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的那些事】困境與展望 環保吸管經營並非無路可去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從推動個人使用、到店家「全店換用」,到向海外推廣。現今臺灣已有許多廠商正製作環保吸管,不少人也早已投入心血在推動環保吸管的使用。

為了海龜推動「全店換用」

「為了海龜」2016年至今,平均每月約銷售出1000餘組玻璃吸管。開業至今,長期推動「全店換用」計畫,目前全臺灣各地已有不少店家紛紛響應。今年更將「全店換用」列為首要的行銷目標,希冀更多的咖啡業者加入使用環保吸管的行列,現行方式是提供店家免費的試用服務。然而,新的「全店換用」計畫推行一個月來,卻僅三家業者願意嘗試試用。為了海龜的創辦人之一洪小雯坦言,近期銷售狀況似乎進到了停滯期,「有可能現在也是淡季啦。但我們一直想去嘗試不一樣的方法去推廣這件事情。」為了推廣「全店換用」,洪小雯親自走訪了五六間店家,卻總是還沒講出完整的理念,就被店家打發掉。

默契咖啡換用環保吸管以後,同為「為了海龜」創辦人的默契咖啡老闆陳致豪一直在思考能為社會多做點什麼。不僅改變自己的習慣,他也時常分享給其他開店朋友默契在這幾年換用環保吸管的心得,以及執行上的經驗,鼓勵其他店家加入全店換用的倡議。

陳致豪說:「全店換用的效益是很大的,因為這樣消費者他就不用買了。期望我們真的有一天有機會我們可以去做到這件事情,如果從個人到店家,這些元素組合起來的時候,那就是一個力量,其他國家的人就會覺得臺灣很不一樣!」

QC館朱學傑:期望將環保吸管的概念推向世界

QC館於2013年成立,剛開始致力於製作不鏽鋼吸管,開業後不久即受到不少迴響。「就是要堅持。」朱學傑用寥寥數語,一語道盡一路走來的艱辛。朱學傑原先是在南投產地販售水果,偶然發現:塑膠袋有環保袋、免洗餐具有環保餐具,但吸管這樣時常使用的物品,卻沒有任何非一次性使用的替代品,加上自己對於小孩的健康極為重視,朱學傑認為應當要做些什麼。因此毅然決然自行尋找工廠學習相關技術。

朱學傑說:「我們的出發點其實是除了對下一代、對地球、對所有生物、對人類社會的一些回饋之外,對我們自己來說也希望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現在的QC館,每月不鏽鋼吸管的銷售量大約是4000到5000支左右,至今還有販售其他環保材質的許多物品。QC館嘗試以社會企業的角色去推動環保吸管,除了國內的推廣,QC館也常會去國外參展,有不少當地夥伴也積極投入推廣工作,「目前香港澳門推廣的很棒,日本及北京都有夥伴剛開始開始推。」希冀把環保吸管的概念推向全世界。

