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市的新街現在當然並不新。新街之所以稱為新街,一來與早期的特殊行業有關(廣東話裡的“街”與“妓”諧音);二來這條街比四周的街道出現得晚,但又引領了當時的時尚風潮,發展到近代更是百貨公司林立。許多批發與零售產業的崛起都得利於十九世紀時港口經濟的起飛,世界各地的貨品都會運送到這裡來,布料就是其中一項。
1960年開業的聯華綢莊是新街僅存的三家老布莊之一,也是比較年輕的一家。六十年代的檳城應該還在時代的巔峰,自由港地位加上國家剛獨立,充滿夢想與可能性。只是隨後的十年,除了
馬印衝突對旅遊業的影響,這個國家也沒有把經濟發展的重心放在這裡,自由港的地位更是被逐步轉移。
在現在這個成衣過剩的年代,光顧布莊的人應該也不多了。
翻閱了從前的舊報紙,從三兩篇六七十年代的訃告中,可見檳城當時有許多布莊。只是訃告上只有名字、沒有地址,還得逐一搜尋核對,才能確認今天的他們是否還在營業。
聯華綢莊的招牌其實有兩個,一個高掛在遮雨棚上方,另一個則在店門上。店門上的招牌不是畫的,兩者的中英字形完全不同,“綢”字的寫法也有些許差異。因此我猜這兩塊招牌是不同的廣告社在不同時候製作的。
店門上的招牌倒是提供了一個有意思的線索。我在右下角發現了“銀光 Silver Shine”的小字。由於官方在2012年喬治市傳統行業的普查中證明了老廣告社已經全數消逝,我並沒有抱著太大的希望,卻還是幸運搜尋到了一家疑是2019年開業的民宿,叫“銀光小樓”,英文名就叫Silver Shine。老闆也在一篇
報導裡提到它的前身就是“銀光廣告”,承租時已經是棟破敗不堪的店屋。
如果這個“銀光廣告”就是招牌上的“銀光”,想必喬治市裡還有更多的“銀光”的遺產吧?好期待。
話說“銀光小樓”現處的地段應該頗貴。它緊依著舊星報大樓(Star Building),對面就是檳州中華大會堂。大會堂的兩側,一邊是熱鬧喧嘩的觀音亭,另一邊則是莊嚴肅穆的聖喬治教堂(St. George's Church),都是標誌性的喬治市世遺區景點。
扯遠了。
用三原色紅藍綠組成的“銀光廣告”logo (2021)
所有照片都是我在六月封城前的炎熱午後照下來的。當時有點急,只注意到聯華牆上的紅字招牌,並沒有在意它上方的另一個招牌——“王及林牙科醫診所”。我還蠻喜歡“林”字的第二個木多加一個小勾勾的寫法,我父親就是這麼寫的。
“醫診所”那三個字很漂亮,但繁體字的寫法好複雜啊,簡體字教育出生的我照著描了半天,還是寫不出什麼意境。
不知道這家“牙科醫診所”是不是也有點歷史呢,可惜2012年的普查並沒有涵蓋所有的產業,尤其是被歸類為新型產業的診所。有機會再問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