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漁會正濱大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施博文

基隆漁會正濱大樓(又稱舊漁會大樓),興建於西元1934年3月,是基隆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日治時期漁業產業建築,當時稱為「水產館」,地址為濱町53番,位於八尺門標燈的對岸,屬於基隆漁港設施的一部分,也因此基隆人都稱正濱漁港一帶為水產(或魚市場)。

臺北州於1930年開始編列預算興建新的基隆漁港,西元1931年11月動工,昭和9年3月竣工,其設施包括魚市糶場、珊瑚市場、魚箱廠、漁業無線電局、製冰廠、燃料倉庫、空箱置場、賣場及給水所等建設,由臺北州水產會負責經營管理。

水產館內漁業相關設施完備,一樓配置有臺灣水產會社漁業事務所、州水產試驗場、水產會基隆支會、漁市仲買組合、郵局、浴場、食堂、理髮室、炊事場等;二樓則有請願巡查詰所、會議室、簡易住宿、標本室、參考品陳列室、貸事務室、倉庫、玉突場(撞球間)等,天臺上還有氣象觀測所及信號台。1945年,戰後分別由國民政府的海軍、水產試驗所及市民許文泉等數十戶使用。1954年基隆區漁會經協議洽購後(以基隆區漁會網站資料為主),隔年正式遷至該大樓辦公,並有有部分格局更改,如信用部原本在一樓貸事務室,後來移到建物南面郵局的位置,販賣部則改在東面通路及浴場所在。

舊漁會大樓的後方,即是正濱漁港碼頭。在八斗子漁港未擴建時,這裡是基隆最重要的遠洋漁船卸魚碼頭,漁業極盛時期,每日靠岸的漁船數以百計,從凌晨就開始進行卸魚工作。每日一早,港邊就已堆滿從船上卸下來的魚貨,這些快速冷凍的海鮮再加上一車車運進來保冰的冰塊,讓漁港的地面上永遠都鋪著一層白色寒氣。從中正路轉進正濱漁港的路口不大,大型貨車甚至兩節式拖車要進到卸魚區,宏亮的指揮聲音此起彼落。

舊漁會大樓內的機構掌管著漁業作業、漁業合作等漁業行政事務,過去這裡終日充斥著船主、漁商、漁工、機關人員等,繁忙地在這棟大樓進出。正濱漁港旁的魚市糶場外則是一排攤販,隨時都有船工、卸魚工人或是船公司的人光顧。港邊已堆滿從船上卸下來的魚貨;因為漁業的榮景,這裡也聚集了許多攤販,郵局門外的米苔目攤跟一位老伯開的包子和魚丸湯,還有那暖暖的紅豆圓仔湯,陪著許多船員、漁工走過那段熱鬧的日子。

八斗子漁會大樓興建落成的1987年之後,舊漁會大樓則租給民間漁業團體、漁商繼續使用,部分遠洋漁船轉進八斗子漁港卸魚,僅剩在東海及南洋等海域作業的船隻仍在正濱漁港卸魚。隨著漁會重心移轉及漁業沒落,昔日風華不再,正濱漁港也少了許多停泊的大船,整個港區漸漸安靜下來。

2002年,基隆市府將其列為基隆市歷史建物,而後向當時的文建會申請修繕經費,因基隆區漁會無法分擔自籌款,舊漁會大樓修繕宣告終止。後還疑似因電線老舊走火發生火災,讓久未使用的樓房更顯頹圮。由於基隆區漁會僅有地上產權,為節省租金,2015年同意無償捐贈給基隆市府。