「我希望我能把我想改變的東西呈現給四面八方的人,不管他來自哪個國家,都希望能跟他們做交流,希望他們能在他們的地方,所在的某個城市,他也可以去影響那個城市的人。」
本篇參與富邦文教基金會青少年發聲網2017青少年發聲獎文字組作品
《翻轉吸管印象 環保吸管在臺灣》系列 配稿 「翻轉吸管印象 環保吸管在台灣系列報導」:全系列pdf版點此
富邦青少年發聲網網站版本:http://mag.youngvoice.tw/98892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T
86會員
91內容數
加入沙龍追蹤 CT 更多文章!
CT的其他內容
2023/03/05
為什麼「解除分期付款詐欺」的數字始終不減,且長年是165詐騙專線關注的詐騙手法之一,為何無法杜絕?而這些電商發生個資外洩時,難道都不用付出一點代價?
Thumbnail
2023/03/05
為什麼「解除分期付款詐欺」的數字始終不減,且長年是165詐騙專線關注的詐騙手法之一,為何無法杜絕?而這些電商發生個資外洩時,難道都不用付出一點代價?
Thumbnail
2022/03/03
新冠肺炎造成全球大流行,而接種疫苗也幾乎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度「大規模」施打疫苗的行動。各家疫苗陸陸續續通過各國訂定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s, EUA)標準,多數疫苗皆需施打兩劑。
Thumbnail
2022/03/03
新冠肺炎造成全球大流行,而接種疫苗也幾乎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度「大規模」施打疫苗的行動。各家疫苗陸陸續續通過各國訂定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s, EUA)標準,多數疫苗皆需施打兩劑。
Thumbnail
2021/12/23
初步資料顯示Omicron感染產生的症狀較為輕微(mild),重症、住院比例並未明顯增加,可能有「流感化」趨勢。Omicron相對於其他變異株擁有最多變異位點,且許多存在免疫逃脫與降低抗體中和的狀況,這也是目前各國科學家最為擔心之處。
Thumbnail
2021/12/23
初步資料顯示Omicron感染產生的症狀較為輕微(mild),重症、住院比例並未明顯增加,可能有「流感化」趨勢。Omicron相對於其他變異株擁有最多變異位點,且許多存在免疫逃脫與降低抗體中和的狀況,這也是目前各國科學家最為擔心之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視手搖飲如命的台灣人,有沒有發現拿在手上的杯子有點不一樣?🤔原來是北市推動禁用一次性塑膠杯的政策!讓我來告訴你政策內容以及應對策略吧~
Thumbnail
身為視手搖飲如命的台灣人,有沒有發現拿在手上的杯子有點不一樣?🤔原來是北市推動禁用一次性塑膠杯的政策!讓我來告訴你政策內容以及應對策略吧~
Thumbnail
一次性飲料杯、吸管、提袋,是生活中經常產出的餐飲垃圾之一,在日常我們可以養成書包裡放著水壺、餐具、飲料提袋的習慣,喝水可以至飲水機,也可透過奉茶行動APP搜尋各地友善民眾裝水的店家、機關。
Thumbnail
一次性飲料杯、吸管、提袋,是生活中經常產出的餐飲垃圾之一,在日常我們可以養成書包裡放著水壺、餐具、飲料提袋的習慣,喝水可以至飲水機,也可透過奉茶行動APP搜尋各地友善民眾裝水的店家、機關。
Thumbnail
不永續的困境與轉機 三贏的永續新模式   突破慈善與企業和社會的困境,侯家楷老師提出7-11企業為例,大家應該都不知道7-11捐款箱一年究竟有多少捐款?侯家楷老師整理出來,將近4,300萬的捐款,不過許多環保團體對於7-11企業的塑膠瓶的垃圾產生,提出質疑與詬病,認為企業需要去改善並非僅是捐款。
Thumbnail
不永續的困境與轉機 三贏的永續新模式   突破慈善與企業和社會的困境,侯家楷老師提出7-11企業為例,大家應該都不知道7-11捐款箱一年究竟有多少捐款?侯家楷老師整理出來,將近4,300萬的捐款,不過許多環保團體對於7-11企業的塑膠瓶的垃圾產生,提出質疑與詬病,認為企業需要去改善並非僅是捐款。
Thumbnail
台灣身為珍珠奶茶的發明地,多數人都很喜歡買一杯手搖杯邊走邊喝,尤其近年來夏天越來越熱,隨手一杯手搖飲更是消暑好選擇。然而,手搖杯的普及也使得飲料的飲料杯、吸管這些一次性塑膠產品用量越來越大,造成更嚴重的塑膠污染。 在飲料需求不減反升的狀況下,如何在手搖飲品上塑膠垃圾減量呢? 手搖杯、超商咖啡需求大
Thumbnail
台灣身為珍珠奶茶的發明地,多數人都很喜歡買一杯手搖杯邊走邊喝,尤其近年來夏天越來越熱,隨手一杯手搖飲更是消暑好選擇。然而,手搖杯的普及也使得飲料的飲料杯、吸管這些一次性塑膠產品用量越來越大,造成更嚴重的塑膠污染。 在飲料需求不減反升的狀況下,如何在手搖飲品上塑膠垃圾減量呢? 手搖杯、超商咖啡需求大
Thumbnail
「一間塑膠行」是一個針對塑膠製品再設計的公司,主打安全、衛生的商品與可再利用的材質,同時設計以重複使用、最少原物料製造為宗旨,並藉由生產與消費共同合作,尋找塑膠製品使用後的出路。
Thumbnail
「一間塑膠行」是一個針對塑膠製品再設計的公司,主打安全、衛生的商品與可再利用的材質,同時設計以重複使用、最少原物料製造為宗旨,並藉由生產與消費共同合作,尋找塑膠製品使用後的出路。
Thumbnail
時值盛夏,氣溫持續發燒,這時若是能來上一杯清涼的飲品,定是沁人心脾、暑氣全無。你我這份夏日的小確幸,恐怕已招致環境迫害,以及龐大的垃圾處理量……..。 好盒器看見了這個問題,便決定著手建置系統,從各個商圈一步一步,透過各個計畫,努力將環保意識深植人們的生活、改變買賣與消費的型態和習慣。
Thumbnail
時值盛夏,氣溫持續發燒,這時若是能來上一杯清涼的飲品,定是沁人心脾、暑氣全無。你我這份夏日的小確幸,恐怕已招致環境迫害,以及龐大的垃圾處理量……..。 好盒器看見了這個問題,便決定著手建置系統,從各個商圈一步一步,透過各個計畫,努力將環保意識深植人們的生活、改變買賣與消費的型態和習慣。
Thumbnail
自動回收機減少消費者跟回收再造的距離,而今天的主角—— 杯特Better ——則是以平台的創設來減少消費者的需求,以減廢來達成污染減量的目標。在星期日的早晨,因為忘了提醒使用內用杯,而帶著一次性的塑膠杯上樓與杯特座談,彷彿就是問題產生原因的最佳典範。
Thumbnail
自動回收機減少消費者跟回收再造的距離,而今天的主角—— 杯特Better ——則是以平台的創設來減少消費者的需求,以減廢來達成污染減量的目標。在星期日的早晨,因為忘了提醒使用內用杯,而帶著一次性的塑膠杯上樓與杯特座談,彷彿就是問題產生原因的最佳典範。
Thumbnail
 台灣玻璃回收率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瑞典。這亮眼成績的背後,少不了春池玻璃的參與,國內玻璃回收70%都是春池完成的,「循環經濟」四個字,春池耗費一甲子的光陰實踐。
Thumbnail
 台灣玻璃回收率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瑞典。這亮眼成績的背後,少不了春池玻璃的參與,國內玻璃回收70%都是春池完成的,「循環經濟」四個字,春池耗費一甲子的光陰實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