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1
除了陪兒子拍照取景,還有另一個行程是屬於我的。
逛書店。
書店位於新加坡中央商業區 (CBD) 及其左鄰的牛車水 (Chinatown) 西側,算是在島上的正南,離我們中午用餐的餐廳大約2公里,於是散步過去。
從碼頭一帶向西,經過新加坡最有名的攤販市集老巴剎(Lau Pa Sat),維多利亞風的食閤裡裡頭滿滿的美食,因為疫情管制少了人潮 ,市集外一字排開的沙嗲亭全由木片搭製而成,每一個攤子掛著不同的花布,其中幾攤的印度老闆正在升火,待我們回程時整條街已擺桌設椅聚集了許多食客,炊煙召喚我們再訪。
新加坡中央商業區最有名的攤販市集老巴剎(Lau Pa Sat)
老巴剎旁的沙嗲街,一字排開的沙嗲亭全由木片搭製而成。
隨興取道牛車水,雖然只走其中直落亞逸(Telok Ayer)一小區域,也還沒仔細研究過什麼景點,卻已能感受城中特色,有歷史感的華人老醫院現在空間已被活化成餐廳;新加坡地區最古老的道教廟宇天福宮(媽祖廟)與1820年代由首批南印度穆斯林打造的清真寺納哥德卡殿(Nagore Durgha Shrine)比鄰而居,融合了東西特色的粉紅色清真寺秀麗雅致,同一個視線的旁邊飛進華族廟宇的飛燕廟簷和跪拜擲筊杯的虔誠信徒,是很有趣的畫面,更讓人感受新加坡日常生活裡的多元文化融合。
清真寺納哥德卡殿(Nagore Durgha Shrine)
我拍吸引我的的建築物,兒子也拿起手機拍照,看到跟同學同名的街道,他就把街牌拍起來傳給同學看,新加坡許多地名、路名都是依據殖名時期的統治者命名;有的時候,他拍下一些有趣的街景傳給台灣的同學聊幾句;也有一些讓我和老公很崇拜兒子的時刻,是兒子跟我們解釋某些字源如何與建築物的特色相呼應,比如一棟(或者應該說三棟)住宅不僅高聳入雲宵,彼此之間居然還有高低兩層空橋相連,而建物的名字就叫"Pinnacle",或是他對一棟整幢被綠植包圍住的飯店的簡單評語,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兒子是省話一哥,我們都覺得他偶爾發表的意見真是精闢入裡,值得句句收藏。
兒子對我說:「走在這裡,讓我想起我們全家在台南孔廟旁一帶走路的感覺,我想念台灣。」
我們常常如此,在一地思憶起另一地。今日的印象疊上過往的記憶,產生更強烈的情感連結;而今日的經驗,會引領我們走向什麼樣的未來? 兒子女兒將來又會在哪個城市哪條街道上,憶起今天我們牽著他們的手踩過的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