從日本時代見證漁業的發展、也陪著正濱漁港走過漁業榮景的漁會大樓,目前仍在漁港旁等待時間的流逝、等著拆除或保留活化的爭執與喧騰停歇。我們期望,漁會大樓的保留不只是公部門的KPI或觀光廊帶中的行銷據點,而是並和在地耆老與地方歷史的有機互動,讓漁會大樓真正擁抱著基隆漁業的歷史,給下一代的正濱人、基隆人一個過去的穩固支點,才能看向更永續的漁業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雞籠霧雨的沙龍
18會員
16內容數
<p>我們是來自基隆的年輕人,透過採訪與深度報導,寫下基隆這座城市的產業故事。希望透過我們的眼睛,描繪出有著豐富文化與歷史底蘊的基隆。</p>
雞籠霧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6/22
親愛的讀者們: 感謝各方好友長期以來對我們寫作計畫的支持與回饋,由於團隊內部人力與時間的不足,已經有一段時間未能好好進行訪調與寫作計畫,也因此專欄的經營與更新完全停滯至今,很遺憾我們將終止本專欄寫作計畫。 對於在專欄經營停滯的這段期間進行訂閱的新朋友與持續訂閱的老朋友們,真的很不好意思,我們在此致
2019/06/22
親愛的讀者們: 感謝各方好友長期以來對我們寫作計畫的支持與回饋,由於團隊內部人力與時間的不足,已經有一段時間未能好好進行訪調與寫作計畫,也因此專欄的經營與更新完全停滯至今,很遺憾我們將終止本專欄寫作計畫。 對於在專欄經營停滯的這段期間進行訂閱的新朋友與持續訂閱的老朋友們,真的很不好意思,我們在此致
2018/05/26
心干寶貝的工作室位於一棟老公寓的地下室,不同於一樓入口處的狹仄,推開地下室的紗門後,舒展開了的視野內是一個明亮整潔的空間。心干寶貝是吳永安和杜淑姿夫妻經營的海鮮醬品牌,主打以八斗子特色漁產為主要食材,他們也在店裡掛上了自製的八斗子觀光地圖,熱心地和來往的客人分享八斗子的美麗風光和特別的習俗。
Thumbnail
2018/05/26
心干寶貝的工作室位於一棟老公寓的地下室,不同於一樓入口處的狹仄,推開地下室的紗門後,舒展開了的視野內是一個明亮整潔的空間。心干寶貝是吳永安和杜淑姿夫妻經營的海鮮醬品牌,主打以八斗子特色漁產為主要食材,他們也在店裡掛上了自製的八斗子觀光地圖,熱心地和來往的客人分享八斗子的美麗風光和特別的習俗。
Thumbnail
2018/05/26
「行船走馬三分命,豬吃狗睡螃蟹走,聽到報頭(風浪)心就驚。」漁娘船情的老闆娘林大姐,微微笑著用道地有勁的台語念出這段形容漁村生活刻苦的俗諺。小小的咖啡店位在海灣邊,木料搭出頗有東南亞風情的高腳露台上,放著幾組簡單的桌椅,帶著鹽份和水汽的海風一陣陣吹來。
Thumbnail
2018/05/26
「行船走馬三分命,豬吃狗睡螃蟹走,聽到報頭(風浪)心就驚。」漁娘船情的老闆娘林大姐,微微笑著用道地有勁的台語念出這段形容漁村生活刻苦的俗諺。小小的咖啡店位在海灣邊,木料搭出頗有東南亞風情的高腳露台上,放著幾組簡單的桌椅,帶著鹽份和水汽的海風一陣陣吹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基隆市的正濱漁港和廟口夜市,以及與兩者相關的各種景點和活動。它還著重於拜訪基隆市時,所能夠體驗到的不同文化和美食。在夜晚,廟口夜市成為市區最熱鬧的地方,這篇文章鼓勵讀者到此處感受其中獨特的氛圍。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基隆市的正濱漁港和廟口夜市,以及與兩者相關的各種景點和活動。它還著重於拜訪基隆市時,所能夠體驗到的不同文化和美食。在夜晚,廟口夜市成為市區最熱鬧的地方,這篇文章鼓勵讀者到此處感受其中獨特的氛圍。
Thumbnail
基隆正濱漁港位於基隆市中正區,舊稱基隆漁港,是台灣最具特色的漁港之一。正濱漁港建於日治時期1934年,當時為台灣第一大港,曾為繁榮極盛的漁貨商港。但隨著漁船噸位逐漸增加之後,漁港水位不堪負荷,漁業重心轉往八斗子漁港,正濱漁港也逐漸沒落。 2017年,基隆市政府展開「正濱漁港懷舊碼頭色彩計畫」,將漁
Thumbnail
