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以色列之旅(Israel)

2022/03/14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上帝應許之地

以色列是塊極為密集聚焦之地,全世界很少有一個地區在每平方公里土地都可以讓人飽足心靈、啟發智慧、刺激感官,這裡是非洲、亞洲、歐洲交會之處,不僅隨處可見地形起伏與人文風貌,且呈現三大洲融合的現象,更同時透露既衝突又和諧的奇特景觀,畢竟這裡是摩西引領以色列子民一心嚮往的「上帝應許之地」,也是耶穌基督傳福音之地,更是先知穆罕默德乘馬昇天之地。
觀光客無任何宗教信仰仍可深刻感受到宗教氛圍,雖然神蹟異象端視個人相信與否,但事實就是以色列是聖經記載之地,在聖殿(Temple)遺址區,可到羅馬時代所拆解留存下來唯一的一片牆垣側祈禱,亦可以隨著耶穌受難行跡的「苦難路」(Via Dolorosa)來到「耶穌基督聖慕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至於聖殿山(Temple Mount)附近的「阿喀薩清真寺」(El-Aqsa Mosque),則是回教先知穆罕默德在世期間的祈禱聖地。
以色列全國人口超過600萬人,另有200萬巴勒斯坦人居住在迦薩走廊(Gaza Strip)和約旦河西岸(West Bank)等地,以色列迷人之處就在於其多樣民族,惟大多數的巴勒斯坦人都明瞭暴力衝突對進步發展毫無助益,目標就是希冀能建立自己的國家。

11月3日(星期四)

搭上巴士緩緩地離開約旦邊境,巴士在沙漠裡穿梭著,天氣頓時熱到受不了,不久便看到以色列的國旗在遠處飄揚,那一刻心情真是興奮極了,因為我終於來到一個充滿宗教色彩與歷史文化的國度,惟以色列的安檢超級嚴格,將近1個小時才抵達入境海關處,將行李托運走進安檢區,竟然身上所有的物品都得卸下(包括皮帶、鞋子),不過安檢處的那個以色列年輕女子真漂亮,還笑著問我的名字,我用羅馬拼音唸出自己的中文名字,她笑著說她聽不懂。通過這一關再走進去海關櫃檯,他們說還要再確認一下資料,故要我先到後方的休息區等候,才發現只要是外國觀光客都得如此,這也是為何以色列安檢嚴格的原因;同車的幾個外國旅客坐在那裡發呆、聊天、抱怨著…根本不知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在等候2個小時後,海關人員終於叫到我的名字,拿到護照後我便跟另外3位美國年輕女子道別,出去搭乘巴士前往耶路撒冷。
巴士先在沙漠公路穿梭著,不久便經過死海附近,我僅能用眼睛看著死海,這個極富盛名的觀光景點卻成為我人生中的一個遺憾,沒多久巴士便進入耶路撒冷市區,當時內心充滿悸動與感動,因為我曾夢想到這裡旅行已經想好幾年,終於在2005年的今天得以實現。由於抵達車站已經是下午16時,趕緊找間旅館將沈重的行李卸下,便在舊城區迷宮般的街道進行探索,現在秋季時分下午17時天色就開始昏暗,我也無法進行拍照,索性跑去城門區前的一家速食店點份餐吃,一個人坐在2樓享用著,這裡的天氣不似約旦酷冷,感覺比較溫暖些,晚上我不打算外出僅是在旅館裡看看書,同時計劃後續三天的行程與參觀景點。

11月4日(星期五)

