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的書食時光.或者書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間書店挺特別,位在竹北一處昔日的封閉型客家聚落、如今被成功改造為客家文化村的「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書店旁還有一畝水田、幾幢老紅瓦屋舍錯落圍繞。園區外圍則是新穎無比的高聳住宅,視覺上頗有超現實的衝擊感。書店本身的名字也特別,名叫「或者」,誠如現在的書店運營型態,它是獨立書店、但不只是一家單純賣書的書店,同時提供餐飲與展演空間,販售書籍、風格文具、音樂商品、吃食、知識分享、不定期表演展覽發表等各種不同型式的生活品味。

書店中央極美的一面書牆。是隔間、也是理想的書櫃。或站或坐在牆邊讀書找書、舒服又順手。

書店中央極美的一面書牆。是隔間、也是理想的書櫃。或站或坐在牆邊讀書找書、舒服又順手。

我的生活範圍與時間極大部分在台北,此刻來到竹北踏進或者書店,讓我對生活在此區的人們欣羨萬分。在台北究竟能上哪裡找到一家書店,從窗邊往外眺望,就可以看見插著秧苗的水田、結實累累的茂盛龍眼樹、大片可讓孩子們盡情奔跑的如茵綠地、還有舊日的老瓦屋? 似乎找不到。台北沒有一家書店能像「或者」,光是窗外風光,滿目盡是令人驚喜與舒心的風景。而書店裏頭的空間規劃與陳設也一樣融合當代與古典的元素。這家書店雖然不大、坐落在貌似衝突的新與舊之間,卻大器地演繹出完美的平衡。

一家書店到底要不要設置很多「座位」給進門的客人方便坐著悠閒閱讀呢? 如果在店內廣設座位並搞得很舒服,客人會不會只想坐著看免費的書、讀完心滿意足地把書放回架上、拍拍屁股走人但最終不出手買書? 如此一來,書店豈不是賺不了錢嗎? 如此現實的顧慮,的確也不無道理... 但,不設座位,對於行動不便、不堪久站的銀髮族、或懷孕準媽媽與年幼小朋友等客群,也是一種不友善與不便利。終究,書店裡,還是要備些座位吧... 至於怎麼設置、設置多少,就看各書店怎麼想怎麼規劃了。「或者」的樓面面積不算大、但其中的座位倒是不少,有擺放在角落的各式設計椅、也有隔間與空間較有規模的獨立座位區,都極有型有款且光淨舒適。就算不脫鞋入座、只是純經過與欣賞這些優雅的座位區,思緒與心情也能很快地沉靜下來。書是精神的食糧,這並非甚麼嶄新到了不起的說詞;相反地還有點老掉牙吧?! 或可說是已逐漸從許多自承早就離書本很遠、沒有閱讀習慣的多數當代人心中淡出。人們對於追逐品嘗滿足口腹之慾的美食比較在乎、而精神食糧相對地則是變得可有可無、無足輕重、彷彿丁點兒不吃也無所謂。若書店空間把書籍與吃食串連、並陳起來呢? 我始終不確定、也無法具體回答: 人們到底是會為了書、還是為了吃,而選擇踏入一家有書可讀、也有美食可嘗的實體店面。但倘若一手賣書、另一手賣吃的舉動,能讓人們更願意在一家書店逗留駐足、對書與閱讀的關注能更久更多一些,將精神食糧與實質的吃喝需求一石二鳥地填滿,我願意選擇相信與接受這是一個正向的運營機制。

書店一樓的精神食糧享用完後、我接著決定上二樓填飽肚皮。二樓的餐廳供應養生蔬食料理、也有酒水咖啡果汁與甜點。餐飲所選用的食材講究自然、友善環境也友善身心靈,空間規劃也如同一樓、秉持一貫的窗明几淨與簡約優雅,是容易讓人慢下來的舒心場域。我點了野菇燉飯,用麻油拌過的米飯被悶煮過的菇類香氣完美滲入,每一口飯、菇類與蔬菜咀嚼起來是自然的鹹香中又帶有微微甘甜。平時工作忙碌到吃飯總是匆匆到幾乎要嘗不準入口食物的滋味了,這一頓閒適又紮實的蔬食,真是及時拯救並療癒了我平時沒有好好善待的味蕾與脾胃...

