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目擊》: 看戲就是一種間接殺人的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寧願看致命目擊,也不願看北風和與神同行?

致命目擊的故事令人不寒而慄,講述有一名年輕女子被歹徒追殺將其殺害的過程中,主角韓尚勳(李星民 飾)在自家目擊到了這殺害的過程,可是他卻不敢報警或是做任何搶救的動作,因為他深怕自己也掉入了危險之中。
不過韓尚勳在目擊的當下,依然被歹徒給注意到,所以歹徒殺了韓尚勳之外的目擊者,最後盯上了他,而韓尚勳因深怕被殺而不敢跟警方合作,只能一天一天活在殘酷的心靈愧疚中,瞞著警方與妻子小孩之間繼續閃躲殺手。
之前就指導過《駱駝言》與《那天的氛圍》兩片長片的曹圭章導演,這次指導以兇殺為類型的《致命目擊》,也是他第一部的商業類型電影。在韓國週票房以643萬韓圓賣贏了蟬聯兩週票房冠軍的《與神同行2》,還有以南北韓驚悚諜報戰為主題的高成本大作《北風》。
至於為什麼在韓國境內大家寧願看致命目擊,也不要看入圍釜山影展多項獎項的北風? 也不願意繼續看製作規模有如好萊塢電影的《與神同行2》呢? 這就證明現在韓國觀眾都是很聰明的,電影不是只要做大成本商業片,或者是得影展青睞的得獎電影,就能夠得到觀眾的興趣。電影如果要吸引人,最重要的還是"電影的內容" 這似乎是百年不變的道理。
那這部電影內容是什麼? 有這麼吸引人嗎? 只能說它清楚闡述了黑暗心理學,也就是社會心理學裡面講的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當你完全看懂這部電影在講的事情之後,絕對會感到不寒而慄。


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


旁觀者效應是社會心理學書上面經常出現的名詞,簡單來說就是個人意識行為,會因為團體集體意識而被遷就,例如我原本想做一件事情,但因為普羅大眾都不做,所以我也被影響而不敢做。
旁觀者效應這名詞,最早是起源於1964年的 Kitty Genovese 兇殺案,說明當時在皇后區有一名叫Kitty Genovese的19歲年輕女孩,被一名叫溫斯頓(winston)的男人在一條小街上被行刺強姦後倒在地上血流不止,可是卻沒有半個人願意出來救她,是等了好一段時間後,才終於有人叫救護車。但是她卻因為傷勢太嚴重,又過了搶救的黃金時段,所以在送往醫院的路上就被宣告不治,得年19歲的生命就這樣無緣無故被斷送掉。
而當時流傳大街上一共有38個人曾看到kitty被溫斯頓行刺的過程,但沒卻有半個人肯伸出援手,一直到最後歹徒逃走了,kitty快一命嗚呼的時候才有人叫救護車報警。而且當時歹徒因為怕被發現還分成2次的行動,第一次只是在kitty背後桶3刀,而kitty因為大喊救命而被鄰居聽到,使歹徒怕被發現所以就先撤退,此時kitty就滿身的走到自家公寓樓下的門口,可是卻發現門竟然是鎖的進不去,而身受重傷的她最後體力不支倒在地上。
她倒在地上的將近十分鐘左右,她拼命喊叫都沒有半個鄰居出來救她,直到歹徒又回來在她身上又捅好幾刀,之後強姦她後再把她身上的49美元拿走。據說在這過程,在公寓裏面有幾戶人家因為聽到kitty的叫聲,有開燈往窗戶外看一下,但發現竟然是兇殺之後,又馬上關燈回房去。重點是kitty遇害之後,還整整等了半小時,都還是沒有一戶人家出來救她,最後是一名軍人發現她之後才叫救護車,但已經為時已晚,kitty已回天乏術。
這件事件發生之後,就有記者宣稱當時有38人在現場有目睹到kitty被殺的過程,但實際去訪問這些鄰居,頂多就有人承認說有聽到類似夫妻吵架的吵鬧聲就含糊其詞的帶過這件事。而這記者就很看不慣這些冷漠的鄰居,所以寫了一本叫《38位目擊者》的書,才證明真的有這38個冷血鄰居袖手旁觀。但最後這件事情被'紐約時報"查證只是證據不足下的杜撰,真實性到現在還沒有得到全面的認可。到底有沒有這38個可怕冷血鄰居,依然是個謎。
不過這件事情發生之後,有些心理學家還是有把這件事情當真,所以就開始研究為什麼有人都目擊到凶殺案了,還不肯出伸出援手? 最後這些冷血鄰居的行為被心理學家總稱為一個名詞,也就是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不是這些人冷血,而是因為旁觀者太多了,所以當下真的想出手相救的人就會認為這件事應該不要出手才對。
如果旁觀者越多,就越不會有人敢出手相救,因為不肯出手的人很多,所以即使是人命關天的事,也不要當出手的那個人,因為怕不一樣。
致命目擊這部電影,也是完全聚焦在旁觀者效應這心理學上,只是電影很明確地給主角韓尚勳一個不敢出手的理由,就是怕犯人發現他,所以他不敢伸出援手,給了讓觀眾能去同理他處境的機會。
由郭時暘是飾演的殺人犯,最後被警方查證他的殺人動機是沒有理由的,就只是單純想殺人。如果這部電影只是單純講一個殺人犯多變態,多冷血的話,這部電影也就只是個人性黑暗面的普通作品而已。可是導演曹圭章卻把電影提升到另一種層次,也就是他讓韓尚勳最後在公寓中間大喊救命的這場戲,韓尚勳大喊好幾聲都沒人肯探頭出來看。
而原來我們每天都在跟這些冷血鄰居住在一起,這是不是更可怕!? 原本以為可怕的只有兇手,但實際上大家都很可怕。
旁觀者效應是只要身為人都會有的弱點

