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廁所、在荒地中上課:以色列的森林幼稚園(1)

2018/09/0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二月份出奇地出現了一天溫暖的冬陽,而在這一天,我們幼稚園一行20幾個幼教老師和行政人員來到了以色列的第一間森林幼兒園(Forest Kindergarten)
雖然名字叫做「森林幼兒園」,這間幼兒園卻是座落於以色列南部的沙漠區,海拔850公尺的Mitzpe Ramon。這裡的整年的氣溫,在零下4度到攝氏40度之間。和絕大多數的以色列幼兒園一樣。這裡一週上課六天,從早上8:00到下午1:30。
說是「幼兒園」,我們到達的地方卻像是某遊樂園的停車場或戶外休憩區。一片空地以及一些樹木,在照片上看起來極荒涼。這裡的是幼兒園星期日到星期四的「教室」,也是孩子和老師稱之為「基地」的地方。
極其荒蕪的教學園地。
看起來荒涼是荒涼,我們這一群老師可也是在沙漠中教學的老師們。而且「奇布茲教育」(Kibbutz)強調戶外體驗和散步、旅行。老師的工作之一是在社區內外尋找可以讓小孩安全且能自由探索的大自然空間。看到這個基地,大家都還是不自覺地發出驚嘆聲: 「啊!多麼好玩的地方啊!」
「森林幼兒園」的創辦人Ron在「基地」等著我們。星期五這一天是森幼小孩一週中唯一在室內的一天。「基地」空盪盪的,除了升火的痕跡之外什麼也沒有,完全看不出來這裡是「幼稚園」。Ron在地上舖著草席,大家坐了下來,拿出一些零食和飲料,他就開始談起他的創園經過。

想要「將人帶回大自然」

Ron出生在北特拉維夫,父母都有很成功的工作。他記得他小學時問父親的問題都是: 「你覺得最近應該要投資歐元還是美金?」。本來的人生計劃也是要開公司/新創/銀行界工作,一直到長大後,他去歐洲流浪了一年。那一年,他碰到一群決定用最少科技產品生活的人。他們自己蓋房子、不用電氣,可以自己動手的都自己動手,住在自然環境。
那一年的經驗重新啟動了他內心深處對於「人與大自然」的思考,以及對於自己未來的思考。他的父母當然跟很多父母一樣,覺得他像是「中邪」了。那時他父親到歐洲把他帶回以色列,要求他好好思考自己未來的工作,至少要養得了自己。
Ron自認自己不是教育人,一開始想找個可以帶人回到大自然的工作,像是導遊之類的。機緣巧合下,到了這裡一家幼稚園幫小孩上動植物課,他們在幼稚園的空地種植蔬果,他帶一些小動物到幼稚園讓小孩能夠有些接觸動物。接著,幼稚園也要求他帶散步課、帶小孩到空地或野地,告訴小孩如何辨視小動物的足跡、如何爬樹。
然後Ron開始有了把小孩完全帶離室內空間的想法。
幾年後因為班導要去生產,家長問他可以不可以先代理她的職位。接著班導產假過完後不想再回幼稚園工作,又有家長找上他,問他願不願意接下班導的位置——他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跨入了幼教體系。
Ron(中間者)與幼兒園老師們。
在他決定要成立「森林幼兒園」時,查看了網路。一查十分歡欣:「感謝Google,我第一次發現自己並不寂寞,已經有人把我的想法實踐出來。」他發現德國有這樣的機構後,自己寫信與他們連絡,並前往他們的幼兒園一起和師生過了幾天。回到以色列後,他找了支持他的家長與地方教育局人士一起幫忙,花了5年的時間,把幼兒園從一週一天在基地上課,到目前變成一週五天在基地上課。
問到Ron對於成立這樣一所幼兒園的核心考量時,他認為,就算現代社會生活已經和大自然生活脫離得很遠,大自然仍然是地球重要的一部份,是人類生活經驗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我希望小孩長大後走進大自然就覺得是回到家,知道如何和大自然相處。你們想想大自然是地球多大的一部份啊。如果我們養出來的孩子走進大自然就覺得很熟悉、很能適應,知道如何面對一切,那會帶給他多少自信?我也相信知道如何和大自然相處的人,會比其他害怕大自然的人有更多勇氣和信心面對陌生和未知的人生。」Ron 這樣說。當然,他不確定幼時的教育能夠在孩子長大進入體制後還留存多少,但他還是相信,幼時教育對於小孩的未來有決定性的影響。

