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5.從社福看花蓮大地震

11145.從社福看花蓮大地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東部的花蓮,在西元2018年農曆新年前發生大地震,造成市區嚴重災情,有民眾受困甚至送命,還有不少住戶無家可歸,但媒體較少深入報導相關社福訊息,在此分享供各位參考:

一、防災、救災需考量各類族群:
雖這次地震有受困民眾,協助背行動不便老人脫困,搜救隊員對此用搖籃式搬運法,既然現代台灣老人比例變多,其中有不少失能老人,以後遇類似狀況,要如何快速有效救援?

另搜救隊員大多用呼喊、敲擊,確認受困民眾位置及狀態,但如聽語障、智能障礙、植物人受困,受限身心狀態,不易作出回應;且這次地震有南韓、日本住戶受困,及菲律賓看護送命,既然台灣現在有很多移民、移工,要如何兼顧個別身心狀態、語言文化差異,有效通報災害、設計避難設備、進行搜救,是個好問題。

二、受災民眾可用的社福服務:
現有台灣的社會救助法規定,民眾因為地震造成重大損害影響生活,各縣市政府需依災情提供災害救助,如因為這次地震,造成房屋受損無家可歸,快去請村里長協助,申請包括安遷救助在內的災害救助金,減少經濟負擔。

而這次地震造成旅館值班員工送命,家屬可在五年內向台灣的勞保局,請領勞保死亡給付,包括喪葬津貼、遺屬津貼或遺屬年金;旅館如因為地震造成損害,無法繼續經營需資遣員工,要在被資遣員工離職三天內,向工作所在地區勞工局通報,並支付資遣費、非自願離職證明,方便員工到就業服務站請領失業給付。

三、要注意勸募細節:
現有台灣的公益勸募條例規定,官方單位除遇重大災害,不然不得發起勸募,因此各地區社會局特別發起勸募,是有法源依據;民間團體辦理勸募,需依舉辦勸募地區,向台灣的衛福部或各地區社會局申請許可,許可字號可到衛福部公益勸募管理系統,或各地區的社會局網站查。

重要的是別因此過度集中捐款,造成捐款排擠,結果其他民間團體得到的捐款變少,影響原本的服務,成為地震的另類受災對象!

※媒體發表版本:
https://f14mp5.wordpress.com/2018/03/10/11145/

avatar-img
張居隱G-in的沙龍
51會員
608內容數
圖文工作者,從事社福工作多年並考取社工師證照,也是大眾運輸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張居隱G-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分享打電話向社福單位求助時,需說明的重要事項,以提升求助效率:
台灣曾發生接受委託安置托育服務的保母,疑似虐待小孩送命,由於主責社工疑似沒落實訪視、造假服務紀錄而被移送法辦,引起民眾關注。 我觀察相關報導、網友分享的資料,發現這些事件背後脈絡,反映個人工作及金錢觀,跟台灣社會體系及價值觀的交互作用,值得我們反思:
分享打電話向社福單位求助時,需說明的重要事項,以提升求助效率:
台灣曾發生接受委託安置托育服務的保母,疑似虐待小孩送命,由於主責社工疑似沒落實訪視、造假服務紀錄而被移送法辦,引起民眾關注。 我觀察相關報導、網友分享的資料,發現這些事件背後脈絡,反映個人工作及金錢觀,跟台灣社會體系及價值觀的交互作用,值得我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