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蜜》的尖沙咀
方格精選

《甜蜜蜜》的尖沙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若要在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中選一些最具時代性的作品,陳可辛的《甜蜜蜜》無疑是當中的必然之選。電影的故事設定於中英聯合聲明後至回歸大限前的時期,歌舞昇平但充滿暗湧和不安。電影中,男女主角是從內地來港尋找機會的新移民黎小軍(黎明 飾)和李翹(張曼玉 飾),他(她)倆積極融入香港社會,說廣東話,學習本地人的生活方式,那個時候的香港是多元活潑並真正「和諧」,雖不安但卻有希望。二十多年之後,香港在金堆玉砌下呈現頹像,已難見電影純樸積極的小軍和拼搏的李翹。今天重新走一轉《甜蜜蜜》的場景,特別是主要取景地尖沙咀,當中的變化令人感觸。

廣東道

廣東道

廣東道是電影中的八十年代,黎小軍與李翹初相識的年代。那一幕,小軍騎着單車載李翹回家在繁華的彌敦道走過,行到廣東道時,李翹禁不住哼著鄧麗君的《甜蜜蜜》,這一段,新移民、單車、鄧麗君,還有那些年的廣東道,那富時代意義的浪漫畫面,很飽滿的電影延伸。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廣東道雖然還是那條廣東道,但質地已不同了,是富裕了,還是貧窮了,其實大家已心裡有數。

棉登徑

棉登徑

棉登徑7號

棉登徑7號

棉登徑,片中黎小軍住的公寓就在這裡,在節奏急速的尖沙咀,這裡彷佛給人一份能舒口氣的寧靜。棉登徑的英文譯名與毗鄰的緬甸台都採用「Minden」一詞,不過緬甸台的命名其實與緬甸並沒關係,其命名的來源可追溯至19-20世紀初,該處曾有一批來自德國城市棉登 (Minden) 的人聚居,所以因此而得名,而棉登徑則是後來在附近開闢的新街道。在電影中,棉登徑有不少舊公寓大廈和老店,當中位於棉登徑7號的「Opportunity Furniture Store」是片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不過,那些老場景已面目全非,昔日富舊情懷的社區,大部分舊樓已被拆卸,換來的是新建的商廈和酒店,棉登徑7號的傢俬店也結業多時了。

麼地道30號

麼地道30號

講到片中經常不經意(刻意)出現的老店,除了「Opportunity Furniture Store」外,還有位於麼地道30號的「Chow Bar Kee」,兩間老店都以英文為店名,反映當年尖沙咀那中西共融又富草根味道的獨特性格。Chow Bar Kee所處的街角在片中有一電話亭,那裡是小軍與小婷(楊恭如 飾)通電的私家位置。Chow Bar Kee當然已不復存在,所處的舊樓也已被拆卸,周邊更興建了標榜結合藝術、人文和自然元素的大型商場K11,過去電影場景的痕跡也已消失,原來位置更搖身一變成了門面華麗的錶行,近日經過,原來錶行也已結業,現在是一家日式拉麵店。

中間道

中間道

《甜蜜蜜》的故事背景橫跨八九十年代,若廣東道的場景代表八十年代,那麼中間道就是九十年代。片中的中間道,久別重逢的李翹與小軍在這裡遇見了鄧麗君,他們共同的甜蜜回憶,這一刻車廂播放著小鄧的《再見我的愛人》,那欲斷難斷的感情,在沉默之中百般回憶湧心頭。「Goodbye my love,我的愛人再見,Goodbye my love,相見不知哪一天......」對照八十年代的那首「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的《甜蜜蜜》,很感傷。

早前在文化中心的隧道內遇見一位日本街頭歌手彈著結他唱著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甜蜜蜜》這部電影,還有廣東道與中間道兩個場景,心血來潮轉身到這兩個現已面目全非(模糊)的街道走走。那八十年代「甜蜜蜜」的廣東道,那九十年代「再見我的愛人」的中間道,那是多麼熟悉,但又一時想不起,啊~!原來在夢裡。

2018年的廣東道

2018年的廣東道

2018年的棉登徑

2018年的棉登徑

2018年的麼地道

2018年的麼地道

2018年的中間道

2018年的中間道

劇照:《甜蜜蜜》© 1996 Warner Bros. Pictures



avatar-img
王冠豪的沙龍
16會員
14內容數
<p>我是電影朝聖的主持人王冠豪,我期待也樂意從不同平台擔任一名電影朝聖嚮導,透過文字和影像作為電影場景的切入點,為大家介紹一座城市被隱藏的秘密圖像。</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冠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數年前,《國家地理頻道》一輯電視節目選出亞洲十大恐怖地點,位於元朗屏山的達德學校榜上有名。達德學校其實也是香港著名的靈探地,其破落的建築,雜草叢生的環境,瀰漫一片寒慄的感覺。近年,達德學校也挺受電影劇組歡迎⋯⋯
牛津道,環境寧靜,周邊格局懷舊雅緻,沒有金玉堆砌的浮誇,那沉實中見品味的氛圍,是影視作品和廣告的絕佳取景地。街道南端是一條學校村,我的中學階段就在這裡度過,所以牛津道對我來說並不只電影的回憶。
在電影中,可以找到一些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故事和處境,不管如何天馬行空,電影總有法子滿足大家無窮的想像。除了在故事上,電影也會在空間上變變瞬間轉移的魔法,特別是資源緊絀的香港電影來說,影人更懂得靈活運用這把戲,將不同的場景巧妙連繫。
數年前,《國家地理頻道》一輯電視節目選出亞洲十大恐怖地點,位於元朗屏山的達德學校榜上有名。達德學校其實也是香港著名的靈探地,其破落的建築,雜草叢生的環境,瀰漫一片寒慄的感覺。近年,達德學校也挺受電影劇組歡迎⋯⋯
牛津道,環境寧靜,周邊格局懷舊雅緻,沒有金玉堆砌的浮誇,那沉實中見品味的氛圍,是影視作品和廣告的絕佳取景地。街道南端是一條學校村,我的中學階段就在這裡度過,所以牛津道對我來說並不只電影的回憶。
在電影中,可以找到一些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故事和處境,不管如何天馬行空,電影總有法子滿足大家無窮的想像。除了在故事上,電影也會在空間上變變瞬間轉移的魔法,特別是資源緊絀的香港電影來說,影人更懂得靈活運用這把戲,將不同的場景巧妙連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