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婦的布拉格猶太區遊記

2018/07/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嫁到以色列連生了三個小孩,生活在學習新語言,養兒工作的忙碌中。但工作要做,小孩要養,旅行一樣要旅行。這一年我和猶太夫婿雅爸來到捷克布拉格,和所有我們的歐洲旅行一樣,都要去當地的猶太區「朝聖」一番……
做為猶太婦,到了布拉格,還是得去猶太區逛逛,特別是這些半做為博物館的猶太會館,有著豐富的猶太史料跟收藏。
 
話說到了猶太區,嚇,好多人~~到布拉格這些天,就這裡最擠,還有很多小毛頭被學校老師帶來。看來這裡也是「校外教學」的景點。 小晃了一下, 發現參觀每個會堂都要門票,套票還不便宜,一個人480CZK(合台幣667元左右)。我望了一下雅爸,想瞭解這個在以色列不進會堂,不做禱告的人,來到國外真的要花錢看會堂嗎? 他點了點頭,而且進到歐洲最古老的Old-New Synagogue(猶太會堂)時還認命的帶了小帽,只是不肯讓我照相。
這些會堂收藏很多是因為二戰前捷克35萬名猶太人,戰後只剩一萬多左右。戰亂之前,大部份的猶太人都把自己的家當放到猶太會堂去保存起來;戰爭之後自然沒有多少人回去拿財產。而且很多被送去國外的是小小朋友,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把家產放去那裡了。
 
另外這幾間猶太會館在戰爭之中被納粹批准成立為猶太博物館(據說希特勒人對於成立猶太博物館是很持正面態度的,有些類似是為了「遺跡」做準備。可以告訴以後的人類「曾經有」猶太這個民族。) 所以在這幾間猶太會堂,可以看到當年捷克猶太人的日常生活重現:廚房的擺設、客廳的擺設、節日啊,割禮、婚禮,葬禮的衣著跟用品。
這種可以重現當年生活場景的東西是我跟雅爸的最愛,這跟我們很喜歡「清明上河圖」是一樣的道理(扯遠了~~呵)。 雅爸看了就說:「這些人當時也不是宗教人士啊,你看他們的穿著跟用品,跟我們今天的生活差不了多少。」 這是真的。
這些會堂中也可以看到很多歷史資料,包括捷克從過去到現在主政者對於猶太人所頒布的各種政策,還有生於捷克,長於捷克的有名猶太人,包括各類學者、藝術家、文學家。 我這個對捷克沒有什麼概念的人,其中最認識的還是卡夫卡(Franz Kafka)
這位仁兄的歷史地位在捷克也受到尊重,我的猶太老公把這個當做是目前捷克沒有反猶反得太嚴重的一個象徵。在看文件的過程中,雅爸叫我過去看一張類似祖譜的東西,看了解釋,才知道這是二戰中納粹跟捷克政府用來區分誰是猶太人,誰不是猶太人,誰是半個猶太人,誰該被關去猶太區(Ghetto)。所以你的祖字輩有一個、二個、三個或四個都是猶太人時,你的這一代跟你的下一代誰該被抓去送死。
我跟雅爸說,我們做祖譜都是為了尋根,找回自己。這些人找這些跟他們無親無故的人的祖宗八代,卻只是為了要滅人家的種!
另外,這裡也收藏了捷克Terezín Ghetto中猶太小孩畫的畫。
Ghetto是猶太人集中住的地方,戰時很多猶太人先是被趕來這裡,接著被送去德國集中營燒掉。Terezín當時有不少藝術家,所以幫小孩開了課,讓他們作畫,很多小孩的作畫內容就是他們在那裡的生活。 當然,其中大部份的小孩最後都還是被送去德國集中營燒掉了。這裡的每一張畫都有作者,幾乎每個作者都有他的照片——正面大頭照、出生跟死亡日期。
看著小孩天真活潑的畫風,望著終止於1944或1945的日期,看了幾張之後,突然有一種呼吸不過來的感覺,然後覺得眼淚一直要奔出來。在布拉格的這幾天,我和雅爸常常「玩過頭」而忘了打電話給小孩們,而逛猶太區的這一天,卻是我旅行中最想念小孩的一天,大概是因為看了太多不幸之後,忍不住的想要緊緊抱住我所擁有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吳維寧
吳維寧
吳維寧,台灣雲林人,台大研究所畢業。曾任高中老師,教育部政次秘書。 十幾年前遠嫁到目前大多台灣人仍陌生的國度-以色列,在一個希伯來文字母都不懂的狀況下開始學習新的語言與新的文化。認真好奇的觀察猶太人的治國理念、生活態度與教育方式。深耕在地生活,腦子想得多,眼睛看得多,筆動得少。目前育有三女,為全職的幼教老師,並兼職導遊與翻譯。 位於歐亞非交界的以色列,是認識世界很好的一個窗口。這個國土面積與人口都遠不比台灣的國家,是個語言、文化、宗教、歷史傳統、現代文明的大雜燴,是中東唯一的民主國家,充滿矛盾衝突,也充滿積極樂觀的氣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