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 about that: 1. 如果這故事不是發生在1980年代,而是2000年以後的時空,同樣是意大利的南部小城;Elio還有沒有可能如此刻骨銘心地愛上Oliver?他在片尾還有沒有可能安靜地坐在火爐前哭至眼淚都笑了? 2.Oliver常言的"later",字面上意思與see you差不多,背後所隱藏的,大概也是Oliver那時候的人生態度。Later,可否把所有事情都延後?遲一點見,遲一點回來,遲一點面對人生?Oliver 的這種延後態度讓Elio一度覺得他很傲慢,因為Elio的認知中,並沒有later。 3. 如果那天Oliver 沒有在Elio耳邊輕說:Call me by you name, and I will call you by mine這話語;那麼,在這段愛情中,大概不會有一方首先選擇投降與學會grow up。如果Elio永遠都不願意grow up, 這個故事還會那樣的唯美嗎? 4. 等夏天等秋天,等下個季節,所有人都回到自己的生活軌道去了,只有Elio還是"但見旁人談情談情何引誘,問到何時葡萄先熟透"?他至冬仍然在時時刻刻捕捉的心思,終於"摸出來但歲月卻不回來"了。 5. 少年維特的煩腦與傷感,都化成一聲聲Oliver ,Oliver與Ol-iv-er的呢喃中去了,is it a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