我的野菇燉飯套餐。吃的到實實在在的菜根香、沒有人工甘味或過度繁複的烹煮與調味,越慢慢咀嚼越有滋味。

我的野菇燉飯套餐。吃的到實實在在的菜根香、沒有人工甘味或過度繁複的烹煮與調味,越慢慢咀嚼越有滋味。

飯後不忘來杯咖啡... 夏日炎炎,今年的熱非比尋常、一再挑戰人類耐熱極限。這讓我放下「只喝熱咖啡」的偏執,突破心防選了一款Iced Drop來消暑降溫。這一杯是冰滴咖啡、通寧水、微酸甜糖漬檸檬片的奇妙結合。

飯後不忘來杯咖啡... 夏日炎炎,今年的熱非比尋常、一再挑戰人類耐熱極限。這讓我放下「只喝熱咖啡」的偏執,突破心防選了一款Iced Drop來消暑降溫。這一杯是冰滴咖啡、通寧水、微酸甜糖漬檸檬片的奇妙結合。

在這裡,讀了書、吃了蔬食、也喝了風味絕妙的咖啡。還有努力一看再看窗外屋外的田園與老房舍風景。終日在都市裡打滾拚搏、值此身心緊繃與倦勤的時刻,能有一方去處如此收留並撫慰我,心中除了感動、也充滿感激。