旁觀者效應只要是身為人,都一定會有的特質。你是否有曾經想做一件事情,但因為大家都不敢做所以自己也不敢做的經驗? 如果有那恭喜你跟電影後段那冷血公寓裡面住的冷血鄰居,其實也是同一種人。

重點是! 誰不可能有這種經驗啊? 根本所有人都會這樣吧? 所以我才說這部電影如果要主張人性本惡的論點,那真的是在精準不過的了。如果你只是覺得電影後段只是導演單純罵鄰居冷血無情的話,那就太小看他了。他用這故事告訴大家,即使1964年的kitty事件在你家身邊發生,你幾乎也是有很大的機率不敢出手相救,而成為冷血鄰居,成為那明哲保身而看戲的人,因為我們心理上都有這種弱點,而且是實實在在的有心理學證明的論述。


歡迎來到逛逛我粉絲團 : 無的存在空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186內容數
已經習慣每週上電影院2到5次的習慣。講實話,以新電影來說,真的能入我心的還真的蠻少,如果有,我願意寫影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叛逆之神 : 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 年僅24歲因一場車禍命喪黃泉,比李小龍、瑪麗蓮夢露、珍·哈露、這些英年早逝的電影明星更早夭。一生中只演過3部電影就成為影史上不巧的傳奇。他到底演
  叛逆之神 : 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 年僅24歲因一場車禍命喪黃泉,比李小龍、瑪麗蓮夢露、珍·哈露、這些英年早逝的電影明星更早夭。一生中只演過3部電影就成為影史上不巧的傳奇。他到底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儘管在全球化OTT平台上K-Contents勢如破竹,許多人可能因為看過《屍戰朝鮮》或《魷魚遊戲》,而選擇繼續嘗試「韓國製造」,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因某位韓國演員的名氣而買單整部作品。
Thumbnail
在方格子故事系列,喜愛寫短文的我,看到〔都市懼集〕以每部約5-10分鐘,極短篇頗為驚豔,影集共34部都市傳說,動員78位明星分別演出。沒有任何鬼魅出現,只有人性黑暗面,匪夷所思的讓人毛骨悚然。 劇情圍繞在都市人們心中,潛藏的害怕、恐懼、憤怒,以及過於樂觀、合群、自責、放縱、不滿足,而引出心裡黑
Thumbnail
          作者:抱城     作品:【驚悚短篇】夜逃亡    類型:黑暗、寫實、控制、懸疑、驚悚   我想,恐怖情人的題材大家都不陌生,無論是改編自社會案件或自身靈感創作,這類題材總是容易讓人不寒而慄,因為現實中,我們都有可能會成為受害者。   筆者將第一章就勾出了主角經受過什麼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88元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她死了 劇情:房產經紀人具正泰(卞約漢 飾),喜歡觀查別人,更利用職務之便進入對方家裡,並偷窺別人的生活;在遇到社群媒體網紅韓素拉(申惠善 飾),便開始觀察她。某天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金英夏的「殺手故事」沒有月黑風高,有的只是平凡、普通的韓國現代生活,而隱藏在生活的瑣碎裡的殺手卻恰好因此離我們更近。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學已對推理懸疑小說深感興趣,對於「謀殺、兇手、不在場證明、動機」這些內容可謂習以為常(?)