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都算滿意目前的住所,三房加兩套半衛浴,對於沒有小孩的夫妻來說已經足夠。隔壁住著一名英國老太太,七十多歲了,身型高瘦,笑容可掬,遇見鄰居總是率先打招呼,是社區裡受歡迎的人物。她的住房單位是一房一衛,前院種滿玫瑰花,不經意從陽台往下望,總會瞥見老太太修剪花瓣的佝僂背影。每個星期四晚上是老太太的女兒上門探望的日子,晚間與先生散步經過,聽見老太太和女兒談天說地,此起彼落的笑聲聽起來特別悅耳,我打從心裡羨慕。
我想到自己的母親。
母親說我小時候頗有個性,吃軟不吃硬,叛逆性極強,不過我的頑劣沒嚇退她,她還是認份的拉拔我長大,沒有棄之不顧或是早知如此便把我塞回去的惡劣念頭,好歹總是自己生的。母親老了,個性上的大毛病沒有,卻在世代年輕人普遍認為「老了要隨和」、「老人不要有意見」、「老了就要認份」的苛刻觀念中逐漸被貼上「老人」=「難相處」的標籤。關於個性差、難相處、衛生習慣不佳等等,用來審判老人的名目多到像一場不合適的相親檢討,可是那些所謂的「名目」在他們年輕時就存在,怎麼老了就被放大檢驗,當成不愛了的理由了?童年的我們再不受教,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呀。
傳統觀念裡,父母通常跟著兒子吃穿,若是同住有困難,租個小房子安頓,若是身患重病,那送就養老院「方便」些。跟女兒同住的例子較少,不合世俗,不合價值,跟女兒住,兒子沒面子;跟女兒住,父母面子沒了。但是事實證明女兒從小看著父母老去,對於他們的慣性瞭若指掌,比如口無遮攔、愛管閒事、神經質等等,而媳婦屬於半路殺出的「外人」,對婆婆的理解程度有點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除非具有通靈,否則很難理解婆婆吃飯為什麼掉飯粒、上廁所不沖水、流理台骯髒、偏袒,那確實十分考驗她們的耐心與修養。基於上述,父母跟女兒同住應該是比較合乎人性,不過認知上可行,實行上卻有困難,因為牽涉到財產分配、傳宗接代以及女婿的肚量。再說,克服了困難,難免不會牽涉出另一層關於女婿與岳母的戰爭。
小時候住在大宅院,常常看母親洗十多口人的衣服、煮十多口人的飯菜、整理十多口人共居的房子,同時負責小姑小叔的學費,偶爾出門打工貼補家用。現在的媳婦只能專心打理「自己」一家,頂多加養一兩隻不會頂嘴的寵物,小家庭格局於焉成形。或許是世代變遷太快,老天爺心疼舊式媳婦太苦勞,賦予新世代媳婦免於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權力,舊時大家庭長媳要扛的責任在這個世代反倒不合時宜了。
有一天我與先生站在陽台聊天,我說,「將來有一天媽媽願意來美國小住,我們換大一點的房子好不好?」他笑笑沒接話,但我知道他內心是願意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1會員
1.2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就在我以為生活能夠逐漸脫離文字,再沒有所謂的不平之鳴或感想需要被寫進電腦裡,被刊載在報刊雜誌,好友Y的問候簡訊恰好無聲飛進了我的手機裡,就在我坐臥Tiburon小鎮一家露天咖啡館與舊金山近程相望的時刻
總是這樣,在共同的時空裡分頭發生著各自的事。比如說,一九一○年對我的字面意義喚作民初,橫跨民清兩代的英雄小卒都在那一兩年冒頭或死去。
半前的某一天早上醒來,眼皮仍重,但是大腦已經醒得像外頭的天光,亮晃晃的,我暗嘆一口氣,在心中下了一個決定,就從今天開始吧。
我總是相信因緣,不管是人際關係、求職、教養、旅行或是財富。我常常覺得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也許透過努力,堅持信念可以獲得,但是也有很多東西不管多麼努力,多麼照三餐啃《秘密》這本書,終其一生也只能反覆失望。
八月中旬的某一天在住家旁公園散步,不經意發現小徑上躺著兩三片楓葉,當下沒意會,繞了兩三圈之後才驚覺,秋天來了。
不食人間煙火是吧?(等等,我點根菸) 冰箱只有蘋果和牛奶是吧?(等等,我剔個牙)
就在我以為生活能夠逐漸脫離文字,再沒有所謂的不平之鳴或感想需要被寫進電腦裡,被刊載在報刊雜誌,好友Y的問候簡訊恰好無聲飛進了我的手機裡,就在我坐臥Tiburon小鎮一家露天咖啡館與舊金山近程相望的時刻
總是這樣,在共同的時空裡分頭發生著各自的事。比如說,一九一○年對我的字面意義喚作民初,橫跨民清兩代的英雄小卒都在那一兩年冒頭或死去。
半前的某一天早上醒來,眼皮仍重,但是大腦已經醒得像外頭的天光,亮晃晃的,我暗嘆一口氣,在心中下了一個決定,就從今天開始吧。
我總是相信因緣,不管是人際關係、求職、教養、旅行或是財富。我常常覺得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也許透過努力,堅持信念可以獲得,但是也有很多東西不管多麼努力,多麼照三餐啃《秘密》這本書,終其一生也只能反覆失望。
八月中旬的某一天在住家旁公園散步,不經意發現小徑上躺著兩三片楓葉,當下沒意會,繞了兩三圈之後才驚覺,秋天來了。
不食人間煙火是吧?(等等,我點根菸) 冰箱只有蘋果和牛奶是吧?(等等,我剔個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小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爸爸都不在家,我媽告訴我,他在國外工作,媽媽說爸爸很努力賺錢,所以我們要好好的把爺爺奶奶照顧好。 奶奶是個很瘦、很美的老人家,她不太說話,常常穿著連身類似旗袍的洋裝,然後總是待在房間裡。我對她的印象很淺,因為奶奶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走了,對她的印象是:她每天都必須要喝一碗煲湯。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華人與澳洲父母養老觀唸的文章,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分享了不同文化下對於養老觀唸的差異和思考。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母親節的看法,以及對外婆的感謝和祝福。作者讚美了外婆的奉獻精神,並表達了對外婆身體健康的擔憂和希望。文章充滿了對外婆的愛和感激之情。
Thumbnail
當女性搬進婆家後,要面對的挑戰超過我們的想像。生活比想像中更加不便,甚至帶來更多的壓力。分享在婆家感受有些誇大,但卻是真實的感受。衣帽間、倉庫、廚房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家庭和個人空間的重要性。希望有相同經驗的人不會孤單,直到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搬出去!