從或者書店往外看,能望見一畝水田。書店旁有田、還有老瓦屋座落,是或者書店好幾個怡人的窗外景觀之中,最讓我戀戀不捨的其一。

從或者書店往外看,能望見一畝水田。書店旁有田、還有老瓦屋座落,是或者書店好幾個怡人的窗外景觀之中,最讓我戀戀不捨的其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黛瑩:) 今天剛好搜尋到你在痞客邦分享的「換個地方、再出發--SOSreader」這篇文章,覺得很感動,你完全把SOS當時看到問題想解決的那個過程寫出來。謝謝你,也希望你繼續喜歡在SOS上寫作:)
詹宇-avatar-img
2018/08/08
若想長時間看書,最好還是買回家慢慢讀,實體書店特別需要愛書人的支持,有看有買,書店才不會一間間收起來!
Diane Yang-avatar-img
發文者
2018/08/08
沒錯。所以離開這裡前,買了CD也買了書。這裡不打折扣戰,卻用實質的軟硬體服務讓人自然地願意消費。
avatar-img
Diane Yang的沙龍
100會員
149內容數
把親自走過、看過的藝文展覽收集起來。 把每一個展場上的感動與震撼記錄下來。
Diane Y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9/06
攝於森大青鳥、面向大安森林公園的座位區,背靠書海、眼前則是公園的成林綠樹。百坪空間、隱身大安森林公園對面超級豪宅「勤美璞真」二樓,甫於本月初開始試營運的森大青鳥,由青鳥文化制作與勤美璞真基金會合作打造、定調為都市裡的森林書店,前身是獨立書店真書軒。
Thumbnail
2020/09/06
攝於森大青鳥、面向大安森林公園的座位區,背靠書海、眼前則是公園的成林綠樹。百坪空間、隱身大安森林公園對面超級豪宅「勤美璞真」二樓,甫於本月初開始試營運的森大青鳥,由青鳥文化制作與勤美璞真基金會合作打造、定調為都市裡的森林書店,前身是獨立書店真書軒。
Thumbnail
2020/05/19
位在森³ sunsun museum角落裡,「一個人書店」。這是一間期間限定的書店... 時間、空間、座位都有限。但,若你有幸找到大隱於市的森³、推開門、走進「一個人書店」,入座、喝杯咖啡、讀上一本甚至好幾本書,感動與收穫、將遠超乎你所想像的無限。
Thumbnail
2020/05/19
位在森³ sunsun museum角落裡,「一個人書店」。這是一間期間限定的書店... 時間、空間、座位都有限。但,若你有幸找到大隱於市的森³、推開門、走進「一個人書店」,入座、喝杯咖啡、讀上一本甚至好幾本書,感動與收穫、將遠超乎你所想像的無限。
Thumbnail
2019/08/07
顧名思義,或者工藝櫥窗,蒐羅台灣與海外的創作能量振翅起飛中的多名工藝創作者的作品,讓這些作品在日常中的「作用」在店內靜好的空間各處、被適切地凸顯與發光,喚起人們對於器物使用及鑑賞的好奇初心、引導大眾有意識也有品味地選擇對自己最適切的日常生活器物。
Thumbnail
2019/08/07
顧名思義,或者工藝櫥窗,蒐羅台灣與海外的創作能量振翅起飛中的多名工藝創作者的作品,讓這些作品在日常中的「作用」在店內靜好的空間各處、被適切地凸顯與發光,喚起人們對於器物使用及鑑賞的好奇初心、引導大眾有意識也有品味地選擇對自己最適切的日常生活器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芭蕉圖書館,它是一家圖書館,也是一家書店、咖啡店,同也是一家旅店。而我在此地佇留的時光,它是以上的全部,更多的全部。
Thumbnail
芭蕉圖書館,它是一家圖書館,也是一家書店、咖啡店,同也是一家旅店。而我在此地佇留的時光,它是以上的全部,更多的全部。
Thumbnail
#彰化 #書集囍室 我專注比對地圖上的相對位置,在抵達目的地時還疑惑,書店呢?接下來一轉身,驚喜感瞬間炸開,只要一眼,不論是誰都能察覺這間獨立書店的氣宇非凡,當下迫不及待踏進門檻,平視一整排的論文叢刊,旁側整面書牆幾乎佔滿可是範圍,再抬頭,被樓中井環視,鵝黃柔光充斥整個空間......
Thumbnail
#彰化 #書集囍室 我專注比對地圖上的相對位置,在抵達目的地時還疑惑,書店呢?接下來一轉身,驚喜感瞬間炸開,只要一眼,不論是誰都能察覺這間獨立書店的氣宇非凡,當下迫不及待踏進門檻,平視一整排的論文叢刊,旁側整面書牆幾乎佔滿可是範圍,再抬頭,被樓中井環視,鵝黃柔光充斥整個空間......
Thumbnail
