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億:粵語歌,台語歌,那场港臺流行文化滥觞的時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早只有粵語歌曲,因為那整個年代,都是港臺文化在大陸大行其道的時候。感知中,香港又優越於臺灣。粵語歌如改成普通話,既有品味掉一級的感覺。當初其實從小虎隊聽起,真正大愛的是童安格,即被同學拿譚詠麟張國榮過來洗腦。
同學的哥哥更厲害,譚詠麟張國榮都丟在紙箱裡,一副不在乎的樣子。真正寶貴的,放在書桌抽屜裡。誰呢,劉以達與夢,劉美君,夏韶聲,薛嶽。從那時候可能就得到一個很壞的教育,就是越小眾越牛逼。後來想,自己與整個時代的流行漸行漸遠,自以為是的誤會為有格調。

粵語歌聽多了,常常聽到身邊的人講吊逼搭舌的所謂廣東話。春晚中也有那種猥瑣瘦小中年一口廣普的南方大款形象。
早年間去廣州,住在三元里的城中村裡,聽著紅線女的粵曲入眠,居然似曾相識,有種回到童年的奇妙感受,話說我一土生土長的蘇北孩子,竟把他鄉當故鄉。
早年間最不能接受的是台語歌,感覺俗不可耐。然而陳明章改變了這種感覺。當然,仔細想想,最早聽的有感覺,其實是那張淡水到金門,兩個民謠歌者,盲人,一時間忘了名字。對於盲歌者的悲苦想像,直到遇到周雲蓬。
那時候,台語歌也有流行。比如鳳飛飛鄧麗君江蕙包括愛拼才會贏之類,在底層的大街小巷氾濫,造成我對台語歌厭惡怕也原因與此。(畢竟不是剛開放那會聽鄧麗君這一代成長。對鄧麗君的好感,居然原自於一群大陸搖滾樂隊對鄧麗君的翻唱——《告別的搖滾》。)
侯孝賢的《戀戀風塵》,能記住的便是陳明章吉他那種簡約的配樂。本是小兒女臨別的悵然若失,被音樂刻畫入成長至今所有的神傷之中。據說侯孝賢讓陳明章用吉他了若干的旋律,選取很少的一段做電影的配樂。沉悶的電影頓時神采起來。錄音帶據說當年不慎丟失,好多年後意外找到,發了電影原音碟。我失眠的時候,靠她治癒。
最早聽的是陳明章《下午的一齣戲》。娓娓道來的彈唱,發現原來台語唱出生活的細碎如此美好。那會其實不知道陳是誰。實在要問,回答,可能是陳明真她哥。
台語歌有種鄉土的味道,個人感覺,當然陳明章最正。話說所有的方言歌都有鄉土味。準確的說,西南的味道最好,腰樂隊,胡嗎個,冬子……聽不懂所以倍感濃郁。西北或者東北,接近普通話,有做戲感。野孩子樂隊,唱黃河謠,氣勢磅礴,高亢激昂。容易把我的小情調給震碎。
後來聽伍佰陳升羅大佑都唱台語。還是覺得和陳明章難以比肩。其中最煩伍佰,煩的是唱歌帶哭腔。蘇北地方戲叫做淮劇,便是災後難民乞討時候唱的調調演變而來。為了表現悲苦 自然大量哭腔,小時候耳聞目睹,形成對於哭腔生理反感。伍佰老師一臉正義凜然相。後來演了一個爛片《奇門遁甲》,總結得這片子中的某人怎麼氣質如此相像伍佰。後來一看,還真就是他。心生不屑。劉以達以他一成不變的木訥表情演好多爛片。但每回都按捺不住要笑。大陸的作家,脫口秀明星李誕說最高理想,是人一見他就笑。我看劉以達的演唱會,總覺得間奏他會來一段“棟篤笑”。他不成功誰成功。
台語不比粵語,粵語因為小時候流行,非常有都市感。在廣州看當年大紅的男親女愛。黃子華鄭裕玲主演。笑到不能自已。聽到原味粵語其實非常生活化。比普通話版好笑多了。普通話切割掉那些閒話中的細細碎碎,表達更精確,但也更生硬。
至於粵語歌愛的其實是周啟生那種,帶著電子節奏,迷幻迷離。也愛早期的Beyond樂隊,無休無止的漫長solo,黑暗空曠的電聲前奏。黃家駒細長顫抖的聲音。那是真實味道的無盡空虛啊。
——在臉書上一段段的寫,顏擇雅老師批評指正:
……台灣最普及的台語歌是鳳飛飛鄧麗君唱過的那些,創作於日治時代最後20年。拚才會贏已經是90年代了。我所謂鳳鄧唱的那些,是 "月夜愁","補破網"那些,美歐正大蕭條但臺北歌舞昇平,唱片業濫觴,我覺得歌詞典雅不輸同時期上海流行歌曲。
倒不是日本歌謠影響。台灣在日治時代有漢文熱,漢詩熱,即使上日本學校的知識分子亦熱衷讀四書與唐詩宋詞。因此30年代臺語歌詞較受中國詩詞影響。台灣歌謠開始日本化其實是日本人離開後。(原文有刪減)