昨晚真的沒睡好,因為同寢室的旅客一直在聽George Michael的歌,而且是音量很大聲,真是讓人無法忍受,另一位黑人也真厲害,可以跟他睡在同一寢室竟不會抓狂?上午我一個人在耶城的舊城區走走逛逛,大馬士革門、雅法門、哭牆等等景點都令我感動不已,後來沿著城牆外圍從大馬士革門走到雅法門,再買票走上城牆去瀏覽風景,這才對耶城總算有了概括地認識,亦對地理位置較能有所掌握,舊城區的巷道真容易讓初訪者迷了路,但這也是耶路撒冷舊城區很著名的特色。
因為今天是Shaba節日,幾乎所有的店家都關門不營業,隨便買了麵包和水當午餐吃,中午走到大馬士革門對面的車站詢問前往特拉維夫的巴士,某位先生告訴我前往特拉維夫的巴士在雅法門那邊,我便緩緩地往那方向走去,在接近雅法門前,有一位灰髮的中年西方男子走在我左邊,大約離我3公尺的位置,他的速度幾乎和我相同,我們同時要穿過雅法門而差點撞到,所以我就轉頭向他微笑以示歉意,然後主動開口問他:「You are visiting here alone?」因為這樣的一句話,開啟了我們在以色列的短暫友誼。
我告訴他明天要去特拉維夫,正要去找尋巴士的所在位置和查看時刻表,沒想到他竟熱心地協助我(他預計今晚要回去特拉維夫),後來我們走去一家店吃水果冰淇淋,只是冷冷的天氣讓我越吃越冷,吃完冰淇淋後我們再次走進舊城區,他帶著我到哭牆前,教我寫下願望作禱告並將紙條塞進牆縫,他說上帝會實現你的願望,後來我寫的一個願望真的有實現。另外,為了爬上屋頂參觀清真寺,他還問了許多當地人才找到那入口處,我們站在那裡吹著晚風、看著清真寺,在傍晚時分拍下一張極棒的照片,那是屬於我們珍貴的回憶,因為認識他才有機會可以更深入地瞭解耶路撒冷。

11月5日(星期六)

特拉維夫亦就是「湧泉山」(Hill of Spring)之意,象徵在過往廢墟上打造出來全新未來的希望,包含宗教氣息的雅佛舊城區(Old Yafo)和時髦購物商店的辛金區(Sheikin),特拉維夫主要的旅館區都位於地中海旁,整條海岸線排列著類似骨牌般的各級旅館,我和法國友人Didier沿著海岸線走到雅佛舊城區,享受溫暖的陽光與海風。
舊城區雅佛是最初人類聚落形成之地,據說上帝當年厭倦了世界上所有祂創造的生物之後,便將大洪水降臨世間,把一切洗刷乾淨後又重新開始;在大洪水消退而挪亞方舟(Noah’s Ark)停靠在亞拉臘山之後,挪亞的幼子雅弗找到一處愉悅而俯瞰海灣的山丘,便定居下來並命名為「雅佛」,這在希伯來語就是「美麗」的意思,故雅佛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城鎮之一,不僅深具舊約聖經的特殊意義,還蘊含千百年來的歷史事件和各類神話。今日的雅佛仍保有其東方風味,而且還帶有豐富多樣化的北非與中歐移民文化色彩。雅佛舊城區以鐘塔(Clock Tower)為起點,建於1906年,鐘塔的每一扇彩繪玻璃上都繪有一頁有關雅佛的歷史事蹟,非常值得參觀。這個舊城區我和Didier都很喜歡,深具觀光價值。
辛金區是以色列年輕時尚、左派世俗等族群的大本營,是最近幾年才被觀光客發掘出來,其中塔瑪咖啡館(Café Tamar)據當地人說已經存在很久很久,值得進去品嚐一杯香醇濃郁的咖啡,此外,辛金區也同時以領導流行的時裝設計風格聞名,臺拉維夫追逐流行的男女皆會在此炫耀他們最新的服裝與髮型。1980年代的特拉維夫促銷夜生活廣告是「永不停止的城市」(The City That Never Stops),顯示特拉維夫人始終自豪於他們的精力充沛,白天努力投入工作、晚上則努力投入享樂。

11月6日(星期日)