這間獨立書店雖然坐落於純樸的平鎮,但離熱鬧的中壢火車站只有步行15分鐘的距離,並不是太難抵達,因此也列入我這次的踩點行程之一。 三角窗的一二樓店面,整個牆面漆著漂亮的莫蘭迪色,大大的「苔癬視角」四個字清晰可見,門口擺了好幾盆大型植栽,是過路客也能輕易注意到的設計。
Thumbnail
這間獨立書店雖然坐落於純樸的平鎮,但離熱鬧的中壢火車站只有步行15分鐘的距離,並不是太難抵達,因此也列入我這次的踩點行程之一。 三角窗的一二樓店面,整個牆面漆著漂亮的莫蘭迪色,大大的「苔癬視角」四個字清晰可見,門口擺了好幾盆大型植栽,是過路客也能輕易注意到的設計。
Thumbnail
書店的存在,如同魔戒般的魅力,走進它,就會被其中的文藝氣息深深吸引,越是接觸越難抗拒,如同宇宙的黑洞,陷入其中。倘若,社區鄰里間的某個巷弄街角,有一間文人氣質的書店靜靜地待著,遠觀賞心近看悅目,自然沉澱散發舒適怡人的氛圍,將會是文明社會裡最迷人的角落。
Thumbnail
書店的存在,如同魔戒般的魅力,走進它,就會被其中的文藝氣息深深吸引,越是接觸越難抗拒,如同宇宙的黑洞,陷入其中。倘若,社區鄰里間的某個巷弄街角,有一間文人氣質的書店靜靜地待著,遠觀賞心近看悅目,自然沉澱散發舒適怡人的氛圍,將會是文明社會裡最迷人的角落。
Thumbnail
花蓮《一本書店》之旅 到一個地方,造訪一間獨立書店感受生活的方式。 前陣子在獨角獸閱讀李惠貞的臉書上,提過《一本書店》是他心中理想的書店。令我好奇,理想的書店會是什麼樣子。 實際去一次就知道了。 想拿起相機紀錄,不過書店也是主人的家,因此禁止攝影,改用畫圖表示。 書店臉書資訊
Thumbnail
花蓮《一本書店》之旅 到一個地方,造訪一間獨立書店感受生活的方式。 前陣子在獨角獸閱讀李惠貞的臉書上,提過《一本書店》是他心中理想的書店。令我好奇,理想的書店會是什麼樣子。 實際去一次就知道了。 想拿起相機紀錄,不過書店也是主人的家,因此禁止攝影,改用畫圖表示。 書店臉書資訊
Thumbnail
今天白天紫外線破表,新聞表示不適合待在戶外太久,但難得晴朗的好日子,到底該去哪裡呢? 我們先去了一趟觀光工廠,買了女兒愛吃的蛋捲之後,原本是打算打道回府了,正好想到最近一直想去的一間獨立書店似乎在附近,於是擇日不如撞日便前往造訪了! 不知道各位是否好奇我有沒有買書? 答案是沒有! 答案是肯定的!
Thumbnail
今天白天紫外線破表,新聞表示不適合待在戶外太久,但難得晴朗的好日子,到底該去哪裡呢? 我們先去了一趟觀光工廠,買了女兒愛吃的蛋捲之後,原本是打算打道回府了,正好想到最近一直想去的一間獨立書店似乎在附近,於是擇日不如撞日便前往造訪了! 不知道各位是否好奇我有沒有買書? 答案是沒有! 答案是肯定的!
Thumbnail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決定城市的高度。 浪漫、老派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 一起來探訪在2022還敢開書店的「一間書店」吧。
Thumbnail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決定城市的高度。 浪漫、老派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 一起來探訪在2022還敢開書店的「一間書店」吧。
Thumbnail
炎炎夏日何處去?在家人的推薦下,我們來到了位於捷運忠孝新生站附近的一間特別的書店,書店不賣書,只讓愛書人進來看書店的藏書,只需入場費100元,可待在這兒看書,自助區提供咖啡和飲料免費暢飲,每天從中午12:00開放到晚上20:00,
Thumbnail
炎炎夏日何處去?在家人的推薦下,我們來到了位於捷運忠孝新生站附近的一間特別的書店,書店不賣書,只讓愛書人進來看書店的藏書,只需入場費100元,可待在這兒看書,自助區提供咖啡和飲料免費暢飲,每天從中午12:00開放到晚上20:00,
Thumbnail
在台北究竟能上哪裡找到一家書店,從窗邊往外眺就可以看見插著秧苗的水田、結實累累的茂盛龍眼樹、大片可讓孩子們盡情奔跑的如茵綠地、還有舊日的老瓦屋? 似乎找不到。台北沒有一家書店能像「或者」,光是窗外風光,滿目盡是令人驚喜與舒心的風景。
Thumbnail
在台北究竟能上哪裡找到一家書店,從窗邊往外眺就可以看見插著秧苗的水田、結實累累的茂盛龍眼樹、大片可讓孩子們盡情奔跑的如茵綠地、還有舊日的老瓦屋? 似乎找不到。台北沒有一家書店能像「或者」,光是窗外風光,滿目盡是令人驚喜與舒心的風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