蘋果日報的訂閱制更有可能成功。
Thumbnail
蘋果日報訂閱制失敗後沒多久,換成聯合報推出數位版的訂閱制,從3個面向看起來,我認為聯合報的訂閱制之路其實早就鋪好,而且比起蘋果日報的訂閱制更有可能成功。
Thumbnail
過去十年,Facebook、Twitter 等社群軟體,已大幅改變了我們人類的生活。資訊流通得更加快速,世界彷彿就在我們的手中。 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越來越多的假新聞、假消息充斥,似乎讓我們不知道誰該相信,誰又不該相信。每天的報導,也集中於那些人們樂於點擊、樂於爭論的話題。當大眾媒體都在追求眼球
Thumbnail
過去十年,Facebook、Twitter 等社群軟體,已大幅改變了我們人類的生活。資訊流通得更加快速,世界彷彿就在我們的手中。 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越來越多的假新聞、假消息充斥,似乎讓我們不知道誰該相信,誰又不該相信。每天的報導,也集中於那些人們樂於點擊、樂於爭論的話題。當大眾媒體都在追求眼球
Thumbnail
Partipost設想,是否能創造一個平台,讓廣告商與創作者相互利用社群平台,同時廣告商能創造新的廣告流量,創作者也獲得應有的回饋。因此Tony開始與朋友討論創業的可能性,最終決定回台發展,與新加坡、印尼的好友,分別於三國,以國際化的運作模式,共同創立了Partipost。
Thumbnail
Partipost設想,是否能創造一個平台,讓廣告商與創作者相互利用社群平台,同時廣告商能創造新的廣告流量,創作者也獲得應有的回饋。因此Tony開始與朋友討論創業的可能性,最終決定回台發展,與新加坡、印尼的好友,分別於三國,以國際化的運作模式,共同創立了Partipost。
Thumbnail
本文透過一則新聞實例,討論三大常見的訂閱制迷思。近一兩年風風火火的訂閱制,似乎讓連年虧損的傳統新聞媒體又看到一線希望,然而過多人樂觀看待訂閱制,忽略了背後眾多眾要的影響因素。
Thumbnail
本文透過一則新聞實例,討論三大常見的訂閱制迷思。近一兩年風風火火的訂閱制,似乎讓連年虧損的傳統新聞媒體又看到一線希望,然而過多人樂觀看待訂閱制,忽略了背後眾多眾要的影響因素。
Thumbnail
作為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傳統商業媒體之一的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10 日下午3 時起正式將旗下的「蘋果新聞網」轉型成為會員訂閱制,目前已累積了265萬的會員,在網路上針對其訂閱制的前景有許多議論,這篇文章利用幾個實際案例來探討蘋果的訂閱制。
Thumbnail
作為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傳統商業媒體之一的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10 日下午3 時起正式將旗下的「蘋果新聞網」轉型成為會員訂閱制,目前已累積了265萬的會員,在網路上針對其訂閱制的前景有許多議論,這篇文章利用幾個實際案例來探討蘋果的訂閱制。
Thumbnail
許多媒體之所以不敢跟讀者收費,寧可走流量路線,是因為他們不敢冒著網站瀏覽量降低、廣告客戶遠離的風險;什麼樣的新聞流量最大,大家都很清楚,這也是陷入新聞品質不佳惡性循環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許多媒體之所以不敢跟讀者收費,寧可走流量路線,是因為他們不敢冒著網站瀏覽量降低、廣告客戶遠離的風險;什麼樣的新聞流量最大,大家都很清楚,這也是陷入新聞品質不佳惡性循環的原因之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