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阿瑪迪斯》是我的電影啟蒙,關於音樂的發端則是五歲時的Lobo。 彼時家住高雄,爸爸與二舅正合作經營海頓音樂圖書館,距離現在也有四十多年了,可能在那個時代人們對心靈生活沒那麼講究,開沒多久便關門大吉。 爸爸的烏龜車也總是放著Lobo與Andy Williams。記得一直到國中畢業,家裡還有留下一些海頓時期的音樂卡帶與信封信紙。 而真正聽西洋音樂是由phil collins開始的,彼時姐姐正在聽余光主持的廣播或是電視節目,我也跟隨她。 那個時候是MTV流行期,家裡慢慢有了錄放影機,我和姐姐即瘋狂地把那些喜歡的歌錄起來一看再看。到姐姐上大學我上高中,從高雄搬上來台北,這習慣一直持續。 我是從北京回來,誠品在公館開店後才接觸到這家書店,接著是第一家音樂館,開於他們後面,還有專門的兒童館也是在附近。 彼時流行喝拿鐵,每次到了那兒不上二樓的挪威森林喝杯拿鐵就全身不對勁,當然我也是為了那片大玻璃而去。彼時迷戀過一些人,感覺皆是短暫,卻也勇敢去網路交友。 之後我們陸陸續續用Email通信通了半年,我開始勾勒她在我心中的樣子,一個不太快樂的女生,眉清目秀,等等等等。 有天我又跑到二樓的挪威森林點上一杯熱拿鐵喝著,一個女孩朝我面對的方向坐著,我以為我看見了那位網路好友,猶如陷入幻想,回家寫Mail給她,開玩笑說我今天在某地看見妳,她跟我回她從未到過這裡。最後她成為我的女友,談戀愛最常約會的地方便是這兒,台大誠品。 即使Yann Tiersen最有名的作品是《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但我卻記得第一次聽到他的專輯就是在公館時期的誠品音樂。那是二樓,正在逛很愛的廠牌ECM,那裡真可說完全是我的天堂,兩三天就會想去一次,不買純粹去逛逛也過癮。那天不知為何,偌大的空間只有我一人,有種音樂是特別為我播放的感覺。 鋼琴一下暴烈,一下又像舒緩的小貓鬆懈,再慢慢加進其它樂器,讓人好想一直陶醉樂曲裡不想離開。當音樂放完,我立即到櫃台去問剛才放的是哪張CD。Rue des cascades,那是認識Yann Tiersen的最初。彼時還有玫瑰唱片,之後是大眾唱片,那裡一時間幾乎是唱片行的兵家之地,不過我永遠都是來到公館,先逛誠品音樂、書店,再來才是其它的唱片行。 之後的敦南誠品音樂及信義誠品音樂規模也很大,常常在裡面逛到不想回家,它的非主流音樂類型繁多,幾乎是在外面也很少見,讓我愛到每張都想買來收藏,當然自己還是有節制。 近年來因為大環境的影響,唱片市場萎縮,連誠品音樂也受到影響,記得好久好久沒去的一次到了信義店,我還是維持先逛音樂的習慣,我不知道它換地方了,本來是在某一層樓,幾經尋找的結果,它是去和書區合併了,當我到達那裡,我真的知道,某些記憶就留在腦海裡去回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