以「可以怎麼做」代替「你不能那麼做」

「森林幼兒園」目前有35個孩子,從3歲-6歲混齡上課(小班到大班)。他們是受教育部和教育局補助的實驗教育幼兒園。每天早上8點「開園」,老師們會從室內區搬來幾個塑膠箱,其中之一裡頭是廚房用具和早餐食材,另一個是書本及上課所需教具和教材。在天氣變冷了之後,早上都會有老師堆好營火等小孩來臨。
8:00-9:00之間,小孩陸續到來,部份孩子跟老師們一起準備早餐,部份孩子則自由活動。9:15大家坐下來吃早餐和聊天,吃完早餐後小孩自己清理自己的餐具。接著是「相見歡」的時間,大家一起坐下來,老師用說話的方式帶入當天的教學內容和計劃,說明當天要做的事情。到中午之前,老師會依據季節、國家節慶安排一項到兩項的共同活動——有時是桌上活動,有時是過關活動,有時是離開基地到其他地方探索。
教學上盡量以「可以怎麼做」代替「你不能那麼做」。例如,爬樹、翻動野外的石頭,使用刀具削木頭...…等等,盡量給小孩使用工具探索和玩耍。12:30大家開始打包整理,下午留安親班的小孩組隊由老師帶回室內區吃中飯。其他小孩則在原地等候家長來接。幼兒園在下午1:00結束。

沒有廁所怎麼辦?

「森林幼兒園」沒有圍牆,新生入園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內心裡建立起活動範圍的界線。Ron提到創園五年來,只有一個背景很特殊的小孩讓他們花了一些時間讓他理解什麼是「活動範圍」,絕大多數的幼兒都可以很快建立起界限,而且還會彼此提醒。Ron的說法讓同事們非常驚嘆。在我們的幼稚園,校門並沒有上鎖,每年總是會發生小孩自己開了門就跑出去的事情。在完全沒有牆的狀況下,這裡的孩子是如何做到自律的?
我看著這個空曠的野地,以及這塊空地翻過去後的山林。在這裡,危險對於幼兒是觸手可及,也容易啟動警示系統。我想,其實是環境開啟了孩子的求生本能,讓他們知道遵守界限是必要的,這比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下告知孩子外頭是危險的容易多了。
「森林幼兒園」沒有廁所,所以小孩怎麼上廁所呢?Ron提到他們會畫出一區廁所區。至於大號則就是小孩自己挖洞或事後掩埋,然後插上小樹枝,這樣大家就會知道短期內不要再去碰觸。衛生紙則丟在他們準備的垃圾筒裡,不留在大自然中。
我們幼幼班的園長對於這個問題的實作非常好奇。因為就她的經驗,以色列幼兒脫尿布的時間較晚,而且到了三歲還是會有少部份的孩子偶爾尿便在褲子上。Ron回答,一開始他們會幫助小孩上廁所,有需要時會幫忙清洗。但在戶外上課,要對清潔程度妥協。「就算我們在軍中的戶外演習一樣,沒辦法想有自來水就有自來水可以使用。」
(待續)

所有圖片來源:吳維寧
編輯:熊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吳維寧
吳維寧
吳維寧,台灣雲林人,台大研究所畢業。曾任高中老師,教育部政次秘書。 十幾年前遠嫁到目前大多台灣人仍陌生的國度-以色列,在一個希伯來文字母都不懂的狀況下開始學習新的語言與新的文化。認真好奇的觀察猶太人的治國理念、生活態度與教育方式。深耕在地生活,腦子想得多,眼睛看得多,筆動得少。目前育有三女,為全職的幼教老師,並兼職導遊與翻譯。 位於歐亞非交界的以色列,是認識世界很好的一個窗口。這個國土面積與人口都遠不比台灣的國家,是個語言、文化、宗教、歷史傳統、現代文明的大雜燴,是中東唯一的民主國家,充滿矛盾衝突,也充滿積極樂觀的氣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