基隆正濱漁港位於基隆市中正區,舊稱基隆漁港,是台灣最具特色的漁港之一。正濱漁港建於日治時期1934年,當時為台灣第一大港,曾為繁榮極盛的漁貨商港。但隨著漁船噸位逐漸增加之後,漁港水位不堪負荷,漁業重心轉往八斗子漁港,正濱漁港也逐漸沒落。 2017年,基隆市政府展開「正濱漁港懷舊碼頭色彩計畫」,將漁
Thumbnail
雖然是八月,我還是很勇敢地扛起「傢伙」,參加了八月基隆的繪旅行。 私心以為就算是盛夏,港邊總會有海風習習、海鷗聲聲,伴我愜意畫畫,熱不到哪裡去的。 我想太多了!艷陽下的基隆港,是口銜玫瑰的卡門,在你面前掀起裙角跳一場佛朗明哥,在它的熱力輻射範圍內,你無所遁逃。
Thumbnail
雖然是八月,我還是很勇敢地扛起「傢伙」,參加了八月基隆的繪旅行。 私心以為就算是盛夏,港邊總會有海風習習、海鷗聲聲,伴我愜意畫畫,熱不到哪裡去的。 我想太多了!艷陽下的基隆港,是口銜玫瑰的卡門,在你面前掀起裙角跳一場佛朗明哥,在它的熱力輻射範圍內,你無所遁逃。
Thumbnail
在台灣股票上有所謂航海貨運三雄。這三雄指的是長榮、萬海、陽明三家海運公司,這三雄都有自繼成立博物館。陽明海運基隆一個在地企業,坐落於基隆市七堵區營運總部,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更是位在基隆港旁的歷史建築。這棟建築物歷經百年以來在基隆港邊駐在,不論是作為當今博物館用途、日治時期建築物都頗有看頭。 地址:
Thumbnail
在台灣股票上有所謂航海貨運三雄。這三雄指的是長榮、萬海、陽明三家海運公司,這三雄都有自繼成立博物館。陽明海運基隆一個在地企業,坐落於基隆市七堵區營運總部,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更是位在基隆港旁的歷史建築。這棟建築物歷經百年以來在基隆港邊駐在,不論是作為當今博物館用途、日治時期建築物都頗有看頭。 地址:
Thumbnail
活動量能與天氣好壞呈現正比,距離範圍也擴大了許多。天氣好,拍照的爽度也會持續上升。哈,其實是悶在家裡太久了~ 煙ing。
Thumbnail
活動量能與天氣好壞呈現正比,距離範圍也擴大了許多。天氣好,拍照的爽度也會持續上升。哈,其實是悶在家裡太久了~ 煙ing。
Thumbnail
賴於彩色屋的浪漫風情,正濱漁港近年的名聲鵲起,彷彿提到正濱漁港,代表符號就是彩色屋。無可否認,彩色屋是正濱漁港現在最吸引人的資產,但正濱漁港留下的不只如此,也更深刻的多……
Thumbnail
賴於彩色屋的浪漫風情,正濱漁港近年的名聲鵲起,彷彿提到正濱漁港,代表符號就是彩色屋。無可否認,彩色屋是正濱漁港現在最吸引人的資產,但正濱漁港留下的不只如此,也更深刻的多……
Thumbnail
基隆「正濱漁港」曾經是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大港,現在的漁港雖沒落了,卻有地方的文化工作室與在地商家結盟,聯合以藝術創生的方式,讓地方文化慢慢地轉型。 深耕於基隆的在地文化團隊星濱山共創工作室,沿著海港邊建築了一座無牆無邊界、地域型的永晝海濱美術館,今年以"那些漁港人們的日常故事".....
Thumbnail
基隆「正濱漁港」曾經是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大港,現在的漁港雖沒落了,卻有地方的文化工作室與在地商家結盟,聯合以藝術創生的方式,讓地方文化慢慢地轉型。 深耕於基隆的在地文化團隊星濱山共創工作室,沿著海港邊建築了一座無牆無邊界、地域型的永晝海濱美術館,今年以"那些漁港人們的日常故事".....
Thumbnail
4月中旬與同學參加「基隆嶼一日遊」,上下午逛了基隆嶼與望幽谷後,傍晚時分來到了和平橋兩邊的「正濱漁港」與「阿根廷造船廠歷史遺構」‧..
Thumbnail
4月中旬與同學參加「基隆嶼一日遊」,上下午逛了基隆嶼與望幽谷後,傍晚時分來到了和平橋兩邊的「正濱漁港」與「阿根廷造船廠歷史遺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