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簡介
23 歲的醫學院學生埃內斯托‧格瓦拉(Ernesto Guavera)與好哥們兼學長阿爾貝托‧格拉那多(Alberto Granado)在 1950 年暑假決定執行嚮往許久的南美洲壯遊計畫。他們跳上「屌車」(破舊的諾頓 500 重型機車),從家鄉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發,向北穿越智利、祕魯、哥倫比亞,最後到達委內瑞拉。在這趟旅途中,埃內斯托遇見被資產階級剝削而一無所有的窮困夫婦、受殖民歷史所害的原住民,以及被隔離的痲瘋病患者。弱勢族群的悲慘處境讓埃內斯托深感震撼。他開始探究社會問題的根源,並自問自己究竟該做些什麼來改變社會......
旅程之後
1952 年 9 月,埃內斯托‧格瓦拉結束旅行後回到阿根廷,隔年 6 月,他完成學業並取得醫生執照。然而,他很清楚自己已經不可能成為一位單純的醫生。因為,摩托車之旅深深改變了他。這趟旅程不但讓格瓦拉深刻體會南美洲人民的貧窮與苦難,也讓他形塑「國際主義思想」——即南美洲各國並非互不相關,而是有相同文化基礎及經濟利益的整體。他不只想醫治阿根廷的病人,更想救治整個南美洲社會。
然而,或許連格瓦拉自己都沒有想到,他作為醫生的時間竟只有短短一年。
1953 年 7 月,格瓦拉的母親將他送出阿根廷,以免他被貝隆政府徵用為軍醫。格瓦拉因此踏上第二趟拉美之旅。然而,這次的旅程並非只是單純的遊歷及社會觀察之旅;而是革命之旅。他在玻利維亞經歷一場革命,而後轉往瓜地馬拉參與左派政府社會改革,之後協助古巴的卡斯楚兄弟推翻美國扶持的芭蒂斯塔右翼獨裁政權。
卡斯楚成立政府後,賦予格瓦拉古巴公民身分,並任命其為高級官員。然而,格瓦拉與卡斯楚的政治理念分歧日漸擴大,使得格瓦拉選擇離開古巴,前往剛果協助革命起義。最後,格瓦拉回到玻利維亞協助革命,但終為政府軍逮捕處死。
名字「切」的由來
南美地區人民喜歡稱阿根廷人為「切(che)」,代表兄弟的意思。埃內斯托在瓜地馬拉期間結交的當地朋友,正式以「切」作為他的綽號。從此,埃內斯托‧格瓦拉便以切‧格瓦拉的名字聞名於世。
責任編輯:許馨予 核稿編輯:黃琬婷