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北京] 牛街裡的法源寺(2018.0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漫天飛舞的柳絮

漫天飛舞的柳絮

“旅行最美的不是大山大水名勝古蹟,而是那一點一滴歲月的痕跡”

牛街是第四天(星期二)的行程,也是最貼近市井生活的地方,現在回想起來,也是這趟行程最值得紀錄回味的一天。

raw-image

出了四號地鐵宣武門站,沿著廣安門內大街直行,路上這位大爺硬是逆向而行,我站在路旁看著他,無視刺耳喇叭聲與迎面而來的汽車,像鮭魚一般勇往直前,旁邊的騎士似乎也習慣這樣的行為,只有我這來自台灣的老姑娘稀奇地看著並且拍下這一刻,十足鄉巴佬的模樣。

我和小姑娘牽著手走在寬大的人行道上,路旁改裝過的電動三輪車又吸引了我的目光,三輪平穩,裝上有設計感的外廂,老人代步或接送學童,輕巧又方便,十分有趣。

約莫十分鐘,抵達牛街超市,一個對我們來說十分特別的地方,多樣的葡萄乾與大顆的紅棗,在台灣沒看過的似八寶飯的甜糕與各式甜點,還有超市中穿著白衣戴著小方帽的回教男性,兩地迥異的飲食與穿著,在在提醒我們:這裡真的不一樣。

raw-image
raw-image

我們帶著買好的甜糕與驢打滾到附近公園享用,然而母女三人吃了幾口後決定丟掉,口味不合呀!小姑娘想上廁所,公廁維修中,循著路人指示,轉進小區中尋找最近的公廁,也意外地看到回教的敬老院,也是我們在北京看到的第一所敬老院,再沿著小區走下去,一片片柳絮躺在地上掛在樹上,像棉花一樣,北京人的平常,正是我們眼中的風景。

下一個目的地是法源寺,在找尋法源寺的途中,經過一間間掛著牛羊身軀的房舍,方才抵達法源寺,這麼毫無遮掩地看著牛羊吊掛著,只有震撼得以名之,清淨佛寺門外竟是被宰殺的眾生,兩極化的門裡門外,似乎正訴說著什麼。

法源寺,又名憫忠寺,唐貞觀十九年(西元645年)為紀念征遼陣亡將士而建,西元696年完成,武則天賜名憫忠寺,之後經過幾次毀損重建,文化大革命時幾乎破壞殆盡,1978年才恢復宗教用途,並建立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也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剎。

法源寺

法源寺

一見法源寺,那幽靜立刻吸引了我,坐在樹下吃紅棗聽風聲鳥聲看樹影,沒有熙來攘往的人群鼎沸聲,只有清靜閒逸,似乎真能讓人明心見性,不墮紅塵。

raw-image

寺內有石碑數座,年代已然久遠,許多字已不可辨識,石碑是原本就在此處還是從別的地方移來?石碑有什麼樣的故事?查詢一下,原來石碑大多是在講述法源寺歷史,有的是皇帝的諭旨,看著斑駁的石碑及其上的繁體文,有種雖遙遠卻沒有距離的感覺。