送Didier離開後,我搭乘巴士返回旅館繼續休息,check out後就打算返回耶路撒冷,畢竟耶城我尚未好好地參觀瀏覽,耶路撒冷是一個重要的旅遊觀光指標,我記得它是全世界網路票選出來最值得參觀的60個景點之第1名,而我本身對伊斯蘭教文化又極具興趣,理應要對這個城市有更深入的探索與認識。
耶路撒冷又稱為「黃金之城」(Golden City)、聖城(Holy City)、大衛城(City of David)或和平城(City of Peace),但很不幸的是,它卻是一個爭鬥衝突的城市。對猶太人來說,它是猶太國家和精神的中心,是以色列歷史的化身,是亞伯拉罕為上帝犧牲以撒的地方,是大衛的榮耀和所羅門建立聖殿的地方,更是猶太民族永恆的首都;對基督教徒來說,它是耶穌在世最後數日所待的城市,是耶穌最後晚餐、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又復活的聖地;對回教徒來說,它是「神聖的」,是穆罕默德騎馬昇天之地,所以是伊斯蘭教繼麥加、麥地那之後,第三個最神聖的城市。
耶路撒冷舊城區(Old City)就像是一座博物館、一座市集和各式各樣宗教聖跡所在地,舊城區裡有猶太、基督教、亞美尼亞和伊斯蘭教等族群聚居,舊城區和西耶路撒冷的主要通道就是雅法門(Jaffa Gate),這城門區域有許多較現代的景點,如:大衛之塔耶路撒冷博物館(Tower of David Museum of the History Jerusalem)、基督教資訊中心(Christian Information Office),從雅法門進入後約150公尺就是錯綜複雜的「市集」(Bazzar)狹窄入口,往裡面直走就進入阿拉伯露天市場。
西牆(Western Wall)是所有猶太文明最重要的一處遺跡,白晝或夜晚時刻都可以看到朝聖者、禮拜者與遊客聚集在此,這裡是耶路撒冷很重要的一個觀光景點,高15公尺的西牆是在希律王時期建築的厚實雕刻大石塊所構成,而埃及奴隸騎兵和土耳其人統治時期,再將其上端加蓋泥瓦磚石結構,但它其實不是聖殿本身的一部分,而是聖殿山西側僅存下來的一面石牆,因為是經歷羅馬人劫掠耶路撒冷之後,所殘留下來僅有的聖殿餘韻,因而激起了猶太人將近兩千年之久尊崇,猶太人群聚於此地悲慟聖殿被毀,因此這面牆也贏得勾起回憶的「哭牆」(Wailing Wall)的稱號。
最引人入勝的建築地標乃屬「聖石圓頂教堂」(Dome of the Rock),整座清真寺的外牆佈滿燦爛的大理石、馬賽克磁磚、彩繪玻璃,以及各類彩繪和書寫可蘭經文的石版,而在清真寺區同樣讓人驚嘆的是在石階頂端的圓拱形石柱群,依據傳說,在世界末日的最後審判來臨時,是用來懸掛度量人類靈魂的神秤。
根據考古學家的說法,無論是苦難路或是十字架受難有關的遺跡,都與史實不符,那古代真正的苦難路應是深埋在現在路面之下。苦難路以聖司提反門(St. Stephen’s Gate,又稱為獅門Lion’s Gate)為起點。導覽(Guided tours)通常是從朝聖客接待商場開始,建議觀光客可參加這類導覽,因為有一些耶穌駐足之地的古蹟,會被舊城區繁忙擁擠的人群所掩沒而不易發現,以下就介紹耶穌基督的受難之路:
第1站:即耶穌受審判刑之處,位於回教社區男孩學苑烏瑪里亞學校(Umariyah school)裡面。
第2站:耶穌揹起十字架之處,在受刑教堂(Church of Condemnation)與鞭笞教堂(Church of Flagellation)外面的街道上。
第3站:耶穌揹起十字架跌倒之處,苦難路穿過艾瓦街(El Wad)時的標示點還有一個石柱。
第4站:就是耶穌遇見母親瑪麗亞之處,這裡建有一座亞美尼亞天主教會哀慟聖母教堂(Armenian Catholic of Our Lady of Spasm),堂內地窖中有一片東羅馬帝國時期的古磁磚。
第5站:位於艾瓦街和苦難路的交叉口,是古利奈人賽門(Simon the Cyrenian)幫忙耶穌揹起十字架之處。
第6站:位於聖維隆妮卡之家(House of St. Veronica),是維隆妮卡以水瓶為耶穌洗臉之處。
第7站:是苦難路穿過露天堪艾塞(Khan ez-Zeit)市集並將其分為兩半,耶穌在此處第二次仆跌,這是傳說中的「宣判之門」(Gate of Judgement),因為耶穌從此地轉而被帶出城去釘十字架,亦是他的死刑被正式向民眾宣告之處。
第8站:就位於希臘東正教聖夏拉蘭波斯教堂(Greek Orthodox Chapel of St. Charalampos)之外。
第9站:位於哥普特教長(Coptic Patriarchate)宅第,也就是堪艾塞市集之外豎立有一根石柱標示,這是第三次仆跌之處。
第10站:進入聖慕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的右手邊階梯上樓會到達釘刑受難地,是耶穌被剝除衣物之處,地板上的馬賽克磁磚標示這個地點。
第11站: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之處。
第12站:十字架豎立之處。
第13站:耶穌屍身從十字架卸移之處。
第14站:位於教堂裡,亦就是樓下的主圓頂正下方。