Thumbnail
我的奶奶在我父親十歲的時候因病去世,對於她的了解我皆從父親和姑姑們的描述。因此我對她有一定的印象存在。    奶奶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但是在那個對於男性子嗣重視的年代,女性結婚後通常視為夫家中心。爺爺和奶奶因為媒妁之言而結婚,也是彼此的二婚。當時爺爺已經有五位孩子,這對奶奶而言是一項很大的挑戰,該如
Thumbnail
我有一個阿姨,從我有印象以來,我們家和她們家就住在附近,小時候我們家買房子跟她家住在隔壁棟,後來搬到另一條路上我們又跟她住在樓上樓下,我問我媽為什麼要住這麼近,我媽說這樣姐妹可以互相照應,畢竟我媽小時候,姐姐都很照顧她,現在離鄉背井出外工作,住附近外婆來也方便。後來我出社會後,阿姨有段時間住香港,就
我以前總覺得老天爺對我的母親相當不公平,姑且不論年輕時艱苦的生活擔子,退休之後,本來天天去爬柴山養生,過了幾年舒心的日子,假日我也會陪著去,還想著,以後我退休也要天天爬山,如此山中無歲月的清新生活,實在太美好了。有時,我們找個附近有森林遊樂區或郊山路線的飯店渡假,天還沒亮,母親早已走了一趟回來等著大
難得在我訪視的個案中會讓我心情輕鬆愉快的,今天這一案就是其中之一。 這一案是個案本人申請長照服務,這位長輩很健談也很樂觀,或許年輕就做生意的關係,所以即便年邁也是一樣盡可能自己來,但也不會很固執,在訪視過程中看到長輩的樂觀,也感到欣慰。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小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爸爸都不在家,我媽告訴我,他在國外工作,媽媽說爸爸很努力賺錢,所以我們要好好的把爺爺奶奶照顧好。 奶奶是個很瘦、很美的老人家,她不太說話,常常穿著連身類似旗袍的洋裝,然後總是待在房間裡。我對她的印象很淺,因為奶奶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走了,對她的印象是:她每天都必須要喝一碗煲湯。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華人與澳洲父母養老觀唸的文章,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分享了不同文化下對於養老觀唸的差異和思考。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母親節的看法,以及對外婆的感謝和祝福。作者讚美了外婆的奉獻精神,並表達了對外婆身體健康的擔憂和希望。文章充滿了對外婆的愛和感激之情。
Thumbnail
當女性搬進婆家後,要面對的挑戰超過我們的想像。生活比想像中更加不便,甚至帶來更多的壓力。分享在婆家感受有些誇大,但卻是真實的感受。衣帽間、倉庫、廚房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家庭和個人空間的重要性。希望有相同經驗的人不會孤單,直到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搬出去!
Thumbnail
我的奶奶在我父親十歲的時候因病去世,對於她的了解我皆從父親和姑姑們的描述。因此我對她有一定的印象存在。    奶奶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但是在那個對於男性子嗣重視的年代,女性結婚後通常視為夫家中心。爺爺和奶奶因為媒妁之言而結婚,也是彼此的二婚。當時爺爺已經有五位孩子,這對奶奶而言是一項很大的挑戰,該如
Thumbnail
我有一個阿姨,從我有印象以來,我們家和她們家就住在附近,小時候我們家買房子跟她家住在隔壁棟,後來搬到另一條路上我們又跟她住在樓上樓下,我問我媽為什麼要住這麼近,我媽說這樣姐妹可以互相照應,畢竟我媽小時候,姐姐都很照顧她,現在離鄉背井出外工作,住附近外婆來也方便。後來我出社會後,阿姨有段時間住香港,就
我以前總覺得老天爺對我的母親相當不公平,姑且不論年輕時艱苦的生活擔子,退休之後,本來天天去爬柴山養生,過了幾年舒心的日子,假日我也會陪著去,還想著,以後我退休也要天天爬山,如此山中無歲月的清新生活,實在太美好了。有時,我們找個附近有森林遊樂區或郊山路線的飯店渡假,天還沒亮,母親早已走了一趟回來等著大
難得在我訪視的個案中會讓我心情輕鬆愉快的,今天這一案就是其中之一。 這一案是個案本人申請長照服務,這位長輩很健談也很樂觀,或許年輕就做生意的關係,所以即便年邁也是一樣盡可能自己來,但也不會很固執,在訪視過程中看到長輩的樂觀,也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