——顏老師是我的偶像,畢竟知性和理性才是人最美好的價值。所以她的批評指正,我當然要貼出來賣弄一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會員
86內容數
<p>我是許億,江蘇人,以胖子自居。從事地產行業。除此以外,算是一個時評作者,也寫了大量關於臺灣政黨之間的文章。我會談兩岸、談歷史、談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更擅長的是如何將資訊雜燴,即是將不同的食材燴成一道下飯的菜。</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許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韋斯-安德森的上部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被譽為神作。但就我看,除了精緻對稱到刻意的場景以外。劇情並不算有多吸引人。這年頭,一個大師很好誕生,因為愛的人是真愛,又能報團取暖。就是好話說多了,容易
     孔夫子生活在春秋的末期,春秋這會兒,社會還是比較講身份。孔子雖然是私生子,但他爹也算是宋國有名的大夫。只有貴族或者貴族出身的人,才配對那個社會指指點點。所以在春秋這個末班車裡,孔夫子的神傷
陳寅恪先生說山東蒲松齡寫的狐仙,楚楚動人,風流不羈,好像是夢裡見到的。其實是其年輕時候跑到南方中真實見到的南方女性。比如柳如是那樣飄忽的女子。回去後,念念不忘,寫到文章的時候假以想像、變成了虛幻的狐媚。當時南北開放度的差異,由此可見。
現在想來,春秋戰國時候,還是中國人最自由的時候。那時候的特點是什麼,春秋是下克上。完全屌絲逆襲。國君被大臣控制,大臣又被家臣控制。那時候老大不好做,什麼時候小弟不爽了,直接跑家裡就能把老大搞掉
川普寫信取消兩個星期後的川金會。胖子第一個反應有點幸災樂禍,因為想到的是那些跑到丹東炒房的人。但很快自我檢討了這個態度,有兩個方面,所謂財富,當真是刀裡來火裡去的。其次,當初韓國人悲憤,說我們
有人說,貿易戰,也許,到此才算真正開始!
   韋斯-安德森的上部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被譽為神作。但就我看,除了精緻對稱到刻意的場景以外。劇情並不算有多吸引人。這年頭,一個大師很好誕生,因為愛的人是真愛,又能報團取暖。就是好話說多了,容易
     孔夫子生活在春秋的末期,春秋這會兒,社會還是比較講身份。孔子雖然是私生子,但他爹也算是宋國有名的大夫。只有貴族或者貴族出身的人,才配對那個社會指指點點。所以在春秋這個末班車裡,孔夫子的神傷
陳寅恪先生說山東蒲松齡寫的狐仙,楚楚動人,風流不羈,好像是夢裡見到的。其實是其年輕時候跑到南方中真實見到的南方女性。比如柳如是那樣飄忽的女子。回去後,念念不忘,寫到文章的時候假以想像、變成了虛幻的狐媚。當時南北開放度的差異,由此可見。
現在想來,春秋戰國時候,還是中國人最自由的時候。那時候的特點是什麼,春秋是下克上。完全屌絲逆襲。國君被大臣控制,大臣又被家臣控制。那時候老大不好做,什麼時候小弟不爽了,直接跑家裡就能把老大搞掉
川普寫信取消兩個星期後的川金會。胖子第一個反應有點幸災樂禍,因為想到的是那些跑到丹東炒房的人。但很快自我檢討了這個態度,有兩個方面,所謂財富,當真是刀裡來火裡去的。其次,當初韓國人悲憤,說我們
有人說,貿易戰,也許,到此才算真正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小時候看者阿公在聽歌仔戲,或爸媽在聽一些老歌,覺得真的不懂,聽那些好無聊,怎不接受一些新時代的東西,我愛我的西洋樂曲,張學友。   現在的年輕人聽到張學友,都說:那是老人在聽的,我爸媽那一代聽的,怎不聽抖音神曲,這就是時代的眼淚,也是時代的黃金歲月。   所有人美好的那一段青春歲月,總是