11月7日(星期一)

上午8時醒來後外面正在下著雨,難怪昨晚睡覺時那麼冷,走到廚房泡了杯咖啡喝,一位黑人走進廚房說他也想要,並示意要我順便幫他泡,然後又問我有沒有食物可以吃?我的紙袋裡只剩下2塊麵包,他便直接拿1塊去吃,之後彼此閒聊幾句,我就不想理他而回到房間,雖然他試圖想跟我多聊幾句,抑或是他想要向我要些食物吃。
今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手中的明信片寄出去,在約旦寫好的幾張尚未寄出去,加上以色列的明信片,無論如何不能再拖延下去,憑著記憶走到曾經經過的Post Office,通過警衛的安檢後進到裡面(以色列的購物中心、商店、銀行、車站等都要先作安檢),許多當地人轉頭看著我這個外國人跟著一起排隊;以色列的郵政機關工作人員和台灣相似,皆是屬於「後宮型」的角色,呈現一副欠缺服務和熱忱的臉色,把明信片寄出去後,感覺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畢竟我的許多朋友都喜歡收到明信片,我也會想要製造驚喜給他們。走到舊城區至原先住宿的旅館預訂3天(因為單人房僅要40 Shekel),接下來幾天我都將住在這個城市,完完全全融入耶路撒冷的生活,中午我便出門撐傘去感受雨天的耶城。
舊城區依舊充滿觀光客,我爬到屋頂上吹著晚風、看著清真寺,我和Didier曾在這裡拍下一張很棒的照片,那天我們微笑著很久,心裡面想著我無法前往埃及的原因(因為迦薩Gaza走廊又發生暴動,巴士停駛),應該就是上帝要我回來重新認識耶城、重溫我們的回憶,明天突然想去第三大城海法走走,一直待在耶路撒冷會讓我沮喪。

11月8日(星期二)

按照預定的行程,今天旅遊的城市是海法(Haifa),從耶路撒冷先到特拉維夫,再轉車至海法,在以色列很習慣搭乘9-10人的迷你巴士,只要人數坐滿即可開車,但有時後會需要等上一段時間。
海法是以色列的第三大城,同時也是一座多功能的工業中心,長久以來是國家勞工運動浪潮,亦使它成為重要的藍領階級為主的城市,抵達海法已經是中午12時,在市區街道上隨意走走逛逛,沒有特別的事物吸引我,走到港口區拍了幾張照片後,便躲進一家店喝咖啡和吃三明治,海法雖然是第三大城,但主要是以工商業為主,不似耶路撒冷與特拉維夫有觀光價值,在海法待了2個小時後就搭上巴士離開,回到特拉維夫的中央車站又會讓我想起Didier,我僅是在車站附近恣意圍繞,等回到耶城已是傍晚5時10分,跑到Pizza店點2塊Pizza和一碗熱湯,要價36 Shekel(約台幣254元),耶路撒冷的物價也不算便宜。

11月9日(星期三)

持續在耶路撒冷舊城區遊盪,新城區比較沒有吸引我的地方,今天下午鼓起勇氣走到哭牆前面作了一番禱告,然後把紙條塞進牆縫,希望這唯一的願望可以很快實現。
明天就要離開以色列,突然感到有些不捨,在這裡住上好幾天,習慣這裡冰冷的空氣和吵雜擁擠的巷道,約旦、以色列之旅也將在此告一個段落,接下來,我要去香港拜訪David,希望旅程一切順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會員
    9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