raw-image

法源寺的建築很是樸實,沒有浮誇的色彩,沒有象徵權力的妝點,如同多數眾生的樣貌,至於內裏有些什麼,能給人什麼感悟,就因人各異了。帶著崇敬的心離開法源寺,它的靜是有千年根基的,訴說的故事是給有緣人聽的,喜歡它的,也必是有緣人。(更多法源寺導覽請看每日頭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曾箏
62會員
361內容數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曾箏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旅行最珍貴的地方在於與當地人互動,知道他們所思所想,讓旅行有了深度與延伸空間。 #集美學村 是網紅打卡點,避開中午熱情的太陽後,我們搭乘地鐵前往,從文灶站到集美學村站,單程票價人民幣5元,到了集美學村,路上有攤主推銷騎行電動車,説光靠步行要走3小時以上,我們覺得走多少算多少,沒有一定要走完,旅行本
Thumbnail
2025/04/30
旅行最珍貴的地方在於與當地人互動,知道他們所思所想,讓旅行有了深度與延伸空間。 #集美學村 是網紅打卡點,避開中午熱情的太陽後,我們搭乘地鐵前往,從文灶站到集美學村站,單程票價人民幣5元,到了集美學村,路上有攤主推銷騎行電動車,説光靠步行要走3小時以上,我們覺得走多少算多少,沒有一定要走完,旅行本
Thumbnail
2024/10/14
離0KM山物所7分鐘的距離,有另一群日式房舍,是日據時期的監獄口刑務所官社,戰後法務部宿舍名為華光社區,2013年登記為歷史建築,2018年開始修復,2022年9月「榕錦時光生活園區」開幕,文青風十足,類似台中幾個眷村文化景區活化風格。 我們沒有特別研究要看什麼,基本上是看到什麼逛什麼,轉角的興波
Thumbnail
2024/10/14
離0KM山物所7分鐘的距離,有另一群日式房舍,是日據時期的監獄口刑務所官社,戰後法務部宿舍名為華光社區,2013年登記為歷史建築,2018年開始修復,2022年9月「榕錦時光生活園區」開幕,文青風十足,類似台中幾個眷村文化景區活化風格。 我們沒有特別研究要看什麼,基本上是看到什麼逛什麼,轉角的興波
Thumbnail
2024/10/13
早就想去,但人多天氣熱,遲至今天才覺得是好時機,前去一探究竟。 原以為就算不是遊人如織,也不會是人煙稀少,沒想到,我遇到了,心裡是開心的。 0KM山物所是百坪日式老宅,2006年登錄為文化遺產,由林業署修復完成,之後勤美集團取得10年經營權,2024年3月開幕,目標是成為城市居民的森林登山口,同
Thumbnail
2024/10/13
早就想去,但人多天氣熱,遲至今天才覺得是好時機,前去一探究竟。 原以為就算不是遊人如織,也不會是人煙稀少,沒想到,我遇到了,心裡是開心的。 0KM山物所是百坪日式老宅,2006年登錄為文化遺產,由林業署修復完成,之後勤美集團取得10年經營權,2024年3月開幕,目標是成為城市居民的森林登山口,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看看在地人的眼中的「萬華」,品味他們生活和文化,一窺不同的龍山寺。 前身在日治時期是「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馬蹄形的市場主建物平屋頂由鋼筋混凝土樑支撐,牆體為加強磚造。後經過整修後煥然一新並活化空間,成為了分享、共創和展覽交流,是不同族群交會的場所而不在只是老舊的古蹟。
Thumbnail
看看在地人的眼中的「萬華」,品味他們生活和文化,一窺不同的龍山寺。 前身在日治時期是「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馬蹄形的市場主建物平屋頂由鋼筋混凝土樑支撐,牆體為加強磚造。後經過整修後煥然一新並活化空間,成為了分享、共創和展覽交流,是不同族群交會的場所而不在只是老舊的古蹟。
Thumbnail
這次要介紹的是位於高雄仁武的古嚴寺,寺廟位於大馬路旁的巷弄中,並不是很難找,這個寺廟的名稱有其意義,古,很久很久以前,嚴,就是莊嚴,其意義為要找回我們本來具足的佛性,那份清淨莊嚴,這是一座用於修行的佛寺
Thumbnail
這次要介紹的是位於高雄仁武的古嚴寺,寺廟位於大馬路旁的巷弄中,並不是很難找,這個寺廟的名稱有其意義,古,很久很久以前,嚴,就是莊嚴,其意義為要找回我們本來具足的佛性,那份清淨莊嚴,這是一座用於修行的佛寺
Thumbnail
2021.11.21 除了陪兒子拍照取景,還有另一個行程是屬於我的。 逛書店。 書店位於新加坡中央商業區 (CBD) 及其左鄰的牛車水 (Chinatown) 西側,算是在島上的正南,離我們中午用餐的餐廳大約2公里,於是散步過去。
Thumbnail
2021.11.21 除了陪兒子拍照取景,還有另一個行程是屬於我的。 逛書店。 書店位於新加坡中央商業區 (CBD) 及其左鄰的牛車水 (Chinatown) 西側,算是在島上的正南,離我們中午用餐的餐廳大約2公里,於是散步過去。
Thumbnail
冬日寒風刺骨,即使早早就見到路牌上標示「新城鄉」三個大字,我們還是騎了約莫半小時的機車,才終於抵達厚雲堆積下的新城村。 女友想去練習曲書店看看,店內的書籍只借不賣,而她也有朋友時常在店裡擔任課後輔導的老師,我們把車停靠在店旁大樹下⋯⋯
Thumbnail
冬日寒風刺骨,即使早早就見到路牌上標示「新城鄉」三個大字,我們還是騎了約莫半小時的機車,才終於抵達厚雲堆積下的新城村。 女友想去練習曲書店看看,店內的書籍只借不賣,而她也有朋友時常在店裡擔任課後輔導的老師,我們把車停靠在店旁大樹下⋯⋯
Thumbnail
基隆市仁愛區劉銘傳路這一條狹小道路中兩旁有許多舊公寓大樓,劉銘傳路卻有著通往小百岳紅淡山必經之路。蓮法寺則是劉銘傳路中一間有歷史廟宇。有人以這樣來形容蓮法寺廟「蓮法寺紅顏未老、依然香煙繚繞」殘破中那種頹勢感覺。 基隆市仁愛區蓮法寺相關資訊:: 地址: 基隆市仁愛區劉銘傳路29號 電話: 備註:
Thumbnail
基隆市仁愛區劉銘傳路這一條狹小道路中兩旁有許多舊公寓大樓,劉銘傳路卻有著通往小百岳紅淡山必經之路。蓮法寺則是劉銘傳路中一間有歷史廟宇。有人以這樣來形容蓮法寺廟「蓮法寺紅顏未老、依然香煙繚繞」殘破中那種頹勢感覺。 基隆市仁愛區蓮法寺相關資訊:: 地址: 基隆市仁愛區劉銘傳路29號 電話: 備註:
Thumbnail
登上山門後氣勢壯觀的奔龍庭,穿過中門後十牛之庭映入眼簾,紅橙金綠奪目漸層,綠苔上舖
Thumbnail
登上山門後氣勢壯觀的奔龍庭,穿過中門後十牛之庭映入眼簾,紅橙金綠奪目漸層,綠苔上舖
Thumbnail
黃沙漫漫中頂著風暴,雙手交疊護住眼睛,僧人模樣的旅人在取經路上,步步艱辛,沙塵抹平了他曾經努力的痕跡,歷史只會記載『西天取經歷時幾年。』不會有人注意數十年風霜哪怕是走一步都不容易,過程辛苦艱難,但總有路,也還有腳,就繼續走吧。老屋保存亦如是。
Thumbnail
黃沙漫漫中頂著風暴,雙手交疊護住眼睛,僧人模樣的旅人在取經路上,步步艱辛,沙塵抹平了他曾經努力的痕跡,歷史只會記載『西天取經歷時幾年。』不會有人注意數十年風霜哪怕是走一步都不容易,過程辛苦艱難,但總有路,也還有腳,就繼續走吧。老屋保存亦如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