一直喜歡聽老歌!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的確,鄭宜農不是「典型的台語歌手」,她的歌也不是「典型的台語歌」,她的歌給許多人一種似乎是將「文青語言」翻譯成台語之後的「潮潮的」、「流行的」產物。但又有多少的歌手會願意像鄭宜農這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把這些台語人揹負的東西一點一點拾起?直到她能做出一張(人們覺得不夠典型的)純台語專輯?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聽著許美靜的《城裡的月光》,自然而然浮上心頭的卻是歐陽修<采桑子>的「猶似當年醉裡聲」。 每個人在成長的歲月裡,總會有幾首當時熟悉、動聽,促動你心弦的歌伴著你。前幾天,小女提到她要去參加梁詠琪的演唱會,那是她高中時伴隨著她的歌手,梁的「膽小鬼」和「短髮」是我在師院早期帶學生去集中實習時,有兩年
Thumbnail
陳志遠(1950年2月16日-2011年3月16日),曾經製作過蘇芮、黃鶯鶯、王傑、張雨生、張惠妹等人的專輯,也創作出無數暢銷的國語金曲,生平編曲及作曲的歌曲共超過兩千首,作品橫跨1970-2000年代,國語流行樂壇封號為編曲大師、音樂教父。
Thumbnail
「你都不唱一首給我們聽?《孤勇者》你沒有聽過嗎?陳奕迅的呢,台灣連小學生都會唱呢。」蛤,真的沒聽過。等,慢着,這歌詞和旋律有點熟,搞不好聽過,可是陳奕訊的聲音我不可能認不出來啊! 過年期間如常跟着企業旅行團拍照,過去的行程混雜會議商務,今趟春節純旅行團還是第一次。在台灣,本島旅行稱為國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小時候看者阿公在聽歌仔戲,或爸媽在聽一些老歌,覺得真的不懂,聽那些好無聊,怎不接受一些新時代的東西,我愛我的西洋樂曲,張學友。   現在的年輕人聽到張學友,都說:那是老人在聽的,我爸媽那一代聽的,怎不聽抖音神曲,這就是時代的眼淚,也是時代的黃金歲月。   所有人美好的那一段青春歲月,總是
一直喜歡聽老歌!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的確,鄭宜農不是「典型的台語歌手」,她的歌也不是「典型的台語歌」,她的歌給許多人一種似乎是將「文青語言」翻譯成台語之後的「潮潮的」、「流行的」產物。但又有多少的歌手會願意像鄭宜農這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把這些台語人揹負的東西一點一點拾起?直到她能做出一張(人們覺得不夠典型的)純台語專輯?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聽著許美靜的《城裡的月光》,自然而然浮上心頭的卻是歐陽修<采桑子>的「猶似當年醉裡聲」。 每個人在成長的歲月裡,總會有幾首當時熟悉、動聽,促動你心弦的歌伴著你。前幾天,小女提到她要去參加梁詠琪的演唱會,那是她高中時伴隨著她的歌手,梁的「膽小鬼」和「短髮」是我在師院早期帶學生去集中實習時,有兩年
Thumbnail
陳志遠(1950年2月16日-2011年3月16日),曾經製作過蘇芮、黃鶯鶯、王傑、張雨生、張惠妹等人的專輯,也創作出無數暢銷的國語金曲,生平編曲及作曲的歌曲共超過兩千首,作品橫跨1970-2000年代,國語流行樂壇封號為編曲大師、音樂教父。
Thumbnail
「你都不唱一首給我們聽?《孤勇者》你沒有聽過嗎?陳奕迅的呢,台灣連小學生都會唱呢。」蛤,真的沒聽過。等,慢着,這歌詞和旋律有點熟,搞不好聽過,可是陳奕訊的聲音我不可能認不出來啊! 過年期間如常跟着企業旅行團拍照,過去的行程混雜會議商務,今趟春節純旅行團還是第一次。在台灣,本島旅行稱為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