。隨著我對此題材深入挖掘,自然會接觸到犯罪紀錄片。 我才發現自己無法克服紀錄片帶來的驚悚感。每看到案中的真實場景,尤其兇手和受害人的相片都會勾起我強烈的不安。我就開始恐慌:「嘩嘩嘩,兇手的面容太清晰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倘若是有追過韓劇《信號Signal》和電影《殺人回憶》的小夥伴,相信對於“華城連續殺人命案”這個驚悚的社會案件肯定不陌生。 嫌犯犯案的期間落於西元1986-1991年。 在那個民風淳樸且保守的年代,發生了如此轟動的案件,就連警方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抓到歹徒,難免人心惶惶。 由於當時沒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儘管在全球化OTT平台上K-Contents勢如破竹,許多人可能因為看過《屍戰朝鮮》或《魷魚遊戲》,而選擇繼續嘗試「韓國製造」,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因某位韓國演員的名氣而買單整部作品。
Thumbnail
在方格子故事系列,喜愛寫短文的我,看到〔都市懼集〕以每部約5-10分鐘,極短篇頗為驚豔,影集共34部都市傳說,動員78位明星分別演出。沒有任何鬼魅出現,只有人性黑暗面,匪夷所思的讓人毛骨悚然。 劇情圍繞在都市人們心中,潛藏的害怕、恐懼、憤怒,以及過於樂觀、合群、自責、放縱、不滿足,而引出心裡黑
Thumbnail
          作者:抱城     作品:【驚悚短篇】夜逃亡    類型:黑暗、寫實、控制、懸疑、驚悚   我想,恐怖情人的題材大家都不陌生,無論是改編自社會案件或自身靈感創作,這類題材總是容易讓人不寒而慄,因為現實中,我們都有可能會成為受害者。   筆者將第一章就勾出了主角經受過什麼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88元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她死了 劇情:房產經紀人具正泰(卞約漢 飾),喜歡觀查別人,更利用職務之便進入對方家裡,並偷窺別人的生活;在遇到社群媒體網紅韓素拉(申惠善 飾),便開始觀察她。某天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金英夏的「殺手故事」沒有月黑風高,有的只是平凡、普通的韓國現代生活,而隱藏在生活的瑣碎裡的殺手卻恰好因此離我們更近。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學已對推理懸疑小說深感興趣,對於「謀殺、兇手、不在場證明、動機」這些內容可謂習以為常(?)。隨著我對此題材深入挖掘,自然會接觸到犯罪紀錄片。 我才發現自己無法克服紀錄片帶來的驚悚感。每看到案中的真實場景,尤其兇手和受害人的相片都會勾起我強烈的不安。我就開始恐慌:「嘩嘩嘩,兇手的面容太清晰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倘若是有追過韓劇《信號Signal》和電影《殺人回憶》的小夥伴,相信對於“華城連續殺人命案”這個驚悚的社會案件肯定不陌生。 嫌犯犯案的期間落於西元1986-1991年。 在那個民風淳樸且保守的年代,發生了如此轟動的案件,就連警方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抓到歹徒,難免人心惶惶。 由於當時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