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正濱漁港」曾經是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大港,現在的漁港雖沒落了,卻有地方的文化工作室與在地商家結盟,聯合以藝術創生的方式,讓地方文化慢慢地轉型。 賴怡璋,《正濱花田實驗所》。 深耕於基隆的在地文化團隊星濱山共創工作室,沿著海港邊建築了一座無牆無邊界、地域型的永晝海濱美術館,今年以「People to People 那些漁港人們的日常故事」為主題,串聯了在地店家與12 組藝術團隊的進駐,可能在咖啡店、餐廳裡、也許藏在社區中的閒置空屋,小漁村不只是有可愛的彩虹屋,透過尋找藝術創作的深入走訪,感受到處處充滿令人感動的溫馨與活力。 羅寗與黃鼠狼 Ning&Weasel,《造船的回憶沖洗》。 位在海港的建築容易因為長期吹海風而顯得外觀斑駁,老房子的樓梯都特別地陡,幾件藝術作品是在不破壞室內結構的狀態下,與特殊的老式壁廚、老件家具、洗石子地板共享著空間的光影流動,形成了另一種畫面上的美感。 Hanna Chen 插畫設計,《船醫生與他的鐵工廠》。 葉雨涵,《小野台》藝術家手稿。 葉雨涵,《小野台》。 暗藏玄機的裝置藝術作品《小野台》,不只有視覺上的觀展,也能透過手機掃描QR code,聽到訪問在地居民的生活片段。 E 通往和平島的橋邊小屋,高聳的機具就是邱大哥的「搬針」。過往漁業興盛時期,是重要的搬運機具,現在被漆成了彩色,也成為轉型後的文化保留。 詹越同,《來自堤岸的凝視》。 涂佳豪 ,《棚影戲》。 勝利市場的巷子內,是正濱漁港的韓國村。因日治時期前後曾有大批韓國人居住,如今僅剩零星的攤販持續經營著市場,攝影作品《棚影戲》設置在市場裡的展覽空間,以影像記錄著正濱漁港的各個時間場景、人們的各種生活樣貌。 繽紛畫風的圖像作品"潛入《憶忘之濱》,高潮吧!"相當特殊,策展單位還搭配開發了一款無人導覽實境遊戲《憶忘之濱》,以趣味的情境互動,或許能讓對藝術不那麼敏感的觀眾更願意參與吧! 小高潮色計事務所,潛入《憶忘之濱》,高潮吧! People to People 那些漁港人們的日常故事 展期至2021.11.28 場域:基隆正濱漁港周邊店家、街角巷弄 *參與展覽需提前預約。並先至展場之一的Z4鄰島旅宿領取通行貼紙,觀展才能自由地進出於各商家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