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性別刻板印象
聊到性別平等的精神,你會想到的是關鍵字是什麼?從結婚這件事,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哪些性別分析?
常常在教性別平等教育的時候,學習者最容易脫口而出的概念就是「歧視」或「性別刻板印象」。遇到不平等的事,學生就會說:「這是歧視!」進一步問為什麼會有歧視,總是獲得「因為有性別刻板印象」這樣的答案。
學生已經僵化地習得「性別不平等-歧視-性別刻板印象」三者間的連結,卻說不出進一步的想法。套用公式般地回答,所有的問題源頭都是性別刻板印象,了無新意。
如果再進一步地探問,那有哪些東西是性別刻板印象?總聽到男生就是藍色、勇敢、很man;女生就是紅色、溫柔、文靜。無論從幼稚園問到大學,同學回答的內容大同小異,早已被訓練出一套「標準答案」,反而無法細緻地分辨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的性別刻板印象。很多老師也有疑惑,是啊!性別平等教育不就是教「性別刻板印象」?除了「性別刻板印象」以外還可以教什麼?
再製刻板?破除刻板?
不!性別平等教育在教的是「『破除』性別刻板印象」,而不是教「性別刻板印象」。甚至有國小老師說,國小的學童就是要教「刻板印象」,等長大再來破除。這是一個很大的迷思,為什麼我們要先為學習者築上「性別刻板印象」的城牆,再把這道牆打掉?何況從幼稚園的教育中,即可發現孩子間充斥著性別刻板語言,要打破孩子們的性別刻板印象就很不容易了!
因此在教學時,除了「性別刻板印象」外,有沒有強調別的重要性別概念?帶同學了解為什麼刻板印象會發揮作用?更重要的是如何顛覆與打破。教導性別平等,有哪些「破除性別刻板印象」外的概念呢?不妨與同學討論「破除異性戀預設」、以及「性別常規」是如何運作的。
「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常規」與「異性戀預設」是三個常混淆的概念。
「性別刻板印象」是指對應男、女二性的既有印象、特質與概念;「性別常規」則是在生活中,有許多規範安排了不同性別的人,應該做出哪些符合性別刻板的行為,一旦有人不符合或嘗試挑戰性別常規,往往會遇到許多阻礙;「異性戀預設」則是指許多性別常規中,往往預設每個人都是異性戀,忽略性傾向的多元。
以結婚為例的性別分析
以「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為例,「娶」、「嫁」的背後就是一種性別刻板印象,同時連結各種「男大女小」、「男方家庭背景應優於女方」的刻板印象,伴隨「比帖子數、比桌數、比訂金與嫁妝」等鞏固刻板印象的性別常規。
同時也能指出,其實這樣男女配對、男女對立的概念,背後都有異性戀預設,同性伴侶並不適用這一套規則。可嘗試藉同性伴侶的交往互動,打破男女婚姻的性別刻板印象。如果社會透過各性別常規,促使同志進入異性戀婚姻,還可以進一步延伸「強迫異性戀」、「異性戀常規」、「異性戀霸權」等概念。
想要進一步了解這些性別概念,不妨可從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季刊每期的「性別小詞庫」開始充實與了解,藉以提昇性別意識、性別敏感度。性別平等教育從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逐漸落實,不應該讓學生覺得:「老師這個之前都說過很多遍了,又是性別刻板印象嘛!」充實性別概念更能提供不同階段、不同程度的學生,安排適切的性別教育內容,如此一來才能逐步提昇學生的性別意識,提供更有品質的性別平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